“曾经有一个实验:在100个从小到大都喜欢吃巧克力的人面前摆上20种巧克力,他们能很快把自己一直喜欢的巧克力挑走。但是如果摆上200种巧克力,虽然原来的20种也在里面,但是他们却选来选去犹豫不决。”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近来不厌其烦地跟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讲这个心理学案例。因为他发现,2011年大学生就业季启动后,面对公认的回暖形势,毕业生们过于乐观,开始挑挑拣拣,一些往年热门的公司宣讲会都不愿去参加了。
今年毕业生“沉得住气”
“最近多个企业来学校招聘,详情登录学校就业网查询,同学们一定要把握机会,尽早找到满意的工作!”某高校会计专业的一名女生接到辅导员短信,她对这些企业一个都“不感冒”,也没去参加:“我比较倾向于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而且必须是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不考虑。”
上周,负责优衣库营销的讯销中国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招聘会,选在和去年同样的一个报告厅,有300个座位。奇怪的是,去年举办招聘会时连过道都站满了人,而今年却刚刚坐满了一半的位子,要知道今年这个公司全国的招聘量并不小,达到2000人。
不少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感觉到,今年毕业生普遍比较沉得住气。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陆祖尔老师记得,往年这个时候,毕业生早就行动起来了,不仅在自己学校参加宣讲会,还会赶场子到其他高校,有的一个宿舍学生会分工协作,你到一个宣讲会去帮我投简历,我到另外一个宣讲会帮你投简历。
对人才招聘要求更高了
比起2008年和2009年的就业寒流,今年经济回暖,企业开始补充人才储备,到高校招聘的企业不仅时间提前,而且岗位数也增加。在上海电机学院,仅仅十月份,已经有50多个企业到学校来招人,其中包括西门子、ABB、上汽集团、宝钢等大型企业,有的时候,企业宣讲会甚至上午开一场,下午开一场。企业的招聘计划大幅增加,比如上海大众,去年仅仅招80人,今年一下子就涨到了200人。“企业不仅要得多,而且要得急。今年9月,学校还没开学,就已经有企业来学校联系要人,一家制造业企业甚至希望学生能够马上去见习。”上海电机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孙利钢说。
“可能正因为形势不错,导致学生过分乐观。其实就业形势远远没有学生想的那么乐观。”陆祖尔说,就比如商店里商品的款式丰富、价格合理、质量上乘,但是不一定有适合你的。上海一家电子公司人事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招聘量虽然增大了,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往年没有英文面试,今年特别加了英文面试,因为公司希望增加海外业务。
“其实选择不是越多越好,选择太多反而会带来偏差。”陆祖尔说,“起跑的哨子都响了,学生们却连鞋带都没系好,真替他们着急啊!”
职业规划课像“夹生饭”
面对这种新出现的状况,高校的老师也在反思。四年前,高校开始大范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今年毕业的学生正好是受过职业规划教育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经常讲,不要盲目参加招聘会,这导致学生对分类分得太细———这个不符合我的性格,不去!那个不是我的兴趣,不去!表面上看,学生没有了前几届的盲目,不像以前的学生什么招聘会都要去,但实际上现在的状况更盲目,因为现在的就业仍然是用人单位选学生,而不是学生挑单位,因此大学生不能太乐观。
也有的老师指出,虽然有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已被列为必修课,但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好像“夹生饭”———照搬国外的教材、方法,上课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没有职场经验,上完之后既没有辅导课,也没有团队训练课。
更关键的是,四年前职业生涯规划课上讲的内容,到了今天可能已经不再实用。一所理工大学机械系的大四男生说,两年前汽车行业不景气,他当时就没有对汽车行业有所关注,而今年汽车行业回暖明显,他却不知道是不是要选择汽车行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