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万国考所想到的
赵梅阳
据报道,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为141.5万人,各家媒体不惜版面,竞相报道141万人争1.6万余岗位,由此可见,竞争之惨烈。笔者曾经直言不讳的批判国内的盲目考研热,并作《三识教育,成就赢家》、《新时期三识教育的探索》,其中将历年的考研人数进行统计,却忽略了国考人数的剧增。
首先从国考人数的增长来看,你会发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几近疯狂。
年份 |
报名人数 |
增长人数 |
增幅 |
2011年 |
141.5万 |
-4.5 |
-3% |
2010年 |
146 |
41 |
39% |
2009年 |
105 |
25 |
31% |
2008年 |
80 |
20 |
33% |
2007年 |
60 |
24 |
67% |
2006年 |
36 |
5 |
16% |
2005年 |
31 |
19 |
158% |
2004年 |
12 |
3.3 |
38% |
2003年 |
8.7 |
2.7 |
45% |
2002年 |
6 |
1.5 |
33% |
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想到如下问题,
首先想到的问题:
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公务员依然是最有竞争力的行业;
3、社会创业、民营企业正在失去优势;
4、国考顺“人心”,国考通“人意”,激起了广大中青年趋之若鹜;
其次想到的问题:
1、公务员的待遇已经远高于社会平均待遇,下一步该怎样……
2、公务员的其他收入依然很丰盛……
3、公务员该重新定义了……
4、公务员的考试已经干扰正常的大学教学与企业的工作开展了……
作者:赵梅阳
附:新时期三识教育的探索
三识教育指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培育胆识。此观点由笔者在1999年前后酝酿,2000年正式提出,2002年在公开演讲场合正式登台亮相,宣传三识教育,成就赢家的观点。
三识教育提出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老家有很多比较较真的长者给我提出知识无用论。(当时原话是读书无用,并举例村子里面的没有上学的都成了包工头,饭店老板,杂货老板,现在有钱,有房,娶了媳妇),要我给出解释。我就一直在思索,在中国的大环境里读书到底有无用处。为此我对墙壁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进行改编:
书山有路,(笔者解释:我们的求学生涯是有限的,求学之路是有尽头的)
学海无涯。(笔者解释: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
书山学海,(笔者解释:有尽头的求学路与无限的知识海洋,使人陷入了深思)
有无涯路?(笔者解释:我一直在探索求学的出路问题)
时间已过世纪之交,再回老家时,发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读书已经成为农村孩子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原来黑色七月(高考现已经改为六月)独木桥成为名副其实的通天桥,成为改变命运的契机。后来李昌平先生的《我向总理说实话》反映的也是那个时期的农村现实。
我找到那位提问的长辈,给他解释。
八十年代初期赚钱的都是胆大的,而且所从事的行业在当时都是逼不得已(有点以偏概全,有些还是不愿意干的),如开个养猪场,信用社的人主动找生产大队,贷款给你,于是养猪场赚钱(现在没有这事了,不会主动了),然而好景不长,火了不到一两年,猪瘟盛行;收废品的,现在基本上都有十间八间门面,在街上也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大户人家了;对于有过一线的经历的人很清楚,人在为了生存的情况下,胆子都是撑大的,前提是路子走对了。
九十年代延续了八十年代的红火,但是能够感觉到危机,发现自己跟不上时代,很多东西都听不懂了,应该说,上学的与没上学的就能分出伯仲了,但不明显,感觉而已。人们的信息日益见多,没有上学的对于信息处理就无能为力,我记得很清楚,在农村会写信的如果出去打工,过几年就成了小工包头,或者业务主管,但是不会写信的永远是打工的,专干那些重体力活,爬上管理比较难。
过了世纪千年,第一代的靠胆大撑起的艳阳天纷纷倒下,知识经济的提法就在那个年代变得流行起来,在当时的环境下,我意识到知识绝对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另外隐约意识到人的胆量与他的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对成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这个能力而不敢行动,最终将一事无成,永远停留在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来容易做来难,当年在大学搞勤工俭学,上门推销业务,学校报名时有200人,干到3天剩下50人,干到10天不到10人,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是我一个人,讲的时候都会讲,真正遇到拒绝的时候就是你的胆量在支撑了。
三识教育理论发展
从理论的起源阶段,我就认定知识与胆识对于人的成功的巨大作用,但只是感性的,但后来在校园里发生的很多兼职故事,同学向我咨询时,我基本不要思考就可以告诉他们商家是怎么圈钱的、设套的、骗钱的,基本上都被验证了。后来发现都是与我的经历有关,听人说过或自己经历过,也正是这些经历,我可以少走弯路。这为我后来完善了三识教育,提供了帮助。
同样的事例还不止在涉世未深的学生身上,对于久经商海的成功企业家也有碰壁之说。早些日子,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被骗了,很窝火,我问了怎么回事,一说前面半句,我就明白了。他很诧异,我告诉他,您是一直从事政府工作,从政府下海自己干企业,你知道大骗子怎么骗钱,但你就压根儿不知道小骗子是怎么赚钱的,人各有道,君子小人,均有取财之道。我告诉他,我在上大学及在工作时,首先要考虑衣食住行,否则命就活不了,而您不要考虑这些,正如很多公司在老家所在地工作一样,工资都是零花钱,吃住父母再啃啃。
从量变到质变,我最后总结了:“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培育胆识”我提出这十二个字后,一直在探索到底与人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查阅了很多名人,商人,包括古今中外,三教九流。我分析了不同职业,即使是乞丐,为什么有些能成丐帮,改良从商了;有些只是游兵散勇,最后冻死街头。我在很多桥洞里与拾荒一族进行沟通,领略到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我在与一些“社会中间人”进行访谈,能够体味到他们饱览心酸中的幸福。很多进过监狱的人,与我聊起来,也是很有道道的,至于早些日子发生的“躲猫猫”就不足为奇了。
鉴于此,我认定成功绝不是这三者简单的相加,应该是一种乘积关系,而成功我用赢家来代替成功。
我所说的只是赢的概念,要判断这个赢,于社会,于国家有无好处,这就涉及一个德字,我想大概就是一个正负的概念,缺德人干的事可能对社会就是一种伤害。我们今天说赢,就是成功了,成功的职业人,经理人,企业家等等。
三识教育理论应用
此理论经过很多不同场合的掌声验证,并配合笔者的其他理论,如晕圈效应、平台巩固上升法等一起使用。
应用一:回答读书无用论
我每年回到我的老家,很多人都会问我,孩子怎么办,他们刚初中毕业,是去打工还是干其他的。我去过从解放以来到现在(指1999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的村庄,最高学历为高三,现在村里当小学校长。我们不必回避这些,应该正面现实。我在户外运动的时候,经常问及一些当地的小男孩、小女孩,很多已经辍学了,有自己的原因,但作为小孩来说,再大的原因也是我们的环境的原因,其中家里穷和需要他们来赚钱成为最主要的原因。我告诉他们,现在农村在没有更好的路子(出路)的情况下,读书也许是唯一的(出路)办法,但是在有好的路子的情况下,情况就未必,最后成不成与他在外面的所见世面,和他自身的特点有关系。
应用二:回答唯考研论
这是2001年-2010年中国考研报名人数,以及每年的增长数及增幅。
年份 |
报名人数 |
增长人数 |
增幅 |
2010年 |
140万 |
15.4万 |
12.4% |
2009年 |
124.6万 |
4.6万 |
3.8% |
2008年 |
120万 |
-8.2万 |
-6.4% |
2007年 |
128.2万 |
0.7万 |
0.55% |
2006年 |
127.5万 |
10.5万 |
9.0% |
2005年 |
117万 |
22.7万 |
24.1% |
2004年 |
94.5万 |
14.8万 |
18.4% |
2003年 |
79.7万 |
17.4万 |
27.7% |
2002年 |
62.3万 |
16.3万 |
35.6% |
2001年 |
46万 |
6.8万 |
17.3% |
中国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及2010年考研增长达到疯狂,也正是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成为现实的开始,大学生从此不再轻松,不再是天之骄子,不再是特殊身份,不再高枕无忧,反正一进入大学,就是进入社会的开始,就是要面对生存的压力,也就是学会生活的开始。
在考研疯狂的年代,很多人问及我考研的事情,当然,考研过后没考上的问及最多,我也只能这样告诉他们,先工作几年也是一种见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情商,敢作敢为也是要胆量的。对于有些老师的行为,我实在不敢恭维,可能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的要学生考研,逃避现实工作,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很多院校考研的已经占到90%以上,不考研的已成为异类,成为老师考试重点观察的对象。
笔者曾经一个项目,需要处理一些财物数据,找了几个研二的企业管理专业方面的学生,令我大跌眼镜,竟然不知道杜邦分析法是什么东西。这倒也可以理解,人家可能那几堂课就是蒙混过关了,与导师沟通了一番。但令我不解的是每次提交给我都是半成品,很多基本编辑的低级错误都一览无余。
应用三:回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由于工作性质,与很多老板成为私交,其中不可缺少就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一方面要磨练他们,另一方面又怕孩子不理解,爱恨交加。对于孩子有这么好的环境,实属不易,但是一定要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多读书,有针对性的读书;在自己的商业场合可以酌情带出去,感受商业细胞,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感兴趣;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习惯,制造困难,培育孩子的胆识。笔者曾经带领一个小孩坐最刺激的嘉年华,我告诉他,要弄就弄最刺激的,你敢不敢,如果一开始胆量就输了,最终不可成大事,当然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出台,明确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三识教育在新时期将更加具有实践性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