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品牌
在传统领域,中国品牌与跨国品牌的差距是先天不足造成的,因为起跑线不一样,但是在互联网领域,差距则小很多。因此,决战互联网是中国企业最有可能取得胜绩的地方,而事实上,十年中,网络成就了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网络品牌成为民族品牌阵营中最大的黑马。十年前,它们有的刚从襁褓中诞生,有的还没有问世,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它们已然长成巨人。
在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的互联网世界,中国品牌战绩非凡,百度在中国市场把被神化的谷歌边缘化,新浪、搜狐将雅虎击退,腾讯把MSN甩在后面、当当硬生生从亚马逊口中夺取市场,阿里巴巴则力敌ebay……可以说,在网络领域,民族品牌比跨国品牌风头更劲。疯狂的网络改变了市场版图,正如李宁的广告语所宣扬的:一切皆有可能。
营销战略篇
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观念,导致了特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十年来,中国市场营销竞争战略和策略,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营销战略的根本总是是竞争模式,上述的关键词其实是不同营销竞争模式的缩影。
标王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中国标王的真实写照。
标王是中国营销竞争中最独特的现象,标王现象背后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品牌逻辑:中央电视台是最权威的媒体,能上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品牌是最有实力的品牌,当然也是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企业家深暗其道,因此,每年的标王之争总是最令人关注的话题,竞标标王本身对品牌也是最强有力的宣传。
标王现象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品牌意识、竞争战略和策略的单一性。似乎树品牌就是争标王,因此,成也标王,败也标王,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能够持久的寥寥无几。标王的陨落也使消费者对标王的态度也从悄然发生着变化,开始意识到天价的广告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中国企业家似乎也在逐渐明白,没有好的产品,再响亮的广告也是不持久的,品牌之路没有捷径,想通过标王成就品牌,这条路越来窄。这正应验了科特勒(博客)的一句名言:没有伟大的产品,就没有伟大的品牌。
价格战
价格战是中国企业营销中最常用的策略。价格战的本质是成本领先战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最可以依赖的是低成本,而中国人最常见的消费观念是价廉物美。为了与跨国公司的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与定价策略相区分,价格战也似乎是最合适的备选策略,于是,价格战成为中国市场最具人气的竞争工具。
价格战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仅仅是营销策略,更是营销战略,是它们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利器。但是价格战也如同武侠小说中的“七伤拳”一样,先伤己,再伤敌,伤敌十分,自损七分。经过价格战洗礼的行业,往往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同时也是民族品牌成长较好的行业,但行业的利润水平相对偏低。
本土化
十年间,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速度、密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中国复杂的经济、制度环境,多层次的消费市场,多元的消费文化,多变的消费模式,使得跨国公司在中国总有些水土不服,因此,脱掉洋装换马褂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关键问题。十年间,跨国公司在本土化方面已有了长足进步。从取中国式的品牌名,使用中国人做代言人,到运用中国文化进行广告宣传,再到从中国文化中撷取灵感设计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产品,跨国公司放下高贵的身段,一步步淡化着它们的异国身份,争取中国消费者心灵深处的文化认同。
国际化
与远道而来的跨国公司争取本土化不同,中国企业最想走的却是国际化的路,跨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许多中国企业持久的发展目标路线图。虽然中国的产品远销全球,但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但破冰之旅已经开启,前行者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以华为、海尔、联想、中兴、TCL、吉利、百度为代表的中国军团已成功跨出国门,点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梦想。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市场营销与品牌领域创新的十年。
消费者行为的变迁需要创新才能适应,竞争格局的复杂化需要创新才能化解,品牌观念的增强需要创新才能跟上。
创新的核心是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是最根本的,十年来,在中国市场营销与品牌领域,几乎所有的变化都与营销模式创新相关。
创新推动着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与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激发着文化素材全面进入营销领域成为最有价值的营销素材,使种种营销观念在中国都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创新激活了中国的山寨文化,催生了大量的山寨产品和山寨品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英雄不问出处”的传统,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叛精神,山寨文化重构了市场竞争的格局,冲击着行业领袖坐享垄断利润的如意算盘。
创新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精英文化的大门,开创的贵族品位生活的新时代,导致了奢侈品牌的中国掘金狂潮。
中国市场营销与品牌领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结果如何谁也难以预料,但吹尽黄沙始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