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汇源野心 全产业链续写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1-01-28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关键字:产业链

可口可乐并购案被否后,汇源选择集体失语。外界一直猜测,这种集体失语是否是为了避免发生被人诟病的朱新礼的“卖猪论”式发言?朱新礼的回答是:“不是我不说,是我没时间说。”

“抓上游,我用1分力气就能得10分成绩,但是抓下游,我用12分力气能得5分成绩就很不错了。”

可口可乐并购案被否后,汇源选择集体失语。外界一直猜测,这种集体失语是否是为了避免发生被人诟病的朱新礼的“卖猪论”式发言?朱新礼的回答是:“不是我不说,是我没时间说。”

之所以没时间,是因为他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汇源的全面调整上。虽然有分析师曾经讲过,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能够产业链各个环节通吃,是最理想也是效率最高的状态。但是对于朱新礼来讲,全产业链投资却是不得已的选择。

“抓上游,我用1分力气就能得10分成绩,但是抓下游,我用12分力气能得5分成绩就很不错了。”朱新礼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产业链下游的果汁加工生产销售、也是他感觉有些力不从心的部分卖给可口可乐,然后专心做上游,做一个专业的果蔬汁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他自认为很顺手的环节。

但这个愿望却在2009年3月并购案被否时瞬间幻灭。“卖也高兴,不卖也高兴。”朱新礼回忆遭逢突变时的状态。但即便“没有丝毫不高兴”,这种乐观心态也并没有减轻并购流产带给他以及整个汇源的压力。

当时,为了达到并购要求,朱新礼已然砍掉了汇源几乎全部的营销体系,下游工厂的大部分人才也被调往已初现框架的60多亿的上游项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口可乐并购被商务部骤然叫停。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朱新礼不得不暂停已经投入他几乎全部心血的上游项目,重整营销体系。

为此,朱付出的代价不只是重整山河,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手术”。

并购风波后-“大家都憋着一股劲”

两年里,所有的汇源人总感觉憋着一股劲:已做好万全准备之时,并购案突然流产,使得包括朱新礼在内的汇源上下都有些措手不及。

最初决定要出售汇源上市部分时,相当一部分汇源员工十分不理解:“做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要卖掉?”汇源的管理层花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通过与员工代表的直接对话,分析并购的原因和利弊,才慢慢扭转了员工们的观念。

为了配合并购的合作要求,汇源果汁(行情,资讯,评论)集团常务副总裁赵金林透露,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硬性条件之一是完全裁撤汇源的销售渠道。为此汇源大幅度精简销售系统,甚至采取减薪的方式让许多终端销售人员自动离职。当时汇源在全国共划分为21个销售大区,在并购前的准备阶段,时任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已基本全部离职,上市公司汇源果汁的销售代表由3926名减至2520名。

另一方面,朱面向全国大规模招聘240多名人才,涉及高级管理人员、财务等多种工作岗位。朱说,他要“储备人才”,还筹划着要办总经理培训班,培训100个总经理。同时,朱新礼还将未来将由可口可乐接手的下游团队一分为二,大部分抽调给上游项目,少部分留守。“也就是说,我们要办几十个工厂、几十个大项目”。

这所谓的几十个工厂、几十个大项目,即加快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彼时,在与可口可乐签订收购要约的一个月内,2008年9月,朱新礼从山东淄博到“中国佛桃之乡”肥城,从“中国梨乡”安徽砀山,再到河南开封,马不停蹄地巡访中国许多水果丰产地,并向当地政府提出诱人的投资计划,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达60亿。

除此之外,在并购意向达成时,汇源投入几千万改造、调试了五六个工厂的设备,已经开始为可口可乐代加工产品。但几千万的设备投入,却一夜之间打了水漂。

朱新礼得到并购被否的消息是在2009年3月18日下午。在此之前,一切都风平浪静。甚至前一天下午朱新礼还通过视频会议与美国方面讨论并购细节,一天后,并购案被否的通告就出现在商务部的网站上。

“我们那一帮团队都哭了,他们很伤心。”朱新礼回忆当时的场景。汇源此前一切充分的准备和十二分的努力,在并购案戛然而止之后,不难想像,会让朱新礼怎样的措手不及。

下游“开源” 加油站里也有汇源果汁

汇源股价从12元一路狂跌至4元。上千个拥有股票或期权的管理层,个人财富也迅速缩水。

在商务部通告挂出2个小时后,朱新礼迅速召开全国电话会议,除了安抚人心、稳定士气,当务之急则是要大家马上采取紧急措施调整战略。“光会议纪要我看这么厚(朱比划了一个近半米高的手势)。我们不断地调整,做了一系列工作。”

彼时,汇源的营销体系已经支离破碎。朱新礼紧急叫停了已经投入他几乎全部心血的上游项目,将此前调往上游的人员又抽调回下游。但这也远远不能填补人员的空缺。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