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川商投资的成立可谓天时地利。在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全国就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军投资领域。四川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钟家霖肯定了这种“抱团”行为,认为川商投资的成立,“为民间资金搭建了便捷平台,既能吸纳投资又可以从事投资,有利于激活民间资本,也有利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在省工商联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川企参与了进来。李彪介绍说,有的企业甚至把全部资金都投了进去,“这样一来,原来的企业就完成转型了。川商投资还能起到先进带后进的作用,一些有闲钱却无处花的企业也有了出路。”
2010年10月中旬,川商投资在“第二届川商大会”上揭牌。全国首个由民营企业发起并筹建的经济组织——川商投资应运而生。
成立之后,川商投资发起人之一刘永好表示,抱团发展能让川商们实力更大、影响更大、机会更多、发展更好,而这种联合投资的模式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理念。
川商银行?
以往,浙商、温商的“抱团”天下闻名,尤其在金融方面,更是独树一帜。于是,有观点提出,川商投资最终的模式与道路是否会与浙商、温商类似的组织殊途同归?
显然,与规模的“没想到”相比,模式已经被操盘者们深思熟虑过了。
在李彪眼中,川商投资不同于浙商、温州商会的“抱团”模式。“他们的组合很灵活,通常是在不同的时段和商机中,采用比较松散的方式随机组合”。而川商投资则是通过统一的企业运作方式,有方向有宗旨,更规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川商投资的最终目标可能是办成“川商银行”。“一旦将这种模式延伸到地州,就像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川商体系一样,之后再渐次涉及PE、VC、金融担保等业务,那时的川商投资实际上就是一个准金融控股集团。”类似观点指出,这正是浙商银行目前的发展模式。
浙商银行的网站显示,其创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杭州,现有股东22家,监管资本207亿元。自成立以来就被称之为“真正的民营银行”。
成立之初,浙商银行一共有15家股东,万向控股、广厦控股等13家民营企业共占股85.71%。在第二轮增资完成后,股东数虽由16家扩容至 19家,但其中民营股东为18家,持股比例仍为85.71%,其“民营特色”仍未改变。而与浙商银行相比,川商投资和民营特色更为浓重,股东全部是民营企业。
从浙商银行的例子可以看出,“民营背景”的初衷是为民营经济服务,为浙江民企服务,因此,浙商银行在全国的布点是“沿着浙商投资路径”布局的。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四川、陕西、甘肃和浙江省内的所有省辖市和主要县(市),浙商银行共设立(筹建)了60余家分支机构,全国性机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而据川商投资的高管介绍,未来川商投资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不仅要在四川、全国布局,甚至会到海外购买资产。
除了在模式上与浙商银行有些类似,业内人士还认为,在细分的业务上,川商投资可能也会与浙商银行找到交集,甚至直接借用。
投资银行业务也是浙商银行的重点业务之一,而这和促进小企业的发展是有效结合的。浙商银行专门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和37家专营机构,开发了突破抵质押方式的“桥隧模式”、“联保贷款”、“村民保证贷”和“一日贷”、“三年贷”等适合小企业主需要的特色产品。基于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不断突破,浙商银行已经成为提供最多小企业融资服务模式的商业银行,即同时提供间接融资模式(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模式(在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混合模式(信贷资产证券化)三种小企业融资服务模式。
可以说,浙商银行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进军的一大成功范例。而在钟家霖看来,川商投资庞大的资金投入同样能为四川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届时,川商投资不仅能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还能顺利实现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对于川商投资的模式也较为看好,认为可以复制到民营企业较多的省市。
不过,虽然期待众多,但川商投资毕竟刚刚成立,还未试锋芒。未来的路到底怎么走,如此众多的个体参与后的操盘问题、如何平衡各方“小利”与企业发展“大利”、如何实现企业与地区同步发展……对于诸多问题,一切还是待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