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财经要闻>文章页
商业领袖破解十二五产业难题 中国经济减速转轨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1-04-02 来源:《英才》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转型
什么是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主旋律?“转型”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代表、委员们提及最多的词汇。

  交通运输 联盟与合作成新趋势

  文|本刊记者 王颖 王瀛

  无论是航空业还是航运业,这些交通运输行业都受经济周期的较大影响,如何在经济运行的高峰和低谷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之下,平滑自身的运营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了交通运输业2011年不可回避的话题。

  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告诉《英才》记者,航空业的两大特性至今并未根本改变:一是它的高波动性、低盈利性;二是它受上游能源的限制。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兴起的高铁建设潮,不断上升的油价,这些都对航空业造成很大的经营压力。

  高铁对航空业的直接冲击无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经理孔栋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深入,他对《英才》记者表示:“高铁与航空同样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却并不是彼此水火不容。在我国两者的价格不等,又加之民航业飞机准点的正常性低于高铁,因此目前中国还无法达到日本民航与高铁之间的平衡。未来民航和高铁,甚至是城际高铁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一票到底,既能坐高铁又能坐飞机,这个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孔栋并不把高铁看成民航业的威胁。

  与国航类似,东航在今年初也提出“空铁联运”的设想,希望实现航空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从而盘活航线资源。

  与高铁的竞争相比,刘绍勇认为国际航空巨头的竞争压力才是东航更需要积极应对的。2010年10月,原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和美国大陆航空公司合并成立美联航,网络覆盖371个机场、59个国家。类似这种国际航空业的兼并重组,联盟与联盟合作正在成为国际航空业的新趋势。

  走出去,到国际参与到世界级航空公司的竞争,是国航的下一步准备。“十二五”期间进入世界航空公司前5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航空公司意识到中国的航空未来发展的市场和空间是最大的,所以他们都在加航班,反过来,我们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么我们的市场就是在缩小。”

  刘绍勇同样认为规模是航空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前提。东航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协议,“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东航提供500亿元融资额度,支持其飞机购置、飞机租赁和基地建设等项目。飞机的增加量中直接购买、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将各占三分之一。“十二五”期间,东航的目标是客机数量将达到531架,货机数量达到30架,整体负债率将降至70%左右。

  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也是航空公司的老总们思考的问题。

  在孔栋看来,“消化成本,是一个航空公司战略及产业布局等综合实力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小企业没有规模、网络、枢纽效应,如果旅客下降,那么原材料成本压力自然变大,但是如果做大产业、建立枢纽网络、形成规模效应,自然可以解决这种压力。”

  与航空运输业大量购置飞机不同,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中远集团只把目标设定在继续跟进国际上对航运的新规模,继续淘汰一些老旧船舶。

  中远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富生告诉《英才》记者,“十二五”期间,需要注意国际规则的变化,比如在海上排污面临的将是巨额赔款。以前油轮都是单壳的,现在国际上规定必须是双壳的,这就需要对单壳油轮进行改造。

  不扩张船舶数量,不等于不重视规模效益,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链的延伸是中远集团平滑这种风险的有效方式。“十一五”期间,中远集团发展壮大了物流产业,未来五年将继续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张富生告诉我们,目前航运在集团资产结构中还超过80%,以后将快速发展修造船、物流业,将航运的比重控制在50%左右。

  医药 由大企业引领市场

  高端访谈:贵州神奇集团主席张芝庭、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

  文|本刊记者 王瀛 王颖

  从“十一五”过渡到“十二五”,借助政策支持,医药行业成了“香饽饽”。

  借助政策的顺风车,贵州神奇集团主席张芝庭虽然一方面承认政策近年对中医药行业的利好,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虽然产业发展方向明晰,但是处于整合期与刚从“传统产业”迈向“现代化”升级的中医药行业来说,还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贵州神奇这两年一直在调整成为重要产业技术链和产业链相衔接的平台,用技术提高行业的壁垒来提高竞争。但是,中药产品缺乏行业的标准化、中药产业发展离不开中医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医事业是我国医疗卫生基本医疗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中医事业发展却不均衡,导致中药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制约产业整体的科学发展。”张芝庭对《英才》记者表示。

  在张芝庭眼中,他所看到的行业趋势是,未来将会由大企业集中引领的市场。若要在市场中胜出,除了用科技研发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外,还要做大产业链。“‘十二五’开局后,国家会鼓励更多的中医药企业上市,中医药企业也应该向国有大企业集团一样,去做一些兼并与收购,形成一个集团的产业链,更容易使企业做强。”

  羚锐制药董事长熊维政觉得,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和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医药行业将实现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也会随之快速提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将是“十二五”期间一个大的趋势,未来国内变成2000多家医药企业是比较合理的。

  根据专业部门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将以年均24%左右的同比增速前进。2011年中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将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

  工业制造 大踏步海外扩张

  高端访谈: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

  文|本刊记者 王颖

  低端、低利润、产能过剩,一直是国内工业制造业面临的难题。如何进行产业升级,转化过剩产能,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很多企业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而在接受《英才》记者的采访时,这些企业家都把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

  武汉钢铁集团选择了“走出去”的海外战略。我国的钢铁产业近两年一直处于薄利阶段,2010年国内钢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不到3%。

  究其原因,一方面,上游的三大矿山企业掌握了铁矿石等资源,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钢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这就导致上游资源不断涨价,生产出来的钢产品却因为供大于求价格在下滑。随着铁矿石价格从季度价到现货价,中国钢铁企业购买上游资源的意愿更加迫切。

  近几年,武钢集团加大了海外购买资源的步伐。金融危机一方面给武钢的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使它有机会“弯道超车”,以合适的价格在低谷买到较优质的矿产资源。武汉钢铁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告诉《英才》记者,公司目前已经以参股或是控股的方式在巴西、利比里亚、委内瑞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布有八个点,成为全球拥有资源最大的钢铁公司。

  金融危机之前,武钢的铁矿石自给率不到20%,通过这几年的海外矿产资源的布局,现在已经提高到40%。邓崎琳表示希望在3—5年内实现铁矿石自给,他告诉《英才》记者,目前重点是将已有的矿产开发好,如果有其他的海外资源收购的投资机会也不会放过。

  除了布局上游资源,去年12月,武钢与巴西EBX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50亿美元在里约热内卢州阿苏港(Acu)工业区建设一个合资钢铁厂,预期年产能为500万吨。

  到“十二五”期末,武钢集团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国际贸易、高新产业园等在内的六大非钢板块将由现在的8%提高到30%,约1100亿元左右的产业规模。

  家电行业与钢铁行业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国内价格竞争激烈,利润很低,“十二五”期间将进入整体升级转型阶段,节能、高端、创新等成为国内家电公司老总们常挂在嘴上的词汇,但除此之外,海外市场的拓展成了业绩实实在在的依托。

  规模与成本曾经是国内家电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但未来十年中国要由家电大国成为家电强国,需要更多地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上投入资金与支持,如此才能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中国家电产品能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出口量有没有得到提高。

  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家电出口多以代工生产或贴牌生产为主,自主品牌不到20%。包括李兴浩在内的一些家电企业老总纷纷提出建议,国家应加大对自有品牌高端家电出口的扶持,尤其是对那些拥有专利技术、超高性能指数的产品给予政策、税收方面的支持。

  当家电行业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大国际化力度,适时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形成国际化的产业布局之时,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则已经走在前面,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的份额。

  广西柳工集团提出了千亿销售额的计划,董事长王晓华告诉《英才》记者,要实现这一目标,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尤其是加大围绕基础件的攻关。

  2011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波兰HSW公司工程机械业务,这也是柳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并购。柳工希望通过收购,弥补自主研发上的不足,提高技术能力。

  王晓华说,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自主创新、技术投入等,都有一些比较具体的措施。公司能否成功“走出去”,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占多大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国家应加大对企业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技改的支持,鼓励企业去解决战略性产业中遇到的难题。

  目前,广西柳工的液压元件研发制造基地已经开工建设,王晓华说未来自主研发要占到60%以上,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比提高至25%左右。

  新能源 技术决定成败

  高端访谈: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文|本刊记者 王瀛

  能源不但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从突破行业壁垒,进入能源产业链上游开始,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更多的关注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他来说,这五年来,新奥集团从原来的能源分销到进入新能源,做起了能源服务商。这种转变提早实现了产业布局与升级。

  “这种调整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而做出的企业战略。”王玉锁告诉《英才》记者,“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无论从对能源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还是能源资源安全的问题,在对能源企业提出了要求之外,能源企业也看到了更多的新机会。

  “能源利用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后将是行业变革中的关键词。”王玉锁看来,在过去围绕资源争夺的行业竞争形态,未来会变为能源体系的支撑将转向技术创新,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也包传统化石能源有机结合,变为技术与资源并重。

  对于近年影响行业的因素,王玉锁认为主要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虽然在去年底采用了行政干预调控物价的手段,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物价上涨问题。通胀依然存在,由外部环境造成的货币贬值给企业将造成资金压力。另一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七大振兴产业,有着大量的政府新增投入及配套的税收等各种优惠以及配套政策,对行业也将造成一定影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