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中国七亿男性消费者终成LV碧欧泉们上帝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1-04-26 来源:《环球企业家》

关键字:奢侈品

被冷落数十年后,中国七亿男性消费者终于真正成为LV、碧欧泉们的“上帝”,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需要再定义了。

  西装还是中国男士们最喜欢购买的商品吗?十几年前,刚刚从台湾来到上海的陈清海会毫不犹豫地给出肯定回答,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其负责运营的太平洋百货商场,男士西装柜台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分类更为细致的男性用品柜台:休闲装、配饰、鞋,甚至化妆品。

  如同男性荷尔蒙一样,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简单而又直白:在为女性顾客营造了数十年购物梦想后,越来越多品牌正试图让男人们爱上商场。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的消费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男性们已经与他们的父辈大不相同,他们注重自己的外表,也乐于享受生活,其光顾商场的概率已经大大提高。

  现在,那些早早抓住这一变化趋势的品牌因引领男性消费者而获得的成绩已令人肃然起敬。作为国内男性护肤品市场的拓荒者,欧莱雅旗下的碧欧泉男士产品在近几年中飞速增长,如今,其在碧欧泉品牌的整体销量中已从最初的10%变为50%,大有压倒女性产品之势。而最早进入内地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凭借15%的全球销售比例成为其最大的市场,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上,男性顾客足足贡献了近乎一半的销售量,而在其全球大多数市场,男性顾客的消费量仅占四成左右。

  “巴黎男人大概用了50年的时间从用古龙水发展到用须后水,在中国或许只需要1年时间。”独立的奢侈品创意机构Air Paris创始人兼策略及发展总监Dimitri Katsachnias如此向《环球企业家》描述其眼中的中国男性消费市场。

  短短几年中,这一市场所爆发的巨大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采取针对男性消费者的“捕猎”行动。春节一过,老牌德国护肤品牌妮维雅的全新男士产品“全能控油啫喱”便大力投放广告,与其他新进入市场的品牌不同,这个男士中低端护肤产品的先行者正试图用各种细分产品笼络各类有不同皮肤诉求的消费者。去年,来自丹麦的休闲鞋品牌ecco将原有的综合柜面拆分成了女鞋、男鞋以及户外等三个各自独立的部分,以求为男性消费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一向在市场上扮演引领者角色的宝洁公司这回却成了迟到者—该公司旗下的玉兰油品牌在研究、推出男士产品的四年中,其竞争对手们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男性粉丝。不过,宝洁大中华区总裁施文圣显然不甘落后,“我们还很期待男性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希望有所作为。”然而对于施文圣和大多数品牌的管理者们来说,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男权文化盛行了上千年的国家俘虏那些“高高在上”的男人们?

  新势力

  必须承认,中国男性消费群体的崛起源于社会财富的积累。“这其实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智威汤逊(JWT)大中华区总裁唐锐涛(Tom Doctoroff)对《环球企业家》解释说,社会进步致使个人的社会身份日益多元化,更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得男性对非必需物质的渴求空前强大,这便成为男性消费在中国得以快速崛起的原始动力。

  自2005年以后,无论在面向大众的百货商场,还是奢侈品消费市场,男性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增加,消费种类也更加多元化。仅仅以男装为例,在陈清海看来,十几年前的男性基本上是“一套西装打天下”,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出席正式宴会,都可以只有一身衣服。然而在如今以彰显个性、突出个人特色的城市生活环境中,这种穿衣方式显然落伍了,不同场合的不同衣着需求所直接催生的便是男士休闲装、运动装市场的扩张。与之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其他男性消费领域。“男性顾客越来越多,场所需求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可以单独将其分为一类。”陈清海表示,近两年中,品牌商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男性作为独立消费群体的力量,在其工作的太平洋百货,越来越多品牌已经开始根据性别、年龄等条件进行产品的进一步细分。

  在奢侈品市场,中国男士们的购物热情更是令人跌破眼镜。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男性力量为绝对主导的新富阶层。今年2月,里昂证券亚太市场部(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是39岁,比其他地区平均年轻15岁,且和其他国家的富人相比,中国人更愿意彰显自己的财富实力。这也使得中国奢侈品市场出现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男性买家所占比例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场都高。

  与一掷千金的富人相比,另一股重要的男性消费势力便显得理性很多:他们偶尔会翻阅男性时尚杂志;关注自身形象,会花钱打理自己的衣着和发型;他们注重健康,会出入健身会所和各种俱乐部;除此以外,他们还会为心仪的人或者朋友们挑选礼物。

  重要的是,这些新时代的男士们既对自身高度关注,又对品牌有良好的识别能力,而其购买方式和消费行为则是彻底的男性行为。别指望他们会跟女人一样,可以将百货商场逛上好几圈来搜寻自己喜欢的产品。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在购物前做好功课,然后冲进商场告诉售货员要什么,付钱后再直接离开。“百货商店永远是女人的天堂。”陈清海说,在太平洋百货的客群中,男士的比例为30%,他们出现的频率很低,但平均每位客人的消费单价却很高。

  然而,在中国这个男权文化盛行了上千年的国度,男性消费者却一直被商家们所忽视。与上世纪50、60年代,欧美男性在女性消费的重压之下重塑传统男性气质而产生的男性消费潮流不同,近代中国的男性消费却更多地为政治所服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所谓的男性时尚都由政治人物所引领。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男性消费的崛起也大大落后于女性市场。

  直到最近5、6年,随着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成为各大主流消费品厂商的新增长点,男性市场才慢慢被重视和开发。2006年,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碧欧泉品牌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男用护肤品,而从2007年开始,路易威登、杰尼亚等奢侈品牌开始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在很多二三线城市,这些品牌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热捧。据了解,在浙江、福建、北京、广东这四个地区,路易威登的男性顾客极为活跃,一些地方的富人村甚至会去门店集体团购。与此同时,引领男性消费的《时尚先生》、《男人装》、《芭莎男士》和《GQ智族》等一系列男性杂志也开始大量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男士用品市场的发展。

  我为品牌狂

  事实上,无论作为哪类消费者,隐含在中国男性消费者背后的却是同一种心理:为彰显身份而对品牌的狂热乃至极致追求。一个可以为之做注的事实是:在各个奢侈品门店中,那些标识明显的产品品类是最受欢迎的。根据路易威登的销售数据,没有其明显标识的格纹包的销量就明显不如带有“LV”标识的产品,而在男鞋中,带有品牌标识、辨识度更高的球鞋更受中国男性消费者的欢迎—与看不出任何明显特征的黑色正装鞋相比,球鞋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能够让人“一眼就认出 来”。

  在唐锐涛看来,品牌就像是中国男人们对抗外界的“武器和工具”,为了展现自己的事业成功、特立独行和对财富的占有,房子、汽车、手表、服装等都可以成为中国男人用以武装自己的配件,从而借此获得一种社会认可。在奢侈品的男性消费者中,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不了解也不在意这些品牌的故事或者背后指代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奢侈品牌所彰显的身份和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吸引力。针对这一人群,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路易威登和杰尼亚等品牌便借助先发优势,在中国快速开店并大量投放广告以获得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在更多竞争者进入这片黄金宝地之前,它们的确已经狠狠地捞上了一 笔。

  男性杂志《GQ智族》的一项读者调查显示,较大部分中国男性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是“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希望了解那些社会主流公认的成功男士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而与之相联系的任何产品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