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后来在《我们想从创业者身上寻找的素质》一文中,特别对Justin和Emmett之间的友谊表示了赞赏。而那个当初被“瞧不起”的创意,就是如今每月拥有超过3000万用户访问量的视频直播平台Justin.tv。
正确的建议比金钱更重要 去年8月从YC暑期班毕业的36个项目里,有30个得到了风险投资,好几个甚至在百万美元以上。与此同时,申请加入YC训练营的创业者也越来越多。作为“孵化器”,YC对于创业者最有价值的,也许不是介绍他们与投资人认识,而是让他们迅速被投资人看上—YC的做法就是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建议。
为了吸引投资,缩短创业过程显得至关重要。“很多创业者有不错的本能去做一些产品,但把一个有闪光点的产品变成大量用户(能够)使用的服务,需要更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创新工场资深投资经理张亮认为,这是YC模式最大的价值之一。
几年发展下来,YC对初创企业的投资已形成固定的模型。其网站披露如下:“一年两次,我们在大量的初创企业(当前43个)投资一小部分的金额(平均1.8万美元)。这些创业公司搬到硅谷才3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集中精力去工作,从而使公司以最好的形式和定位展现在投资者面前。每一次循环都会在Demo Day达到顶点,这时创业公司会出现在大量的投资者面前。但是YC并不是在Demo Day结束投资活动。我们和YC校友网络继续帮助创业者来维持和提升他们公司的日常办公。”
随着Dropbox、Airbnb等优秀创业公司的出现,YC的“孵化器”模式引来诸多仿效。有人去年年初做过统计,在YC当时投资的140多家公司中,82家尚活跃,其中24家获得新一轮风险投资,另有14家被并购,彻底失败的有33家。对于天使投资来说,这已算一个不错的成绩。
硅谷知名“超级天使”、曾经投资过Google、PayPal和Twitter等公司的Ron Conway就很相信YC的眼光。他投资过20家从YC毕业的公司,他自己的基金SV Angles和俄罗斯富翁Yuri Milner刚在今年1月份宣布,将为所有YC创业项目提供15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
类似YC的机构,现在四处开花。在美国,大约已有100家大大小小的“孵化器”。在中国,像泰山天使和创新工场这样的“孵化器”,才刚开始为人所知。Paul的中国同行面临的考验显然严峻得多:天使投资人还不多,风投大多不敢投资太早期的企业,大公司不怎么愿意花钱收购。
但对张亮来说,YC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同行”。他所在的创新工场采用了与YC近似的橙色作为主色调,参考YC的经验,这家公司也提供为期3个月的孵化培训“助跑计划”(Jump-Start Program)。
与YC相比,创新工场的作风更加“保姆式”:Paul强调创业者个人综合素质,创新工场更看中那些“把技术变成产品的人”;YC的学员更独立,分散在各处办公,创新工场则要求自己投资的团队搬入工场;YC在培训期结束后就结束合作,创新工场则会继续和有兴趣的外部投资者一起进行后续投资。
在2004年,Paul Graham写道,“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待在大公司里,可能对他本人是一件很糟的事情,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如果你想变得富有,“最有把握的方法,莫过于创立或者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如此这般,先知式地,Paul一面描绘出创业令人激动的图景,一面对年轻创业者施以明智的指导,鼓舞着有想法的创业者们积极干起来。而他们第一个考虑投奔的,可能就是Y Combinator的怀抱。
这是YC对初创企业的问题精选,从中可以窥得Paul Graham的投资逻辑。
你是初创企业的创业者吗?不妨把你的回答邮给Y Combinator,看能否得到Paul和YC的垂青。
● 你们公司将要做些什么?
● 请告诉我们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事,除了你们创立了这家企业这件事儿。
● 创始人之间已经认识多久了?你们是怎么碰上的?
● 你为什么要在这个创意上死磕?你怎么知道人们需要你正在搞的玩意儿?
● (就你的产品与服务而言)人们的替代品是什么?
● 谁是你的竞争对手?谁将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你最害怕谁?
● 你怎么挣钱?你能挣多少?(我们知道你不能准确地知道,但是给我们你最好的估计。)你怎样获取用户?如果你的想法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大量用户(比如卖场、约会网站、广告网络等)就不会有吸引力,你如何克服这个挑战?
● 如果你还没有成立公司,请列举你将给每个创始人的公司比例,以及你计划给予股权的其他人名单(这个问题对你和我们来说是一样重要的)。
● 如果我们投资你,哪一位创始人将承诺下一年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不去进修,也没有其他工作安排)?那些不能全身心投入的创始人有什么理由?他们承诺投入的程度是怎样的?
● 请告诉我们一些你们发现的、令人惊讶或者有趣的事情。(答案不需要与你的项目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