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财富观察>财经要闻>文章页
投资非洲
字号:

类别: 企业经济 时间: 2011-07-29 来源:《环球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投资
这个富饶、动荡的投资新大陆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加速闯入,但却突显出政府和企业部分能力和体系的缺失。

  这个富饶、动荡的投资新大陆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加速闯入,但却突显出政府和企业部分能力和体系的缺失

  近些年,非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潜力、政府的推动和多边合作机制的出现,使得“走向非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热点。然而最近非洲局势一系列的突变,“新殖民主义”声音的日益盛行,投资非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突显出政府和企业部分能力和体系的缺失。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非洲呈现出投资总量增速快、投资区域分布广、以资源类项目开发为主、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等特点。

  最近10年来,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显著。2004年到2009年,投资增长超过300%。2009年投资额达到14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较上年增长55.4%。不过,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占总体海外投资的比重仍然较低。截至2009年底,仅为3.8%,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一段时间内,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区域比例已经达到83%,直接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49个国家与地区,高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平均覆盖率71%,仅次于亚洲的89%。

  另一个特点是,投资领域以资源类开发项目居 多。采矿业和石油开发领域已经成为在非投资的重要领域,如加纳黄金开采项目、南非铬矿开发项目、赞比亚铜矿开采项目。在非洲国家的大使馆推出的投资项目中,80%以上都跟矿产资源的投资有 关。

  不可忽视的是,中小型企业在非洲投资迅速崛起。过去,投资非洲以国家经济援助、大型企业承担 为主。随着中小企业力量的增强及非洲的开发,非洲国家逐步成为中小企业投资首选。2008年中小企业对非洲投资达海外总投资的32%,远高于第二名东南亚的20%和位居第三的拉美地区的18%。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共有9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直接投资,而中小企业接近800家,占比超过85%。

  近期“民主运动”诱发的新一轮政治风险、“新殖民主义”声音盛行以及非洲民众对华态度改变是当前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所面临的若干新挑战。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发展,挤占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由此,西方国家大肆宣传中国实行“新殖民主义”。受此影响,部分非洲国家政府出台政策,或严格限制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投资比例,或没收中国企业在非资产,或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另外,伴随与中国有着深厚情感的非洲老一代执政党或领导人下台,新的持中国“新殖民主义”思想的领导者上台或参与国家事务,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将面临不确定性和极大的挑战。

  另外,投资非洲的民众基础也在发生变化。过去,非洲人民对中国在非投资十分欢迎,而现在,不少民众认为中国企业是资源掠夺者,没给当地百姓带来实质利益。甚至与中国最为友好的非洲国家坦桑尼亚都发生了反华事件。从短期来看,非洲民众的反华情绪存在被煽动、被利用的情况,对中国企业在非影响有限;但长远看,民众情绪可能逐步上升为政府意志,甚至引发暴力行动。

  在这些新挑战面前,却反映出中国政府部分能力和体系缺失。中国政府对企业海外投资缺乏有效监管;缺乏投资宏观环境评估体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在非洲当地,缺乏全方位、多层次公关战略。应对非洲投资新挑战,中国政府的管理能力有待提 升。

  投资机会稍纵即逝,但投资审批程序复杂、效率偏低,导致部分企业特别是国企错失海外良机。国外竞争对手在收购报价上无法与中国企业匹敌,但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反应速度。而中国企业至少需要从各级管理部门获得七种不同的监管批文,审批流程过于复杂。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一些不良企业在非洲无视当地法律,不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雇劳工,工资标准甚至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在当地形象。还有部分企业,不顾当地法律,在东道国行贿,严重影响当地正常秩序。

  中国政府应当考虑营造一个高效有力的政府海外投资监管体系。如1977年12月,韩国政府增设动力资源部,下设16人组成海外投资审议委员会,负责制定对外投资有关政策,统一掌管和协调对外投资业务,负责审批对外投资项目。美国1969年设立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也是具有类似职能的管理部门,提高了监管效率。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中国可由外经贸部、国家 外汇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家税 务总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部委共同派员组建一个统一的专门管理海外投资的常设机构,赋予其对海外投资的审批权、调查权、处罚权以及相应的管理职能,统一制定海外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战略规划,负责海外投资企业的审批和管理,监督投资额较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协调组成该委的各部门的相关工作,由此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投资 效率,加大对不良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与限制,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去,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 设。

  从根本上讲,政府机构缺乏对非投资国宏观环境评估体制。由于宏观环境研究缺失,政府非洲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始终未能建立。导致政府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警来有效降低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风险。如在利比亚发生动荡前,中国政府没有就利比 亚政治危机作出任何预警,导致国内75家企业(包括13家央企)的50个大型项目可能就此“打水漂”。其中仅中国铁建在利比亚就有3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42.37亿美元,尚未完成合同达35.51亿美元。

  另外,中国在非洲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关战略。中国历来侧重与非洲国家执政党关系,忽视了反对党或在野党的作用,致使反对党或在野党对中国政府及企业存在不满。此外,中国对非洲援助一直走“宏大”路线,援助停留在政府形象层面,缺乏真正的惠民公关战略。

  短期内投资非洲,中国企业如何实现速赢?一是要借助资深中介机构,梳理掌握非洲投资信息。二是可考虑组建自主管理商会和非洲商业论坛,定期了解投资形势,及时获取风险预警,同时促进企业之间信息沟通,防止中国企业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三是结合当地现状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非洲发展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设置时间表,对非洲投资分步 走。首先通过调研及评估,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非 洲市场。其次,通过良好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或者价格策略等,增大市场覆盖率。再次,重视当地文化及风俗,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真正融入当地,与当地实现互生共赢。最后,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责任 的履行,在当地树立良好形象,增加与当地民众及企业和政府的互动,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 展。

  新一轮投资非洲的热潮已经开始,拥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正确的市场指引、强大执行力和风险预警及控制能力的中国企业将成为投资非洲的领军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