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品线扩展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达能Activia、玉兰油Regenerist和拜耳Low Dose等等,但许多产品线扩展并未产生即增性。即增性是指新产品线扩展给品类、公司或品牌增加销量的程度,同时考虑同类相食、竞争和其他市场因素。
营销人员或许有不同的理由来进行产品线扩展。他们或许有胜券在握的创意,或者他们需要一些新东西来向消费者推广,需要一些新鲜事物来与零售商分享,以保证其货架空间充实。不论出于何种理由,由于销量较低或是品牌替换情况较多,许多产品线扩展都无法实现足够的即增性,所以很难在市场上有变化。事实证明,平均说来,封闭产品线扩展仅产生1%的品类销售额(《麦肯锡季刊》,2006年)。此外,许多相似性产品线扩展蚕食的主要是其母品牌,第二年当产品线扩展营销支持减少时情况还会恶化。
营销人员怎样才能预测其产品线扩展概念能增加多少销量, 不仅从母品牌层面(这是销量增长预测的传统范围),而且从品类和品牌组合层面?此外,如果应当进行产品线扩展的话,营销人员怎样才能优化其产品线?
问题的答案在于一种实现即增性的综合方法,它可以对有效创新、预测和产品线优化技巧进行充分利用。同样重要的是,即增性预测必须考虑竞争环境,以确保准确性,并探寻品类增长机会和消费使用场合,这样,营销人员才能发现实现业务增长的新方法。
从营销角度看即增性的四个层面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营销人员推出产品线扩展,旨在提高母品牌营业收入。然而,营销人员现在进行产品线扩展或许还有别的目的。他们或许寻求实现品类增长,或许是要优化品牌内的产品系列。随着品牌结构越来越复杂,产品线扩展对公司同一品类中其他品牌的影响会让营销人员有所顾虑。
鉴于迫在眉睫的商业问题,可以预测产品线扩展对品类、品类中公司品牌组合、母品牌及其产品系列的影响。(参见图1)
■对品类的影响
在一个品类中独占鳌头,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营销人员享受了该品类应该产生的大多数营业收入,但攫取市场份额的机会并不是太多。例如,在亨氏占居主导地位的番茄酱品类中就是这样。产品线扩展可以通过引入新品类买家,或提高现有品类买家的消费量(通常通过创造新的使用场合来实现,这一点很难区分)来实现品类增长。
■对品牌组合的影响
有些公司以不同的品牌名称,销售一个品类的多款产品。例如,雀巢矿泉水品类旗下有多个品牌,包括Perrier、San Pellegrino和Vittel。在这种情况下,要认识到新产品线扩展将会对同一品类旗下品牌组合产生帮助或是损害的程度。即增性预测的目标是衡量进行新产品线扩展后品牌组合的综合销量增加多少,在明知同类消食最有可能成为问题的情况下。
■对母品牌的影响
当营销人员想要了解产品线扩展对同一品类中母品牌销量的影响时,则要预测品牌即增性。例如,品牌经理或许正在考虑通过推出新口味产品扩展其饮料品牌,这种扩展属于相似性产品线扩展,因此,为同类品牌消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对产品系列的影响
营销人员或许有兴趣知道产品线扩展对产品线中特定产品系列的影响,尤其是产品系列中有少数产生最多利润的明星产品。这时候,要对各个产品系列进行预测,以确保新产品线扩展不会蚕食这些明星产品。除预测外,营销人员或许正在想方设法优化产品线:进行产品线扩展,是否应去除某些现有的产品系列?
测定即增性
许多公司努力测定即增性。一些公司仅仅通过替代问题进行简单的销量分析,而不估算销量,甚至不将数据校准为实际市场份额。其他公司可能会进行产品线优化分析,但不测明对各个产品系列销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应该可以弄明白哪些产品系列在相对意义上,而非绝对意义上会被蚕食掉。
为了测定即增性,我们在概念阶段和概念/产品阶段采用了四步法。我们采用的方法对预测和优化进行整合,可以应用在品类、品牌组合、母品牌和产品系列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