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那么多优质土地资源,发挥这一优势,在海南农垦集团旗下培育一系列农业上市公司,包括海南花卉、海南种业、海南畜牧,形成热带现代农业板块,是我们的战略方向。”王说:“我们还正在研究进军农产品的商业储备领域,不仅为集团探索新的战略定位,也想为解决中国农业难题做点贡献。”
二是旅游和旅游地产板块。海南省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而海南农垦拥有海岸线、热带雨林、温泉等优势旅游资源,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开发。相对富裕的土地资源,将为海南农垦集团跻身国内有竞争力的旅游地产公司行列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海南农垦集团旅游地产领域已有60多个项目正在展开,三至五年后海南农垦的旅游地产业将异军突起,雄霸海南。
三是金融服务业务。目前,海南农垦集团已经拿下财务公司的批文,正在加紧组建,这是中国农业企业第一家财务公司。此外,海南农垦集团已经进入地方商业银行、人寿保险、担保、小额贷款、期货等金融领域,目的就是为集团做大和产业升级提供及时强大的金融支持。
一些依托主业的辅业也开始做大做强,并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是林产加工。海南农垦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把每年30万立方米橡胶更新木材、60万吨人工造林木材控制起来,实行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经营,不断拉长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是物流产业。海南农垦有做好物流的强大基础,每年大约有20万吨橡胶、200多万亩热带作物、瓜果蔬菜要运销到内地;有30万方木材、60万吨人造林需要运输。依托这些需求,海南农垦已建成天津环渤海热带农产品交易市场,正推动建设海南临港综合大型物流园和海上冷链运输系统。通过海上冷链运输系统,海南的热带农产品将运往全国各地。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说:“前几年我们的精力、财力主要用于解决民生欠账和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公司轻装上阵,今后的精力、财力将主要用于发展上”。海南农垦集团已经描绘了一幅蓝图:一是天然橡胶做到“全球老大”,二是热带现代农业做到“全国老大”,三是旅游地产做到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今年,海南农垦集团销售额将突破150亿元,到2015年,公司的销售额将突破100亿美元。
其实,整个改革的过程,王一新和张力夫心里早有一张明晰的路线图,但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这张图全盘托出,王说:
“这就像带着一帮人登山,终极目标在最高的云雾袅绕处,你一开始就说,我们要登上那座最高峰,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跟着你走。你说兄弟们我们爬两个山头看看,大家就跟着过去了,虽然很费劲,但到了一看风景很好,你就趁机再鼓励大家往上爬一点。有的人出现了高原反应,还可以稍微停一停,等调整好了继续往上爬。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再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的目标在那云雾袅绕的最高峰呢。这时候他们想回去也回不去了,只能跟着你爬上去了。”
现在,海南农垦的改革,就像爬山已经爬过了大多数山头,再也回不去了,所有人的目标,就是最后那座最高的山峰。
遗留之问:农垦总局往何处去
海南农垦的改革,带有“趟路”的性质。
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保留有自己的农垦系统。新疆、黑龙江和海南是全国三大农垦,其余的规模稍小。整个农垦系统占全国3.8%的国土面积和1%的人口。
在管理体制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国务院直管,黑龙江、海南、广东曾经是省部共管,其余的大部分归省里管。而各省管理农垦的体制,根据农垦的规模等因素又各有不同:有的作为省里一个厅局级单位管理;还有的放在农业厅下面一个处管理。
除了少数市场化改革比较早、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少、相对规模也比较小的农垦,全国农垦普遍是“抱着金饭碗”却没有发挥很好的效益。这些年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几乎都要提及农垦要发挥规模化优势,在全国现代农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可实际上,海南农垦的沉疴,在大多数农垦中都存在。2008年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时,就有专家指出,三十年过去了,在农业领域计划经济还有两大堡垒,一个是国有农场,一个是国有林场。占有大量资源的农垦,每年却依然向国家讨要数以百亿计的财政补贴。
对于如何激活农垦,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存在各种分歧。一种思想认为,农垦若要发展,就要从地方政府获得更多政策权利,将农垦 “政府化”,谋求行政权力。有许多农垦向这个方面调整,有的地方把农垦视作一个“地级市”管理。
2009年,农业部分管农垦工作的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提醒:农垦系统的某些干部,不要为了个人的政治前程和政治需求,把地方政府在改革过渡期之内给予的一些临时性优惠政策,当成了农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农垦还是要向企业化、集团化、市场化方向走。
市场化做得最好的农垦自然是上海光明,它已成为中国最大食品集团之一。不过,光明背靠大上海,优势得天独厚,面积也比较小,其经验难以复制。而海南农垦的改革,实际上是为那些地处边陲、面积广阔而分散的农垦探路,它既不是走行政化的道路,也不是完全将政府抛开,而是借用政府和市场的两种力量,进行职能切割与再造。
海南农垦的大格局已经展开,不过,截至此时,仍难说海南农垦的改革已竟全功。接下来衡量海南农垦改革成败的是两件大事:一是农垦集团能否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好;二是农垦总局800多万亩土地及这片土地上的人员能否平稳地融入地方,顺利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三融入”。农垦集团已经有了清晰的产业发展蓝图,那么农垦总局会怎么样呢?
橡胶产业剥离到农垦集团,留在农垦总局体系内的人难免五味杂陈,即使明白不分开就是一起等死的道理,心中也难免失落。王一新在2011年海南农垦总局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政企分开之后,农垦总局面临下一步怎么定位、所属农场又何去何从等一些现实问题。“这里面既有对企业、对农场未来前途命运的担心,不排除也有一些同志对自己命运前途的担心;既有分离以后感情上的不舍,也不排除有管辖范围缩小的失落。”
按照规划,农垦农场将实现“三融入”(即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今年年初开始,海南省政协主席,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于迅就着手推动海南农垦加来、新星两个农场移交市县管理,为农场属地化探路试点。
“三融入”能不能顺利推进?这已经超出了海南农垦内部改革的权力和范围,它需要海南省委、省政府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进行统筹。
事实上,2010年8月召开的海南省委全会就已经对海南农垦总局农场的下一步改革做出了决议,用三年时间实现农场属地化和“三融入”。
在2011年7月召开的海南省委全会上,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楼阳生专题作了“关于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对推进农场属地化管理工作和机构调整及人员分流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时间安排。
2011年8月,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现海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新任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蒋定之到农垦就“三融入”做专题调研,明确指出,要坚定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坚定改革的信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农垦改革推进下去。在专题调研结束之后,他亲自主持召开省深化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农垦农场“三融入”工作。
海南省委、省政府推进海南农垦改革立场坚定、态度明确、措施得力,让我们对海南农垦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充满信心。人们有理由相信,关于海南农垦的改革,海南将交给国务院一份满意的答卷。
整理完海南农垦改革这个案例,让人心情不能平静,因为受文章篇幅的限制,只能对它的梗要进行归纳,还有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改革艺术和方法不能在这里一一展现。总结海南农垦的改革,最值得推荐的是,改革者们在驾驭这场错综复杂的改革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改革艺术和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锁定战略目标不放松,时刻抓住主要矛盾,不断攻克战略高地,不计细节,不算小账,快速穿过“沼泽地”。同时,刚柔相济,在改革过程中尽可能地平衡各方面利益,兼顾各个群体的感受,争取一切可能的支持,形成改革的合力。这是对改革者智慧和胆略的考验和挑战。敢于担当方能成事!
当前,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环境越来越复杂,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海南农垦改革的实践,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01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