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觉得之前老板犯了很多错误,有些错误是不应该犯的,而自己“操盘”之后,有种“无所不能”的感觉,超级自信,认为那是我平生以来的“顶峰”。所以我在清华办理了休学,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搜易得。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的第一把火就是裁人,关掉分公司。当时公司账上有两三百万现金,冯军又追加了几百万,加在一块有五六百万。但公司当时120多号人,四个分公司,而且比我待遇高的中层有的是,这点现金光发工资也就几个月。所以我必须削减成本,目标是裁掉七八十人,留下三四十号人就够了。
裁人面临两个问题:首先大部分都是老同事,裁人简直就是“杀熟”;其次是补偿问题,如果要补偿,那几百万现金估计都得搁进去。但我已经High起来了,管不了这么多了,就挨个找员工谈话,我说补偿是不可能了,咱们这种小公司补偿不起,但是如果谁想去爱国者,可以就地转岗,如果谁去创业,我可以免费给他做技术顾问。
大伙都不是傻子,谁信啊。本来在搜易得是中层,到爱国者从底层开始做起,没人愿意去。最后有人谈着谈着直接就用水杯向我身上泼水。得罪了不少人,但我依然推进裁人,到最后搜易得就剩下40多人。当时我真不怕得罪人,心想谁出去骂我、诋毁我都无所谓,因为我也不是什么腕儿,外面没人知道我是谁,也就不存在名声好坏的担忧。所以我不怕别人对我说三道四。
第一个月我把分公司全关了,人也裁完了,但从第二个月开始,我感受到了压力。说实话,留下的员工大部分都和我关系还不错,以前都可以称兄道弟,工作能力也都还不错。但是现在我的身份变了,不是部门主管,而是整个公司的老大。但是,有些同事这个弯儿还没转过来,比如有人会私下跟我说另一个同事的坏话,什么他不行,树斌你把他的活儿交给我负责吧。但哪项工作油水多,我心里很清楚。所以这就把工作关系变成了兄弟情谊,让我很难受。
最难受的是对商业模式的调整。之前的商城模式说白了就是收月租,每月收入是固定的,我提出改变这种模式,采用当时美国刚刚兴起的按点击付费模式,对商家来说,效果好就多付点儿,效果不好就少付点儿。
但实际上最后收的钱也不比以前多。后来我理解了,就是不管你怎么卖,你的钱一定是商户卖了多少东西、有多少利润分一点儿给你,对吧?但如果他已经不在你这里卖东西了,不管你变什么样的收费模式,他都不愿意再付钱给你了。所以不是改收费模式的问题,是你的商户已经不信任你了,这时你要想把用户挽救回来就极其难了。
到第四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找冯军,但他太强势,基本不给我时间聊。那段时间我特别无助,每天早上上班,熬到中午自己就去人大的校园找张椅子躺下来,什么也不想,直到公司有人打电话找我才回去。每天只有这个时候,我的心情才能好一些。
又这样熬了两三个月,有一天冯军开大会,向集团的中高层推荐一本叫做《22条商规》的书。我没事儿就翻那本书,发现书里面有一套法则叫失败法则,说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承受的。我想是,自己的这个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承受的嘛。后来就下定决心了。就去找侯讯,我说我要辞职,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我看不到希望了,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尝试了。侯讯说你等一等,你要走我得找人。
说实话,他们挺平静的,也看出来当时我也没有能力把这家公司做好,可能就是等我,或者说他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而已。2006年的8月初,我正式办完了辞职手续。
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干,出来后我才觉得其实自己只是擅长干一些和产品方面相关的东西,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人来说,公司管理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各方面的阅历都不够,但是给我的收获就是,我真的对公司为什么失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前我还认为老板干不好就是老板不努力的结果,但实际上我发现不是老板一句话所有的事儿就都能办好的,不是老板想使劲这个事儿就一定能干好,你需要协调的事儿太多了。
知道自己是谁
其实在搜易得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琢磨什么东西在网上卖还有机会。当时卖书、卖衣服、卖数码的基本都有了,我就在网上搜,还跑到国外网站上去看,一天发现了Zappos,下载了很多资料,反复看,就觉得卖鞋这个事挺靠谱的。
但我那时还没有创业的想法,辞职之后先在家里待了将近半年。没事就自己做网站玩。我比较喜欢听音乐,特别是舒缓的那种风格。当时听歌一般都上百度去下载,但百度的歌曲有个问题,基本都是口水歌或者节奏比较快的,属于大众口味,对于我这样的小众需求肯定不能满足。
我那时喜欢的歌都是推荐给朋友或者找朋友推荐给我,我就发现找跟你品位相同的人,让他给你推荐歌曲,这个事情效率最高。但是问题在于,给我推荐几首之后,他可能就没什么东西了。其实每一个人自己知道的歌曲都特别少,我后来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你不知道听什么,但是你又觉得找歌太麻烦,后来我就做了一个网站,让大家来分享歌曲,你找到兴趣跟你相同的人,他们听什么你可以订阅,这样的话每个人都推荐的话,那岂不是就变成一个自发的东西了,最后发现这个模式还真的可以。
当时这个网站最好的一个推荐人,推荐的歌被听过上亿次,其实他只推荐了三四百首歌曲。这个推荐人特别牛,而且我们还出了好多在互联网上特别牛的一堆,这些人在互联网上都特别有名,他推荐的歌曲就代表了整个行业,就是大家品位的方向。
2007年4月份,在一个朋友的公司帮忙的时候我认识了现在的创业搭档鲁明。当时大家一块开总裁办会议,我旁边坐着一个年纪比我都大的人,他一边讨论问题,一边浏览英文网页查资料。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的,后来才知道,鲁总一直是做传统建材生意的,但英文很好。
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熟悉了,后来我就把之前搜集的Zappos给他看,看完之后我俩一拍即合,共同筹集了80万,好乐买就算开张了。一开始其实就是炒货:有人下单,我们就派人开着一辆二手夏利去一些品牌鞋店拿货。这主要得益于鲁总是做传统生意出身,在服装行业有不少人脉资源,都给他面子。
后来淘宝商城筹备招商大会,给出的条件非常苛刻,我们肯定不够格,其他同行也不够格。我们就考虑去还是不去,最后鲁总说还是要去一下,他说如果都不够格,那就需要矬子里拔将军,不可能没有卖鞋的商家的。后来他去了,这事还真谈成了,最初就我们一家卖鞋。
通过搜易得的那段经历,我总结出的教训就是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比如技术、产品,是我的擅长,那我在好乐买就专注于与此相关的事情;与供应商的关系、去和服装品牌谈判,这是鲁总的优势,我做不了。你想想,一个30岁上下的小伙子,去和那些传统行业的老江湖谈判,人家怎么可能信任你?所以我就把和技术、产品相关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那个音乐网站去年我卖了,价格大约是1000万元人民币,现在想还是有点便宜了,但我实在没时间,这几年就我一个人把它当做业余爱好来运营,不可能再做下去。而且音乐网站也涉及到版权问题,如果出事将来会比较麻烦。我在搜易得带过一个徒弟,后来他去了国家气象局,前两年被我忽悠离职了,我叫他写程序、做网站,现在弄了一个图片分享网站,光靠广告收入现在就盈利了,也有人想买,但我俩不准备卖,让他先做着。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天使投资项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