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宁向东:出租司机的“创新”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2-01-0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播到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关键字:创新
中国缺乏创新,不仅在于文化有问题,还在于那些莫名其妙的“制度”规定,以及普遍滋生的“小型违法”所提供的逆向激励。

前些天去校外开会,拦了部出租车,司机看上去就是个“精明男”。车子开动后,问我是否要发票,我说要。于是,他从事先裁减整齐的一叠空白票里取出一张,插入计价器中。精明男笑着对我解释说:计价器放纸的支架坏了,无法放置成卷的打印纸,只好根据客人的需要,一张张地打印;如果碰到不要发票的乘客,就只停表不打了。和他攀谈后我还知道,当他发现这样做可以节省一笔钱之后,索性连表都不修了。

我问精明男可以省多少钱,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如果计价器是好的,司机每次运送客人结束,在停表计价的同时,打印机也会自动打出一张发票,而大约一半的客人不要票。一个司机每月大约需要使用6卷票、一个墨盒,合四十几块。而像他这样插纸操作,每月可以节省20多元,一年大约省下250元左右。

一年只有250元。我觉得他有点小气。但他随后算的大账,却让我汗颜。精明男说,全北京现有67000辆出租车,如果每个司机都省下这笔钱,一年就是1600多万。显然,无论从当下流行的绿色经济概念,还是单从节约角度看,精明男的“创新”都是看似小、实则大的一件事。于是,我进一步向他请教有没有可能在计价器上做点改进,设计出只停表、不打票的机器。他笑着说,这其实就是改根线的事。下车前,他又补了句:其实我过去开夏利时,自己就改过这根线。这话的意思是:北京市这些年不知已经浪费了多少个1600万了。

接下来几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精明男的个别创新不能成为一种集体行为?为什么管理当局和众多司机不响应呢?难道仅仅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不通畅吗?我能想出来的原因有两点:一,创新的激励机制有问题。具体来说,省钱是司机自己的,而决定是否在计价器功能上进行创新的人是出租车公司和管理部门。显然,在出租车行业躺着管理都可以荷包满满的情况下,有决定权的人没有创新的动力;二,我们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我们往往忽视那些只能带来“蝇头小利”的民间智慧,只重视那种乔布斯式的大创新。创新在本质上并不仅仅体现为一种结果,更体现为一种民众素质和社会氛围。只有在小打小闹的创新被鼓励、被支持时,中国才能真正具有创新环境。

我着实为自己的思考自鸣得意了几天,直到我的研究生听完我的分析后。他笑着说:老师,这个司机很傻啊!我忙问为什么。学生说:如果他修好表,把没用的发票卖掉,所获收益应该远远多于这个250元啊。这句话着实点醒了我。

我曾为某媒体客串,一个月工作几次而已。每月所得到的不是堂堂正正的报酬,而是靠报销“的票”所领取的现金。“的票”并非由我提供,该单位有人专门负责搜集,而给到我的现金只有九成,另外一成是购买“的票”的费用。后来我也知道,原来那样一个偌大名头的媒体相当多的工作人员竟然都是靠报销“的票”来领取工资的。据说这是个巨大的“灰色产业链”:有人专门以搜集和出售出租车发票为业。他们先从不同的出租车司机那里买来发票,然后再把这些发票混合起来,卖给买主用来报销。于是,“的票”报销成为不少“预算外人士”的收入来源。企业和个人都有好处,只是逃了国家的税。

总之,与学生的交谈让我发现了阻碍创新的一个新理由。中国缺乏创新,不仅在于文化有问题,激励机制有问题,还在于那些莫名其妙的“制度”规定以及“小型违法”所提供的逆向激励。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