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刘步尘:美的核心技术不足企业文化不够健康
字号:

类别: 管理技能 时间: 2012-02-17 来源:《经理人》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管理
在笔者看来,人们对美的裁员过度解读,其实美的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美的实施主动的战略转型,反而能为未来发展赢取主动。

  越来越多人倾向于认为,美的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但总的来说,美的这几年的表现应该说不错,属于中国家电行业的优等生。

  美的到底怎么了?

  在笔者看来,人们对美的裁员过度解读,其实美的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笔者更倾向于认为,美的实施主动的战略转型,反而能为未来发展赢取主动。

  要想回答美的未来怎么办,首先必须找到美的的病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美的这几年持续高速发展,掩盖了不少实质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不足,二是企业文化不够健康。两个大问题之下,又衍生出一些小问题,比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未突破追随型产品的局限,尚未在国际市场建立品牌力,国际市场的贡献率偏低;企业浮躁心态严重,过度追求规模效应等。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经理人杂志)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经理人杂志)

  向技术主导型企业转型

  目前,美的仍然暂处“中国家电老二”位置,虽然取代海尔成为家电老大的趋势较为明显。但是,与海尔在冰箱、洗衣机领域技术话语权相比,美的劣势显而易见;在空调领域,美的无法和格力相比,格力拥有1赫兹低频控制技术、R290绿色环保冷媒空调生产线,而美的没有;在微波炉领域,格兰仕创新性地推出圆形微波炉,而美的同样在传统微波炉领域徘徊,技术优势仍然不明显。

  虽然企业规模处于第二(冲击第一)的位置,但美的技术处境与其市场地位不匹配,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偏低。在过往多年里,美的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长期将自己定位于“营销主导型”企业,缺乏国际企业基因。国际企业的发展经历一再证明,一个技术先天不足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类似先例国内也有,1990年代的长虹号称“中国彩电大王”,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往日的辉煌已成记忆,而今长虹彩电已滑落至行业前四之外。TCL(微博)也是一例。2004年之前,TCL雄心勃勃,但两起国际并购将TCL拖入泥潭,多年徘徊不前。综观这些企业,结症无一不在于技术积累不足。

  一个最能佐证美的技术实力不足的数据是,2010年美的电器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而研发投入不足25亿元,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到3%,和格力电器研发投入超过5%相比,有不小差距;和国际企业通行的研发投入比8%,更是相距甚远。

  让我们看看全球家电老大三星(微博)电子是怎么做的。与三星电子对比,最能发现中国家电企业的不足。

  2011年,三星电子研发投入约90亿美元,仅次于微软(微博),排名全球第二位(在2011年全球研发投入前20强企业中,中国仅有华为(微博)入围,研发投入约20亿美元,排名18位)。过去多年,三星电子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50亿美元,巨大的研发投入缔造了强大的研发能力。

  三星电子前CEO尹钟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三星来说,第一重要的是核心技术开发,第二重要的是核心技术开发,第三重要的还是核心技术开发。”对核心技术重视到这种程度,哪个中国企业能做到?

  为挖到一个世界顶尖级科学家,三星电子能支付8000万美元年薪,而中国企业能支付80万人民币的,也寥寥无几。

  曾几何时,中国家电企业一窝蜂提出要做“中国的三星”,七、八年过去了,中国家电企业与三星仍然差距甚远,甚至至今未诞生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包括海尔在内)。

  为什么中国诞生不出三星?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就研发能力而言,中国企业与三星的差距就是几何级的。

  实际上,很多企业连“三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都没弄明白,做“中国的三星”不过是一时冲动的表达。

  因此,要做“中国的三星”,中国企业必须从技术突破入手。当然,美的也不例外。

  美的未来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尽快架构出完善的研发体系,将研发战略提高到企业第一战略的位置,而不是继续将研发当做华而不实的门面。要想技术创新有所建树,必须从现在开始,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这是一个底线,建议将这一战略写进企业宪法;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招揽高级人才,敢于为顶尖级人才支付有竞争力的薪水;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机制,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美的必须彻底抛弃“营销主导型”战略思维,确保在未来三年内完成科研体系架构,从“营销主导型”企业向“技术主导型”企业转型。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经理人杂志)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经理人杂志)

  重新设计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低俗的人能做出高尚的事情。一个企业文化境界低的企业,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在空调卖场和格力的销售人员打架,在豆浆机卖场和九阳的销售人员打架,把原本3000元的滚筒洗衣机直拉到1500元以内,把2500元的冰箱降到1700元以内,为了争夺第一的位置,美的近年来诸多做法越来越疯狂。人们发现,美的挑战第一的策略,并非通过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是试图通过破坏市场规则达到目的,与一个主流家电企业应有的形象相距甚远。

  这几年,美的越来越显现出“狼性特征”,一个最流行的说法就是,美的正在成为“家电行业的公敌”和“一个麻烦制造者”。

  什么样的企业真正值得尊重?这是中国老板们很少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国际企业早就有了答案,他们的回答是:一个让竞争对手钦佩的企业才是值得尊重的企业。如果以此标准参照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曾经,美的以“一个低调的企业”自居。的确,那时的美的的确低调,但美的正在丢掉这个“光荣的革命传统”;相反,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美的一些做法越来越背离企业基本道德,比如2010年的“假紫砂煲”事件,以及当年被新华社曝光的“骗取国家8亿元节能惠民补贴”,让美的的企业公民形象大打折扣。

  事实上,美的企业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都与企业文化及理念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品牌美誉度不高、国际市场贡献率偏低、职业经理人心态浮躁、企业社会责任心不足等。

  因此,美的要想成为一个健康的、受人尊重的企业,必须从改造企业文化入手。美的应重新设计企业文化,力争用3~5年时间,将美的企业改造成具有国际企业基因的公司,所谓“国际企业基因”,即技术第一,品牌至上,文化务实。

  此外,美的还需努力开发国际市场,力争3~5年内国际市场贡献率不低于50%,自主品牌出口占总量60%以上,初步确立美的在发达国家市场影响力。

  当然,对于目前的美的来说,如何好好修补大裁员带来的形象受损,以及如何安抚被裁员工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弹,成为当务之急。大裁员不应该成为美的发展史上的战略转折点。美的不应该成为“长虹第二”。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