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品牌价值,售出行业标准
在记者见面会的前一天,中国首个有关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导性标准开始实施。显然,这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众多汽车企业还没有做好为车内空气质量买单的准备,即使是来自德国、日本的造车企业,在自己的国家可以接受很苛刻的环保要求,但在汽车国产化率很高的中国,暂缓变成强制性标准也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李书福的提案指出,目前由于缺乏控制车内空气污染的国家标准,国内主要汽车厂商对车内配件、车内装饰材料以及生产中所使用的胶水、油漆等污染源的控制不够,导致车内空气污染严重,所以必须制定相关标准并逐步强制推广。为什么吉利有底气提出这一提案而众多汽车大佬却成为阻挠者?答案依然来自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除了安全,沃尔沃另一张王牌是环保。沃尔沃曾经提出了“零排放”、“零伤亡”的努力目标。并且已经研发出不少直接应用的成果。公司在研发部门下设专门的车内空气管理部门,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战略,并同其它研发部门(内饰等)、车辆设计部、采购部和生产部门协调一致,解决车内空气问题。目前,沃尔沃汽车座椅使用的填充物全部提炼自大豆纤维,通风口使用的过滤器,根据业界最高质量标准采购。正在设计中的车型,将自动显示车内空气质量变化,对车内外空气进行分析、诊断和反馈。这个故事可以成为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技术收益的一个具体案例。
全球并购风起云涌的一个重要诱因,是跨国公司要通过并购减少贸易保护壁垒对公司发展的掣肘。但中国的崛起,完全可以改写这种并购的动机和结果。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和众多产品的空白足以容纳更多的中国公司立足国内市场而不急于走向全球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弥补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和品牌上的短板比起市场范围的开拓来说要紧迫的多。吉利的并购模式开创了除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之外的第四种并购类型,我把它称为“反向并购”。也就是说,并购的目的不在于扩张,而在于固本;不在于获得市场,而在于获得影响;不在于获得人才,而在于获得技术。
因此吉利并不需要急于和沃尔沃整合,只要沃尔沃能够达到自己养活自己的最低目标,吉利就可以不断地从沃尔沃这里获得声誉和技术。即使吉利在国内生产沃尔沃汽车,也依然不需要和沃尔沃公司进行文化上的整合。吉利的这种“反向”并购,完全绕过了跨国并购中通常难以回避并导致大部分并购失败的陷阱。这一全新的并购思路,非常值得众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