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论坛中,企业家人数占优,但声音并非一边倒,柏煜就“挺身而出”,指出企业家对投资机构有几个“天然的偏见”,需要纠正。第一个偏见是“投资机构都是急功近利”,柏煜说,他知道有一家投资机构投资一个企业长达十几年,到现在企业还没有上市,“这样的投资者很多。”第二个偏见是“投资者都是冷酷无情的”,“不敢说全不是,至少有一半不是,因为都是正常人,都是有感情的,怎么可能冷酷无情呢?”第三个偏见是“投资这个行业是暴利的”,柏煜说,这也不符合事实,“我知道被清盘的投资机构就有很多。”据柏煜分析,“目前为止国内的投资机构基本上有两类,一个是有很多钱,虽然没项目但可以吃管理费;第二类是没钱但还是到处找项目,找到项目后推荐给有钱的,拿推荐费。过得都不怎么样。”柏煜表示,投资者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创业者忽悠投资者的案例,比投资者赶走创业者的案例只多不少。”
正如一正启源董事长赵嘉所说,企业家和投资者需要形成共识,这场论坛自然不像大力丸那样包治百病、立马见效,但对于和投资者的关系,与会的企业家至少形成了两点共识,那就是遵守规则和坚持沟通。也许还有一点:处理好和投资者的关系,就像是在努力经营一场婚姻。尽管注定要离婚,但起码要做到好合好散。
离婚,这个字眼看上去不那么和谐,过程也未必美妙,但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这是实现共赢唯一合理的方式,是一种“破坏式创新”。而“破坏式创新的中国力量”正是本届未来之星年会的主题。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女士指出,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正在颠覆着我们现在的市场格局和竞争,颠覆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未来之星”。换句话说,“未来之星”群体都是这种商业模式和技术游戏的颠覆者。新技术有可能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原有的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将不复存在,能否跟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之星”能否成长为一股真正的中国力量。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强调了破坏式创新的必要性。他指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由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占如此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创新就代表世界前进的方向。
“破坏式创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当当网CEO李国庆举出了三个被破坏式创新摧毁的大企业案例:朗讯、柯达和诺基亚。李国庆说:“五年前我跟诺基亚高层接触,我说你们五年内会完蛋!今天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已经摇摇欲坠了。所以这个创新是竞争所迫,真是‘未来之星’的企业逼迫着。”
既然是“破坏性”,那就肯定会遭遇抵抗。破坏式创新的阻力来自于何方?李国庆指出,阻力主要来自于既得利益层,即企业的董事会、高管、元老和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怎样破除阻力,领导这种破坏式创新的变革之舞呢?李国庆谈了自己的几点经验:
“第一是与董事会、投资人达成短期、中期的模型,特别是创新的CEO,要对董事会说‘不’;第二是扩大竞争结合;第三是把有激情和洞察力的中层员工组织成一个创新突击队;第四是把元老转到新的领域,刺激他们创新。”
首都创业集团总经理刘晓光也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创新经验:
“我们认为,最核心的,也可能是最灵魂的东西,是通过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开发模式、经营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来拓展新的资源空间,摆脱现在的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经济30年的辉煌,得益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要素的驱动,未来的发展要靠改革创造的制度红利和创新驱动。中国的增长模式要实现由凯恩斯式的增长,也就是靠投资驱动的增长,向熊彼特式的增长转变,用创新引领未来。创新具有革命性、颠覆性和破坏性,不破不立,中小企业最容易实现破坏式创新。技术的创新必须有金融创新的支持,政府要营造做实业能致富,创新做实业能大富的环境,我们才能打造出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才能在创新的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是不是做好创新,中国企业就必然取得成功?五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汪建国给出了他的思考:企业需要创新,但是企业也要回到基本层面,做好自己的基本功,才能临场发挥。基本层面包括三层,第一层是悟道,就是有好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第二层是取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看到未来,必须看到潮流;第三层是明术,要知道自己是谁,顾客是谁。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主张,要集中力量壮大真正的企业家队伍。他表示:
“企业家是破坏式创新的真正主体,我们要摆脱当今中国创新所面临的三大陷阱,就要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廉价生产要素、规模经济或寻租是不可持续的,就要舍得放弃单纯的追求廉价生产要素、规模经济或寻租的好处,就要敢于破坏传统的发展方式,创造新的方式。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必须拥有强大的想这样做、敢这样做、能这样做的企业家,没有破坏式创造的真正的企业家,无论是高校、研究院所还是企业,都难以跳出廉价生产要素、规模经济和寻租的陷阱。”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看来,本届“未来之星”年会的主题“破坏式创新的中国力量”同样具有两面性,创新并不总是令人愉悦的:
“在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方面,我们现在存在着一个误解,不仅是社会公众,政府也经常把有序竞争挂在嘴上。我们没有想到,对有序竞争的强调,会压制创新的力量。创新本身就是破坏式的,创新本身就是会打乱现有的市场秩序和经济秩序。为了使这些破坏式的创新能够出现,我们要对市场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宽松的竞争环境意味着允许、鼓励破坏性力量的出现,允许和鼓励破坏性力量的不断发展,而这个与有序竞争正好相反。实际上破坏式创新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创新不具备破坏性,就不是创新。创新一定是带有破坏性力量的。”
许教授的话也许可以这么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创新比和谐更重要,生机勃勃、百花齐放比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更重要。
在目前的中国,除了企业,政府也是创新的主体。青岛市正在将蓝色经济开发区从纸面上的构想变成现实,他们对充满破坏式创新力量的企业家张开了双臂。青岛市常务副市长牛俊宪在年会主题发言中指出,2012(第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倡导的“破坏式创新”理念,与青岛创新、开放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在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的指示下,2012(第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王广正、刘明君、姚坚等三位副市长出席了年会,并作了发言。青岛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项阳青主任带领的团队则提供了周到服务和细致的保障。
本届未来之星年会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诗是刘晓光写的,由何振红社长在闭幕式上激情朗诵。画则是在7月28日晚,在2012(第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颁奖晚会中,获选21星的企业家现场涂鸦。他们笨拙的画笔对画板来说,倒真是一次“破坏式创新”。不过,很久之后再将画板展开,也许会发现,当年的随手涂鸦已经变为成型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