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封面秀>文章页
商务部专家:我们的创新创新脱离了群众
字号:

类别: 目标与创新 时间: 2012-08-30 来源:《商界评论》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新
我们有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曾经全球第一,但符号意义更大于实际运用;我们医药研发投入巨资,同时坐拥90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却没有全球竞争力的制药企业……我们离创新型国家有多远?

  在全球一片经济不景气中,谈论创新似乎已经成为逃避现实、寻找希望的一种寄托。这不,毕马威(KPMG)最近就对全球668名科技业高管进行了调查,询问有关创新问题。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4年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将从美国硅谷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而中国成为这个替代者的可能性最大(45%),其次为印度(21%)、日本(9%)和韩国(9%)。调查还发现,未来4年中,中国和美国是最有可能实现影响全球的“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两个国家。从被调查者的身份和结构可以看出,这个调查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业内人士的基本看法。这或许能给正在谋划2020年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我们增添一点信心?

  但作为非业内人士的一名经济政策研究人员,我依然有着挥之不去的疑惑和担忧。而日前刚刚进行的一次创新主题的调研,不但没有减轻这种忧虑,甚至还加重了。

  我这次调研跑了天津、合肥、苏州、青岛四个城市,访问了近20家企业和机构,其中包括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旭创科技公司、海信(微博)宽带多媒体技术公司、杰士杰新材料公司、南大光电、合力叉车、中科院纳米加工平台等,其中不乏国内顶尖水平和业内领先者。应该说,各级政府和企业对于创新的关注和渴望,能够清晰地感觉得到,并且在实际工作方面也确实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地方还初步形成了适宜创新的氛围和机制。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类的创新和机制建设仍然少之又少,还远远没有成为一种“现象”。

  比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这是我国在超算领域的一大突破,曾经位列全球第一,至今还在前五名。但它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更不是简单的符号象征,而是它可以为众多领域的研发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就如其发明者所说的“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但发明者同时也说,目前天河一号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很大局限,主要制约在于缺乏应用软件,而缺乏应用软件的原因在于总体产业发展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或者创新动力不足。所以虽然现在天河一号已在尽力拓展实际应用,但仍然相差甚远。

  天河一号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生物信息和生物医药。这也是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已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创新。据业内人士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就在生物研发领域投入了12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要再投入300亿元,可谓不遗余力、不计代价。虽然我们不能用目前没有见到“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就否定或质疑这种做法(基础研发创新周期长大家都清楚,并且也不能用是否成功作为唯一衡量指标,毕竟研发失败或未达预期也是常见的),但其中的很多问题还是大有可质疑的余地的。

  我国制药行业的状况可资佐证。目前我国药品市场规模大约是9000亿元,排名全球第三,约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18%。按说这样的市场规模足够培养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具有强大研发创新能力的制药企业了吧?事实却没有。我国的制药企业数以千计,但迄今为止,自己研发的国际一类新药只有五六种,并且还有水分,知情者说真正达到标准的只有两三种。我国的制药企业,最大的投入是做广告,某些明星企业甚至拿出销售额的20%来做广告,充斥各大媒体主要版面、黄金时间的重要金主就是药品广告;但这些企业却没有钱搞研发,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连3%都不到,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笔者曾经调研过很多制药企业,其中包括多家国内排名前列的明星企业,发现研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更多只是做做样子,虽然也会做些中药西制、改头换面之类的所谓研发工作。个中原因,有企业的,也有体制的,还有市场的,但却都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如此情况下,有了天河一号,就能助推这个领域的研发创新吗?技术能力的差距相对好解决,体制机制不匹配才是根本制约因素。

  所以,我国离创新型国家,可不只是八年半、3100天的时间距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