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创业者之间上演的,永远像是男女之间的游戏。资本犹如美女,身边不乏追求者,一直待价而沽;创业者犹如屌丝,除了梦想和才华,似乎一无所有。美女要嫁人,否则岁月将带走美丽,正如资本不投入创业者,就会丧失巨大的机会成本;屌丝要娶妻,否则没有生活上的贤内助,梦想和才华只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正如创业者引不来投资,商业模式只是空中楼阁。
美女要嫁的无非两种:一类是几乎已经转型为“高富帅”的“屌丝”,一类是依然是“屌丝”的“屌丝”。投前者,趋势明朗,但收益有限,高富帅有时还眼界颇高,不一定愿娶你;投后者,风险极大,但收益丰厚,屌丝更会视你为恩人,百依百顺。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投资观。资本总是追逐收益,自然也就偏好风险,于是,无数的美女开始挑选屌丝,并走进了婚姻。
但是,这场婚姻始终是基于利益的露水姻缘。资本的进入是为了将来某一天的退出,而退出的时候还必须带走一笔丰厚的回报,所以,共同的利益才是连接双方的纽带,没有利益的连接就没有厮守终身的承诺。
受害者和加害者
不幸的婚姻总是双方的不幸,套牢了美女,也套牢了屌丝。结婚之前,双方都是善于伪装的,美女会千娇百媚、善解人意,正如资本总是对你充满信心、无限支持;屌丝会勤劳勇敢、憨厚善良,正如创业者总是能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口若悬河。但婚姻之后,屌丝们的事业总是不会一帆风顺,当风花雪月碰上柴米油盐,一切的伪装都会被岁月洗涤。屌丝们突然发现美女的贪婪,要车、要房,无奈之下成为了车奴、房奴,正如资本毫无底线地催熟上市,反而成为了创业者的负担;美女们也突然发现了屌丝们的无能,总是要等、要钱,苦等之下早已逝去了青春。
双方都是受害者,但双方又都是加害者。
就创业者来说,缺乏技术厚度、依靠模式抄袭是其劣根性所在。于是,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套路变得简单,创业者成为了一台复印机,找一个国外商业模式的“旧原型”,就可以做一个本土的“新企业”。于是,创业者对资本讲的故事变得简单,反复强调自己是“中国的XX”就能摸到资本的兴奋点,视频网站、电商网站的火爆无一不是因为如此。正如,大学生涯里,我们随处可见“心比天高”的学子,他们大多不爱学习,没有核心优势,但却莫名地自恃聪明,憧憬未来。
就资本来说,浮躁和贪婪是其原罪。逐利的冲动往往让其产生一种心理学上所谓的“虚假的社会独特性”,即丧失理智,莫名其妙地对于自己选择的创业者产生认同,认为其“前途无量、与众不同”。与其说是创业者太会掩饰,不如说是资本被自己的浮躁所蒙蔽。
典型的例子是国内电商火爆的2010年,电商企业就完成了42起融资(公开披露的),其中风险投资35起,总额超过5.5亿美元。随后,团购网站也开始为电商行业加温,吸引了诸多风投追捧,甚至被戏称为“千团局”。随后的故事好不悲催,团购网大面积死掉,电商持续亏损,上市无门。遥想当年的视频网站,资本对于电商的追逐和吞下的苦果与那一幕何其相似,让人很难想象这些聪明人会走入同样的困境!这种轰轰烈烈的爱,再凄凄惨惨的死,让人唏嘘。但正如莫名自信的学子身边,偏偏还总有一个春心萌动的姑娘相信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资本永远愿意去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仔细想来,要怪的不正是资本自己?当大家争相涌入一个市场时,有没有认真考量过这种商业模式?又有没有在中国的市场情境中认真考虑过这种商业模式?资本大佬们凭的是经验感觉,还是模型和数据?一个成熟的市场里,分工必然高度专业化,如果资本做不到这种专业的事,一定会有其他咨询机构帮他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例子是NBA,各队为了选出真正有潜质的新秀,除了会考察球员在大学时期的“比赛数据”和选秀前官方组织的统一“体侧数据”(两者相当于财务报表),还会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和特有的分析模型进行二次数据挖掘。火箭队的经理莫雷正是凭借自己特有的分析模型选出了大量物美价廉的新秀,数据分析更成为了他的秘密武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有没有莫雷?有没有机构提供莫雷的秘密武器?要知道,就算莫雷有这件秘密武器,他都还是错过了林书豪,而不得不在2012年花重金将他回购。没有这种类似的秘密武器,资本仅凭经验,无异于盲人摸象!
资本盲目涌入的后果是,某类“商业模式”作为一种产品,其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导致均衡价格过高,结果是资本过高地估计了电子商务盈利的预期,于是就形成了“泡沫”。于是,当资本“下嫁”创业者后,却发现现实的故事根本不是按照预定的剧情发展,你可以做中国的XX,人家也可以做中国的XX,妄想打造的先发优势根本就不是优势。于是,这个利基市场的竞争就成为了红海厮杀,商业模式就变成了烧钱的游戏。带着难看的报表,加上A股市场深陷信任危机,美股市场里“中概股”频遭质疑,公众资本变得敏感而脆弱,“逆势IPO”的结果无疑是如土豆一样的“破发”,这个责任谁也不敢承担。于是,资本只能继续投入,否则,创业者就“死给你看”。博弈的结果自然是资本被进一步“套牢”,正如京东、凡客诚品(微博)等经过了多轮融资,估值已经过大,风投几乎无法接盘。等到资本想退出,却发现已经上了贼船,四周是茫茫大海,只能陪创业者一条路“烧钱”到黑。
有的资本稍显“理智”,习惯掌握董事会或在投资时签订“对赌协议”,此时,创始人似乎又成了委屈的“小媳妇”,或是被迫离开,或是被迫高价赎身。奢侈品网站尊酷网(微博)侯煜疆未能完成“对赌协议”预设的业绩目标,被投资方好望角“踢出”了董事会;俏江南(微博)未能实现A股上市,被鼎晖投资以“对赌协议”为由要求高价回购股份;地产商昌盛未能完成与高盛的上市期限的对赌协议,不得不变卖和出租核心资产以支付28%的高额罚息……资本的无情更让人坚信了他们是华尔街所谓“门口的野蛮人”。
但是,委屈的又岂止是创业者?当创业者的故事被现实的商业环境洗涤出真面目时,即使他离开,由资本掌舵,又能怎样呢?船本来就不是好船,更何况已经开到了暗礁密布的危险地带。资本也是满肚子的委屈呢!
于是,资本和创业者的爱情故事就走入了“资本疯投——泡沫产生——泡沫刺破——反目成仇”的俗套。
有技术厚度的商业模式才最重要
仔细想来,我们也不能对资本和创业者求全责备。在这样一个不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中,人人浮躁,人人都不能免俗;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商业国度中,卖马桶的、卖皮鞋的、卖不锈钢炊具的、卖挂面的也能成为“高新”企业,你还愿意冒着风险去创新吗?少数有勇气、有能力建立技术厚度的创业者当然会被众星捧月,但大量的“伪创新”也能接着忽悠登堂入室。于是,在生产商业模式的市场里,由于鱼龙混杂、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坏车驱逐好车”的逆向选择。结果是资本变得更加现实,于是,创业者也变得更加忽悠,反而使得真正的创新者被“逆淘汰”。于是,资本开始追热点,打时间差,上市走人,越来越浮躁。长此以往,大家自然都浸淫在商业的“现世文化”中。
资本和创业者的爱情故事是否一定悲催?这也未必。资本只需要在投资前问自己一句话:“在这个商业模式中,他的技术厚度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所谓技术厚度,并非指技术方面的壁垒,而是指别人不能做到,但在这个商业模式中具备的要素,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竞争时代,技术厚度或者技术厚度支持的核心竞争力通常是多维的,这使得商业模式的分析变得更加复杂。
我曾提出,优秀的商业模式应该尽量在“内部资源能力、外部合作生态、价值创造、收益获取”四大要素上获得更大的优势,优势越大,就越具有价值。比如,现阶段视频网站的玩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价值创造,但无法支持收益获取,无法变现价值的商业模式。又如,团购网站仅仅是整合了外部合作生态(上下游),但由于没有内部资源能力,根本无法对合作生态形成粘性,即外部生态可以和任何企业合作,自然也就容易死掉。这是一套技术性的分析方法,技术无法完全替代感觉,但技术在商业逻辑里一定有可用之处。
资本要坚信这一点,不具备技术厚度的商业模式,即使形成了先发优势,也始终会被滚滚而来的替代者所淹没!相信了这点,资本就不会打时间差,期待利用“信息不对称”实现上市解套。要知道,股民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敏感。事实上,在硅谷,风投正是优秀商业模式的发现者,当他们作为“理性的逐利者”去发现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厚度的商业模式时,他们更成为了市场的净化者。
一旦创业者具备了技术厚度,即使“后发”,其商业模式始终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创业者也要明白,形成自己的技术厚度往往比抄袭商业模式更加重要,而这才是创业者与资本寻找幸福的基础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