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有一些做营销传播的朋友开始抱怨,说现在给别人做营销服务越来越难了。因为很多企业客户自己都可以开微博,通过社会化媒体去传播自己想传达的信息,自己去跟目标客户群互动。再加上微博这类社会化媒体营销成本非常低,客户都不愿意找他们了。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每个人在社交网络上都是一个节点,交往更加地直接、快捷。现在你可以跟一个距离千万里之外的人紧密联系,而和居住在一个社区的人“老死不相往来”。今天的社区已经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社区,而是虚拟的社区。这对人类的组织方式将是巨大的颠覆。
另外一个事件是关于制造业的。我所在的GE公司,日前已经对外宣布将采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下一代航空发动机CFM-LEAP的部件。3D打印技术已经存在十几年了,过去用于“打印”诸如塑料材质的原型设计和模型。随着材料技术和堆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3D制造技术的突破,GE预计, 完全由3D技术打印的航空发动机会在四十年内推出。
要知道,这是对福特汽车[微博]确立的制造业模式的彻底颠覆。福特汽车确立的大生产模式是以流程化和标准化为基础的,而一旦人类进入“随需打印”的制造业时代,我们的生产制造方式将会彻底改变。在那样一个时代里,今天的制造企业还有几家可以存在?
社交媒体和制造业的革新,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例子,但仔细看下,他们都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密切相关的,实际上,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深度数字化时代。
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其实已经观察到这个变化。但是,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制造业,甚至颠覆性地创造新的模式方面,中国的企业显然没有准备好。为了不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中被再次甩在后面,我们应该仔细地思考应对措施乃至战略措施。至少,我们应该从一些基本方面展开行动。
第一,打破传统行业与IT之间的鸿沟。事实上,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倡导“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但我看到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两化融合”并没有深度融合,实际上融合的程度依旧很浅。“两化融合”的出发点更多是由管理软件公司所引导的,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还是在管理信息化上做文章。但是欧美、日本的企业,他们从产品的研发到制造包括工艺改进,对信息化的使用率和依赖程度都非常高。比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一些工程化的工具,例如建模、仿真,以加快研发的速度。在这方面,目前我们的企业还相当落后。
第二,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必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举一个极端但有说明力的例子,美国著名的农机公司约翰·迪尔,他们生产传统农业机械如收割机、播种机等,是最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但当他们意识到互联网的价值以后,增加了新的服务内容:在农机上加装传感器,帮助农场主测量土壤的成分。他们把捕捉到的土壤信息上传到数据中心,就可以帮助当地农场主分析土壤的成分,然后设计包括施肥在内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每块土地的产能。
农用机械,这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行业,只因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使它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约翰·迪尔从一家农业机械公司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都会产生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能这样去思考,我们的工业、服务业,仍然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很多产业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