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IT技术人员,数据应用者对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看法,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从IT企业和媒体的狂轰乱炸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还缺点什么。毕竟应用需求才是技术的真正驱动力,因为在IT更新快速的今天,很多技术都是先于应用而存在。应用需求会促使技术有突破性的增长。
BNET商学院最近也就大数据的话题,采访了擅长使用和利用数据分析的独立信用评估专家杨曦。信用评估报告是基于一系列数据的分析结果,这种分析主要是基于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另一方面也会少量应用到非结构化数据。不论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数据,但是对数据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市场的接受程度则是杨曦最有体会的。
大数据基础已形成
“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数据,不仅仅是指那些数字,而是我们社会发展到现在,所积累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单个数字所显示那种数据,但更多的可能是非数字的,表现为这种经验、知识、技能、图表、影像等等。”同时,杨曦也看到了这些的IT革命,社会迅速发展的信息已经很海量了。
“这时候对于我们各个行业的挑战是什么?就是找到这些数据背后所积累的社会发展规律,以便在各个行业或是各个企业中,知道以往是怎么活动的,在未来经营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的时候有足够的借鉴和参考,(甚至部分国家制定社会准则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也许是多年在经济领域的工作,杨曦更擅长从数据里面发现隐含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预警企业下一步经营活动的风险,从而让企业进行即时调整,有效的规避风险。
所以,杨曦也强调了如果没有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那么更多的数据,只会带来更大的误导。在今天社会环境的稳定来说,杨曦认为大数据实现的基础是存在的。在经济社会中,我们可以将国外与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数据来进行比较,看到国外以往和现在的市场经济走过怎样的规律,今天的中国在走向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又是在进行怎样的探索。
不过杨曦也指出,虽然国外资本主义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积累了相对完善的数据,但是中国这30年的改革开放,所积累的国家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数据流产生都“不够完整、不够丰富、对比度也不够深”。
杨曦从自身的经验体会,没有水分的数据,才尽可能反应真实的信息,也才能揭示真正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