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重回券商业以来,“中国VISA之父”、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直面的不仅仅是券商与银行间日益白热化的竞争,还有诸多IT大鳄向金融圈的渗透。在他看来,未来金融业可能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IT企业把金融业的活都干了;另一种是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壮大,那么未来不一定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天下。
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
你曾提到在互联网企业平台的挑战下,未来金融业是“得账户者得天下”。但券商在账户数量上与银行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相比,都没有优势。未来,券商在客户数据开发上会否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万建华:这方面的合作大家都在探讨。但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也许互联网企业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完成,并不需要类似的合作;也许它们认为需要券商金融业务的优势,与互联网企业的客户基础、研发能力等优势结合。应该说双方是有合作基础的,目前的政策导向也鼓励这方面探索,但是在具体合作中要看大家是否有共识,条件是否合适。
此前的“三马卖保险”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传统保险机构与两家互联网企业联手,这种探索具有很大的社会象征意义,今后券商也完全可以模仿这种模式:互联网企业的客户向券商开放,券商只要传一个电子单过去,业务就完成了。
类似业务,券商不一定非要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虽然相对互联网企业的庞大客户群,券商的客户基础比较少,但是并不等于互联网公司因此就可以完胜券商,证券公司自己发展互联网证券业务也是完全可能的,成败取决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与运作管理能力。
现在券商、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抢占财富管理业务的阵地,那么双方优势各在哪里?
万建华:从财富管理的业务属性上观察,其实券商更擅长此类业务。因为券商的业务部门更具备开展此类业务的专业能力。商业银行对经济的研究集中在宏观经济、货币、汇率等方面,而券商由于要做资本市场投资管理业务、要向客户提供研究报告,就必须做行业、产业以及市场研究。券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投资方案、投融资解决方案,这是证券公司的长项所在。
尽管投资银行在金融产品的创设、配置、研发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商业银行在客户基础、规模网点等服务能力上比投行强大。过去10年对券商来说是失落的10年,却是商业银行的黄金10年。之前券商涉足财富管理领域有很多限制,优势无从发挥。现在市场打开了,券商迎头赶上是完全可能的。
2012年的券商创新大会,为券商打开了承销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业务。但近来有一些声音认为,银行更擅长这项业务,因为银行知道哪里有项目、企业需要什么,你对此怎么看?
万建华:这个问题不绝对,银行确实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但这并不等于说证券公司没有客户。而且银行的产品设计优势表现在标准化产品、大众化产品上,券商投行部门在产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上会比商业银行更强,像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这类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一定是投资银行更有优势。
现在提到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侵蚀的更多是银行的传统业务。那么未来银行是否会有一些类似众筹融资的形式构成对券商的逆袭?
万建华:其实,直到目前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没有对传统金融业的营收带来实质性冲击,只是大家预期这种模式未来会很厉害。对券商来说,类似众筹融资的尝试,现在规模还都较小,作为一个新的业态能够存活,但不等于它就可以叫板券商,也许未来的成长规模会很大,但目前还不构成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