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身体层面练太极,马云是精神层面练太极,他境界比我要高。”话说得兴起,郭广昌盘起腿来坐在“太师椅”上,时不时嘬上一口普洱茶。
上海(楼盘)复新东路复兴商务大厦12层,郭广昌的办公室旁边是一个偌大的休息厅,由中式屏风隔出一小块茶休区,另一边的大片空地据说就是“老郭”和复星员工练太极的地方。
或许是修练太极的缘故,与三年前和郭广昌的对谈相比,《英才》记者感觉不同的是,彼时郭广昌是一个精明透顶的商人,现在的郭广昌则更显老练和洒脱。而他身后的复星,如今已经控制着超过千亿元的资产规模。
尽管在复星大本营的上海滩,路人对于复星的认知仍是通过其产业线条,但郭广昌在实业家和投资家的角色选择上,早早的就站在了后者的位置上。
“我是一个投资家。”在产业与资本的黑白两点之间,郭广昌已然练起了另一卦太极——将刚过弱冠之年的复星,从一个多元化产业运营公司揉合成大型投资集团。
据2012年复星国际的财报显示,复星全年的营收为5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然而其净利润却同比增长了8.9%,达37亿元。其中产业运营与投资为集团带来的税前利润分别为24亿元和20亿元。
在钢铁等产业遭受行业寒冬冲击而裹足不前时,复星投资收益的贡献比率进一步提高,这不仅是数字上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从产业条块上已经很难去解构复星了,按照复星内部的提法则是“保险、投资、资产管理、产业运营”四大业务板块。
把“保险”旗帜鲜明的放在了最前列,确实是复星这两年的最大变化。外界也将老郭定位在“巴菲特的中国门徒”。然而,从复星20年的发展脉络来看,实业起家的郭广昌与纯粹投资家的巴菲特,两者的成功路径并不完全不同。
“我只是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模式。”郭广昌告诉《英才》记者,直到现在,他还经常跑去项目的一线视察,之后才会做出投资决策。
那么,巴菲特的投资模式,究竟会在复星的投资八卦阵中,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保险+投资”的模式受质疑
在复星的四大版图中,保险是最年轻的。
2007年,复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了当时出现偿付能力危机的永安保险,在2010年经历过永安保险新一轮增资后,“复星系”位列永安保险第二大股东持股达19.93%。
不过,据郭广昌言,这只是复星的一次财务投资。当然,投资永安保险也为后来的大举进入做了很好的试水。
2011年,复星又与美国金融巨擘保德信共同发起设立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合资寿险公司50%的股份;2012年10月,复星保德信正式进入营业;2013年1月,复星宣布与世界银行成员组织国际金融公司(IFC)合资成立一家名为鼎睿的再保险公司。
以保险集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平台,利用保险业务提供的大量现金流来为投资积累源源不断的资本,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最为显著的运营模式。尽管这几年,巴菲特抛售了不少公司的股份,却始终坚称要对旗下保险公司永久持股。
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近年来的财报能看出,该公司的第一大业务是保险,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为主。
截至2012年末,来自复星旗下三大保险平台可以被用来投资的资金已达89亿元人民币与5.5亿美元。相比于伯克希尔为公司提供投资的731亿美元的浮存金相比,复星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不过,今年3月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表示,保险业将成为复星国际的重点发展板块。
伴随着来自保险公司的资金在复星投资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复星正希望逐步过渡成以保险公司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公司。
但是,复星学习伯克希尔“保险+投资”的模式却引来一些质疑。据了解从201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的投资收益分别为4.84%、3.49%和3.39%。这也与复星过去几年高达24%的投资收益率相差甚远。但更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所面临的重重“天花板”。
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保险资金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应当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对于擅长于股权投资的复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其未来投资的一大掣肘。
另外,若进行股权投资,运用保险资金进行还需要受到多项指标上的限制如“投资的账面余额不得高于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等规定。总之,围绕着风险监管与投资标的等各项规定都是箍在复星头上的“紧箍咒”。鼎睿再保险公司设立在香港,其实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此类规定。
“未来,国内对于运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的限制将会逐渐放开。”老郭的预言,显然是乐观的。
[#page_郭广昌的投资八卦阵:复星拐点革命 2013拥抱互联网(2)#]
打通全盘脉络
虽然,国内对使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限制重重,但养老地产与医疗领域却属于保监会点头通过的“与保险相关的控股权投资”。
上海市宝山区镇南路,距离市中心人民广场约13公里,2012年由复星集团控股公司上海星堡老年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首个养老社区项目——星堡中环就位于此地。
这也是郭广昌的一片“试验田”。落子养老地产的一个实验性意义在于打通了复星所投产业之间的业务。
近今年来,房地产开发商、保险机构、地产基金、私募股权机构等纷纷抢滩养老地产。但是养老地产不但模式很多且运营繁杂。地产开发商懂得如何操作项目,却缺乏养老服务经验;保险商掌握着配套产品,却没有项目开发优势;一些海外基金有运营养老机构的经验,却只能依赖于与国内机构的合作。正是因为围绕着养老地产的各方都没办法单独完成,导致国内接近九成的养老地产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
但是在复星介入养老地产时,却完全不担心这些问题。成立了近20年的复星在地产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复星涉足财险与寿险领域也为提供相应的保险配套产品做了充足的准备,而与复星共同合资成立星堡集团的美国峰堡投资(FortressInvestmentGroup)拥有着运营国外养老地产的丰富经验。
在郭广昌的计划中,地产、医疗、保险和基金板块通过养老地产都可以被有序整合在一起:“复星地产可以投资建设养老地产,依托着养老地产复星旗下的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投资,并设计出符合中产阶级需要的保险产品。而这种保险产品不仅可以为顾客提供一些养老服务,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医疗服务。”
除了在养老地产方面,复星也在积极通过其他渠道整合其旗下各类产业资源。“复星一家”协同中心便是一个重要的代表。
多年来,复星旗下庞大的产业在各主要城市分布广泛,而通过“复星一家”这个平台可以使其不同的产业成员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复星集团任何一个产品的客户,将来都可以享受更多集团旗下其他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目前,在武汉(楼盘)、南京(楼盘)、重庆(楼盘)和成都等城市都成立了这样的协同中心。
“富人”的革命
“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做,所以就做投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郭广昌说,复星要学习的不仅是伯克希尔,还有GE、和记黄埔……
复星内部做过一个划分:1992-2010年复星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有产业基础的投资集团,投资资金的来源几乎全部是自有资本,或通过债务方式募集;从2011年起,复星资金来源将包括自有资金与筹集资金两部分,后者不再局限于债务,更多是引入股权性质的资金;第三个阶段,则是在一个中长期的范围内,开始打造出比较大的保险浮存金规模。
除了对未来投资所使用的资金来源,复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老郭也早有盘算。
“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到了一个临界点上。这临界点的意思不仅仅是说它的成长速度和规模在整个商业里的占比,还有一个意思是说它反过来会影响到产业链和整个物流体系甚至是生产的组织方式。比如电商行业。”郭广昌说他最清楚的只有一个道理是不变的:任何事情都在变。
互联网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拐点式”的影响。刚刚开通微信没多久的郭广昌对《英才》记者笑侃,“如果不参加到微信群里,我就OUT了,他们就不带我玩了。”
以满足方便小微企业贷款为主营业务的阿里小贷,是复星所投资的目标互联网企业之一。截至去年底,阿里小贷已经为20万小微企业提供户均6.16万元的贷款。
过去小微企业单户融资金额小,操作成本高。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法则”批量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方法。这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更可以极大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显然,郭广昌一点儿也不OUT。
复星把“拥抱互联网”当作2013年的主题。把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思考途径,观察哪些行业受益于互联网,哪些行业受损于互联网或与互联网完全无关,成为了复星在进行投资时所依据的指南。
“不是说只有穷人能革命,很多富人也在革命。有产业基础的也是可以革命的,也是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做改革的。”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环,线下物流环节的发展始终制约着整个互联网的进步。特别是对于每年上万亿销售额电子商务来说更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机会成为了郭广昌关注的重点。
目前,复星正在与阿里集团共同筹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的目标就是将天网(数据库),地网(物流),人网(最后一公里送达)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在将来形成一个支撑日均300亿网络零售额,让全国任何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网络体系。
这个被寄予希望改变中国物流格局的项目只是复星所感兴趣的“大物流”领域中的一类。“复星地产投资未来主要会围绕着大物流、大健康、大文化来进行大项目投资。”郭广昌对《英才》记者表示,“整个复星的投资组合也将更顺应消费、消费升级的需求,包括金融消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