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Ellen Kullman)在2013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杜邦将在中国西部构建“创新中心”,在她看来,“改变是永恒的,而创新可以推动变革。” 出席论坛期间,柯爱伦就杜邦在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接受了本刊采访。
柯爱伦
柯爱伦在财富全球论坛上发言时称,借助科学的力量,城市环境的隐患可被降至最低,发展潜力则可被最大化。杜邦的目标是建立并发展更深入的伙伴关系,使科学创新能够直接回应本地的需求,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打造长期、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扩大协作范围,以本土化的创新应对这些重大挑战。
在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杜邦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柯爱伦:在中国这一周,我们过得非常愉快。前半段,我们在北京拜访我们的客户,包括北京的官员,后半段在成都参加财富全球论坛。我们非常骄傲杜邦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经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3年。长期以来,我们的方针是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特别在食品和能源领域挑战非常大,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杜邦在其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能源为例,一方面我们可以让生产变得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此外,通过科技手段可以让我们的粮食作物亩产提高,更有营养,等等。但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和中国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做到有的放矢。
在数字化时代,杜邦作为一家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公司,怎样进行持续创新?
柯爱伦:这非常有趣。杜邦是一家有着21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在第一个百年,杜邦是靠火药发家,第二个百年是凭借现代化学工业快速成长。现在进入了第三个百年,我们希望能在化学、生物、纳米以及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生产出更多品类、更高质量的产品。
数字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你会发现在这个时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大大加快了,互联网把我们所有人连在了一起,而大数据让大规模数据分析成为可能,这些在过去都是不可能的。这也凸显了我们“创新中心”的重要性,这个项目可以把各种技术结合到一起。我们相信未来杜邦在中国会有更多机会。
作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你怎么看待现在的中美贸易?
柯爱伦:对具有巨大经济体量和全球影响力的中美两国来讲,双方需要经常性交流,探讨各自优势、利益共同点和需要应对的分歧。我会经常与中国同仁们交流两国的商机、贸易策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研判等情况。两国的贸易管理制度比较复杂,需要更多交流才会达成共识。
中美两国在农业、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正在做很多交流,目前还很难预测这些交流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希望到7月中旬可以绘出一个合作“路线图”,明确两国在经贸、知识产权等方面如何继续合作。
你此次来中国,把你的双胞胎儿子也带过来了,这是为什么?
柯爱伦: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5年甚至20年前了,每次来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杜邦公司有句话说,如果你六个月没来中国的话,那就相当于你没来过中国。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了。10年前,我的双胞胎儿子来中国时才九岁,现在已经上大一了。我这次带他们来中国,因为我觉得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了解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要。这次不仅让他们来参会,还参观了吉利和沃尔沃的工厂,他们觉得收获很大,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让他们穿上西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