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创业>文章页
融360:做好贷款者和银行的线上媒婆
字号:

时间: 2013-11-08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业
这是一个创业三人组的故事,起点是北京中关村著名的创业“居民楼”华清嘉园。2011年秋天,叶大清和他的两位伙伴——陆佳彦、刘曹峰在这里租下一间三居室。这里的创业者大多数是着迷于互联网的人,美团的王兴、暴风影音的冯鑫,都在此起步。

对称

2012年以来,想要分金融产业链这块蛋糕的互联网屌丝越来越多。叶大清相信,比屌丝更屌丝的日子会有尽头。“平台型公司可能头一年、两年、三年比较辛苦,但会有一个爆发点,获得爆发式增长”。

叶大清

叶大清努力让金融变得开放与透明,他的办公桌也与同事连成一片

创业隧道期,资本给了他们信心。在2012年3月,融360网站正式上线当月,A轮融资就已经完毕。彼时,融360还没有什么访问量,更别说交易金额。融资总金额是700万美金,分别来自光速安振中国创投、凯鹏华盈(KPCB)和清科集团。

领投的光速创投负责人宓群,曾是Google大中华区的投资并购负责人。早在决心创业之前,熟知搜索的宓群就和他们有过交流,甚至还给他们推荐过贷款公司客户。投资人一方面认同的是互联网会给金融产业链上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看中团队三名创始人的互补性。

在投资人的鼓励下,融360一直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我们在10月注册公司之后,这个方向没有动过了。”融360联合创始人刘曹峰说道。

在寻找与等待爆发点的过程中,叶大清们遇到许多未曾料到的问题。对于撮合平台而言,仅仅是金融产品上线,并不能真正实现高效匹配,叶大清强调产品数量不重要,更关键的是后续的服务是否能跟上,“如果金融机构服务不好,不愿意接人家电话,不愿意上门服务,甚至不做中小企业贷款,或者是形式上做一做,就没有必要上线;如果四大行的产品没有差异化,我们没必要都上,一两个就够了。”他们对上线的金融产品筛选谨慎。

现在,融360有两只手,左手做用户的决策引擎,右手做银行的产品营销渠道。“这是一个平台,你要有演员,也要有观众。我们的演员就是银行,观众是用户,但这不是一个网上的营业大厅,只有产品放到网上,没有服务,对用户是没有价值的,那是一个误导。”叶大清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商业价值观坐标系,用户第一,客户第二。

如何促进金融机构错综复杂的金融产品,贴近用户需求和体验,是他们在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挑战。早先搜索结果为零的情况屡屡发生,这对用户的体验是极大的损害。叶大清们思考,要解决匹配率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将原先的线下产品互联网化,变成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判断和选择的产品。

如何转化呢?一方面是,呈现给用户的产品,要让普通人看得懂,容易理解,越傻瓜式的越好,比如贷款多少,利息多少,管理费多少,都是给出最后的金额,而不需要用户再自己抓耳挠腮地找计算器。传统的银行思维是将所有的产品都放在页面上,但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角度来说,用户最希望看到什么,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其它非主要的干扰的信息都应该去掉;另一方面更核心的是,将传统线下非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尽可能标准化。这也是金融垂直搜索最大的难度所在,因为金融产品不是容易标准化的。比如说房贷,有的城市称为按揭贷款,有的城市是房屋抵押贷款;有的叫流水,也有叫现金流水,还有叫打卡工资。不同城市、不同银行的语言表述有很大差异。融360的产品平台上已经有上万个产品,如果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资质要求,并且有自己的表述,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匹配。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每个贷款机构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分工和策略,定位在什么样的人群以及采用什么样的风控技术,拥有更多用户群体的同时,还要最大地降低目标群体的违约率。因此对于贷款人来说,除了纸面的要求外还有许多隐性要求。这些看不见的要求隐藏在各种术语背后。

从产品角度而言,比如中信银行一款叫信金宝的产品,四个不同用户申请,最终拿到的利息、额度都不一样。而非标产品越多,也带来了决策模型的复杂性。因此产品模型和数据的积累变得重要,先行优势也很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在产品上线前融360的员工会与银行信贷经理反复沟通,对信息进行标准化的再加工。比如很多银行都说自己审批快,他们会进一步追问:速度快为什么、什么标准、对于哪些人快、到底有多快?然后他们会挑选快审批产品,再按15%的比例,打上审批快的标志。此外,每个信贷经理都可以在后台贡献一些数据,来促使产品标准化。

当用户与信贷经理需求匹配后,接下来的行为转到线下。为了进一步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他们学习淘宝等电商网站,在用户申请一段时间后,会有客服人员主动给用户发短信、打电话,要求用户给信贷经理打分评级,与传统银行只是被动接受用户的反馈形成对比。

他们似乎正在成为贷款掮客的取代者。在他们创业之前的调研中发现,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产业链中,有个重要的角色叫做贷款中介,他们赚取的是用户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钱。“积累了一年多下来,我们可以通过闭环系统知道用户的资质到银行能不能批下来,批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用户的条件哪些银行审批的可能性更高,再推荐给用户。这就极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叶大清说。

秘密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控和营销二者是一对矛盾体,简单说就是最有贷款意愿需求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偿还能力的人。叶大清认为,融360不能只做导流量的生意,太容易被复制,他们还通过推荐系统做初步的数据分析、风险的预先评估和筛选,“我们其实不光是营销,也是风险决策平台。”

为了让匹配的成功概率更高,他们在做用户资料调查时会问得非常精细,现在看到客户填写收入月入两千,他们会再继续追问,你家庭收入多少?“开始时问一个问题,有些客户不注意就随便回答,方向就跑偏了,现在我们会问几个问题去反复地多向地确认,这种细节我们可以做得非常精细”。

所谓匹配更多是要满足不同机构和用户之间双边需求。一些金融机构需要高端用户,低端用户对于他们是垃圾,但这些用户可能对于另一些金融机构来说又是金子。叶大清比喻融360在做挖矿冶炼的角色。“需要钻石的就给钻石,需要黄金的就给黄金,需要银的给银,需要稀土的给稀土,需要铁矿的给铁矿。”当然这些需要海量数据,为了丰富数据的多元化,他们除了拥有用户填写的数据外,也和一些地产中介或者房产频道合作。

关于真实性的问题,他们也告诉用户,填假数据是没有用的,因为到了银行,还有信审部做最后的确认,“我们的确只做筛选,我们不去验证这个。我们跟金融机构说这是八成金的金子,最终由金融机构自己来验证。”叶大清说这么做主要考虑到成本与规模的问题。“最后把八成金提炼成黄金,还是要银行来做的。”

随着易融、易贷、贷得快一些类似商业模式的网站上线,甚至百度金融8月上线金融频道,核心竞争力成为融360不得不思考的问题。2012年的第三季度,融360开始建立巨大的数据仓库。“这是核心竞争力,练内功。”刘曹峰对本刊说。

数据仓库的意义在于,让用户更有效地选择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用户在上万款产品里进行选择,如果选错了,损失会很大,因为贷款和商品不同,一般几十万元,即便差一个点也有几千元。为了最大化地降低错配几率,刘曹峰和他的团队必须收集更多的用户兴趣以及个人需求数据。

对于这类平台而言,这是一个正循环,来的用户越多数据积累得越多,推荐效果会越来越好,效果越好,更多人愿意来,平台的马太效应形成,构成竞争门槛。

现在,在融360上,客户可以申请三千元贷款,消费贷款一般在20万元左右,中小企业平均在60万元左右,目前最高获批的有1700万元的房贷,是上海一座3000多万元别墅。9月的数据显示,当月在融360平台上申请的金额达一百多亿元,页面PV是3000万。

在这些数字基础上,他们开始尝试做开放平台。只要金融机构符合条件,可以自己进驻,融360团队只负责筛选和审批。“开放平台之后,产品数量从6000多一下子增加到13000多个”。叶大清说。

2011年夏天,庄辰超的三个朋友在酒桌上感慨互联网的巨大能量,但他们从未想过,行业的爆发成长期会如此快的到来。而他们分享到的不过是巨大红利的冰山一角。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