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模式”是房地产市场萎缩后未来的方向所在
主持人:您知道吗?您这个模式我听下来,我觉得杠杆还是蛮高的,会不会带来风险?
王健林:杠杆应该这么说,可能比纯住宅房地产略小,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个买地当中,还有一部分是不能销售的,毕竟变成持有物业,所以杠杆率这个是低于纯住宅房地产的,但是一定是有杠杆,这是肯定的,这个高速运转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就是取决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取决房地产的发展趋势,如果10到15年,中国房地产还能够保持一个匀速还是保持现在规模往上走,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到真这个房地产趋势到2020年,假如说一点不能走,房地产卖不动,那我就一定去转行再转型,我们再做别的模式,或者那个时候我们不动产已经上市,从资本市场拿钱,还是支持可以走,可能速度会慢下来不像现在这么快,而且我为什么现在一定要坚持研究在开发记录上加不动产模式,就是预期房地产迟早有萎缩的一天,看全世界的不动产,看世界的房地产的历史,基本上在50年就终结,任何多国家都是房地产发展了四五十年就萎缩,香港过去一千多家房地产公司现在就十家八家,开发量每年很少,为什么呢?这个市场上还有,但是市场规模急剧萎缩。
主持人:中国还有多少年?
王健林:中国我估计这方面的市场15年左右,我的判断就是城镇化率到70%,这个市场就萎缩了。
政策明朗后考虑收购一家地方银行
主持人:允许民营资本办银行是金融改革的最核心的基础所在,但是您之前也说过,万达不考虑做民营银行?
王健林:没有,我没有说不考虑,我说暂时不考虑,为什么呢?第一民营办银行现在没有明确的一个指导性文件,细则出来,你比方说民营办银行,存款怎么保证?现在老百姓不用怕,因为现在是国家信誉保证,你只要存款,一定不会丢的,即使某个商业银行倒闭了,城市商行倒闭了,我相信一定财政会兜底,国家财政会兜底或者地方财政兜底,会保证大家存款。但民营企业是不是这样,国家信用不可能拿来为民营企业做担保,那如果,比方说要推举存款保证制度,那要保多少,那可能就有一个细则。
像西方一样,10万以下全赔,50万的赔多少,100万的赔多少,超过多少万就不管了,如果这样的话,一些的存款可能就来了。第二,万一破产怎么办?现在据说有一个办法就是民营银行的大股东财产要作为最后的最终的无限责任担保。如果真是这样,那风险就更大了,如果这些细则最后明确了以后,我才会决定我是不是要涉足金融。万达涉足金融这个方向是一定的,但是我不希望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我贸然迈出这一步,如果要这么去办,我还不如干脆等着改革合适的,我收购一个地方银行,不是更好吗?
银行倒闭这种现象,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主持人:但是如果凡事都等看清楚再做的话,会被别人抢占先机的。
王健林:这个不要紧的,很简单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吧,如果存款利率自由化了以后,就现在的一千多家城商行,工商行,生存就是危机了。所以说现在实施贷款利率放开了,存款利率没有放开,如果存款利率一旦放开,这个老百姓的存款一定会选有信誉的大银行。那肯定这一千多家地方银行就马上面临一个能不能活的下去的问题,可能我相信中国如果存款利率放开,如果民间允许随便办银行,银行倒闭这种西方经常见的现象,一定会在中国出现的。
主持人:到时候会有民营银行送上门来找您去收购。
王健林:这不排除,很多人,包括现在很多中小银行的牌照可能已经不太值钱了。
主持人:现在有人在跟你接洽这方面的事情吗?
王健林:有好几个地方组建民营银行希望我作为股东参加,我都婉拒了,好几个城市要组建民营银行,希望我作为其中一个股东,甚至作为大股东,我都刚才讲了,我说我还是等着民营银行细则出台,我再决定是否自己申办一个新银行,还是我准备收购一个城市商业银行。
主持人:如果收购的话,您会是全资的收购?
王健林:收购那肯定是希望作为大股东。
互联网金融,没有实质性的创新跟改变
主持人:在整个金融的大的创新需求当中,我们看到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最近两年也很热叫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前两天,三马卖保险的新闻非常热,马云、马化腾、马明哲,您觉得互联网在整个金融创新当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健林:其实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技术,跟传统的金融是没有实质性的创新跟改变的,无非就是现在所谓互联网金融炒的比较热,是过去传统的金融不屑于做,比方说一千块钱以下的存款,或者一万块钱以下的存款,不屑于做做一万块钱以下的贷款,而互联网金融无非是捡了这些漏,只不过现在这种吸收小额的存款,比方像余额宝,还有很多很多这一类的,还有什么平台,贷各种各样平台,只不过现在监管层还在看,究竟他吸收多大存款。我相信比方说他吸收到一万的,或者更多存款余额的时候(00:26:48)。像这种平台贷,如果不加监管,跟过去的乱集资有什么区别?
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对传统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一个模式,要么就是冲掉传统金融,要么就是冲击传统金融再回头来改革金融互联网,变成金融互联网。
总而言之最老百姓是有很大好处的,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和小的存款或贷款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目前,我自己认为,还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还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