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大数据与营销>文章页
微博向左 微信向右 2013年已经分道扬镳
字号:

时间: 2014-01-22 来源:梅花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商业模式
眼看就要过年了,CNNIC一纸“微博网民减少2783万”的报告,让整个业界又开始了对微博走向的讨论,新浪微博很无辜的中枪了。

微博向左 微信向右 2013年已经分道扬镳

  眼看就要过年了,CNNIC一纸“微博网民减少2783万”的报告,让整个业界又开始了对微博走向的讨论,新浪微博很无辜的中枪了。因为报告中说的是微博,并没有说是新浪微博,同时关于微博和微信谁会取代谁的讨论又火了起来。2013年已经过去了,其实我们回顾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还记得,天后王菲与李亚鹏离婚的消息一出,整个微博炸了锅,用一位新浪微博高层的话说:牛鬼蛇神都出来了,连潜伏的千年老妖也出来点赞了。其实,微博不是不活跃,而是渐渐回归真实,20%的人写微博,80%的人在看微博而已;济南中院庭审薄熙来案微博直播,连凤凰卫视的主持人直播的时候都在看微博做播报,你说新浪微博没有活跃度了?汪峰这个没有头条缘分的汉字,在无数次波折之后,在国际章和千万网友的帮助下终于上了新浪微博的头条,同时还让他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关于微博的活跃度,他肯定领教过厉害。

  回过头来,我们看微信,其实微信这一年其实也挺热闹,微信新版打飞机着实成了产品营销的典型案例;微信扫一扫,横扫一切也确实让二维码重回公众视线;微信调整公众帐号策略,对公众帐号进行折叠遭到吐槽;最近的微信支付也很火,明里暗里叫板支付宝;Pony马也在外很严谨的说腾讯只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站票。微信这一年确实干了很多事,让业界刮目相看。

  回过头来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祖宗这句话套在微博和微信上照样通用。国内互联网的竞争,由同质化正变的逐步专业化,每家做自己擅长的部分,微博的优势是公开和传播,微信的优势是点对点沟通和私密,微博和微信本来是完全不同而且越来越不同的两类产品,不但总被拿来说事儿,还必须拼个你死我活,实在是细思极恐。

  无论用户需求、信息传播路径、用户关系,微博和微信都有明显的差异。用户对微博的需求以信息为导向,通过微博获取资讯、分享兴趣内容、结实兴趣好友、参与社会事件传播,对微信的需求则以工具为导向,通过微信实现移动通讯、私密生活分享、心情分享等功能。在传播路径上,微博的信息以点对面的形式传播,是一个公开讨论的场所;微信则以点对点的对话为主,虽然5.1版本将微信群的人数上限放宽到100人,但其传播路径相对于微博而言仍然是封闭和狭窄的。在用户关系上,微博上的用户是弱关系,彼此可能并不认识,但却有共同的兴趣,微信上的用户则相反,彼此之间的关系强于微博,即使兴趣不同但通常都是“熟人”。简而言之,微博更像社交媒体,而微信则是不折不扣的社交工具。

  所以说,拿微博与微信比较没有任何意义。二者并非直接竞争关系,更谈不上此消彼长。我们不会因为要跟朋友聊天就不看新闻,看完新闻后也会习惯性的和朋友分享。现在去讨论微博和微信的价值,更多的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其营销价值。至于对用户的价值,可能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二者缺一不可的,只不过因为个人喜好不同而在使用时间上有所差异罢了。

  其实,微博之于新浪的意义绝对不是颠覆腾讯或其他传统门户,而在于改变自己。

  说的远一点,微博要让新浪这个老牌门户在社会化平台上焕发活力。新浪去年对新闻、财经、体育等频道进行改版,加强了社交元素,也印证了新浪微博的发展方向。新浪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小,平台的开放性和无数次被验证的超高传播效率,使微博成为用户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的最佳场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新浪微博,也许表哥、房姐就不会落马。从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政府机构和媒体纷纷入驻新浪微博也可以看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价值都是高度认同的。

  说的近一点,新浪必须有一款门户以外的产品成为NO.1,才能在社交时代站稳脚跟。微博最具有可能性,实际上它离这个目标也越来越近了。从CNNIC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过去半年里微博网民数量减少了10%,从反向思维考虑,微博玩家只剩下新浪了,新浪微博将是一家独大。用户集中度提升的背后,自然是在社交媒体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最后在YY一下,微博和微信的未来会怎样?

  从去年在支付、金融、游戏和O2O的布局上看,微信将利用熟人关系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再借助O2O、移动支付建立消费闭环,实现与用户日常生活的紧密绑定从而保持粘性,进而谋求商业化。同时微信还可以将社交关系链注入游戏,使社交游戏焕发出全新生机。这是腾讯的长项,未来也会更强。

  对微博而言,既然明确了社交媒体的定位,那么其媒体属性一定会更强,依托现有的5亿多用户,新浪微博在社会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会更重要,传统媒体也会越来越倚重新浪微博。其次,基于微博产生的讨论内容,将编织成一张强大的社交网络图谱,其背后则是海量的用户数据。在这张基于兴趣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上,用户不但可以完成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完成资讯、音乐、电影甚至服务等内容的发现、推荐和送达。通过多样化的兴趣内容与关系,微博将最终完成其商业化及营销产业链条的建立。

  微博向左,微信向右,二者在2013年已经分道扬镳。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做好产品体验,伺候好用户才是正经事儿。如果在这上面出了岔子,相信微博和微信一定不是死于对方,注意,不是对手。用微博上火起来的一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