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职场与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企业家是湿的:理解冰桶挑战,读懂两本书
字号:

时间: 2014-08-25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何伊凡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分享到微信微信 网易

关键字:
冰桶的坐标意义是,它提醒中国企业家,不管员工、用户,还是旁观者,都不再是便于控制支配的乌合之众,你能够激发他人的梦想,却无法用自己的梦想奴役他人的灵魂。

  冰桶的坐标意义是,它提醒中国企业家,不管员工、用户,还是旁观者,都不再是便于控制支配的乌合之众,你能够激发他人的梦想,却无法用自己的梦想奴役他人的灵魂。

  在我们谈冰桶怎样把企业家弄湿之前,可以先翻一下《未来是湿的》这本书。

  敏锐的新文化观察者克莱·舍基在书中列举了大量这样的例子: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能够征召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受到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他认为人类自身与生俱来的群体行动天分和新工具将在这个时代相遇,一种崭新的协调行动方式正在崛起,这就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群体行动变得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快速聚散。

  舍基的理论,更新了《乌合之众》的研究。在这部社会心理学经典读本中,作者勒庞曾精致的解剖群体行为,他认为,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作用下,心理上会产生本质性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群体更容易屈服于铁腕,却不满足于被温和对待。世上的一切伟人,一切宗教和帝国的建立者,一伙人的小头目,都是不自觉的心理学家,他们对于群体性格有着出自本能但往往十分可靠的理解。

  工业文明主导的时代,勒庞的理论颇有参照性,不过互联网已改造了群体心理学。“湿”的世界里,精英难以扮演乌合之众场景下的意见领袖,因为人不再像过去一样,一旦脱离孤独状态,就立刻处于某个意志坚强的“头羊”影响下。群体不再是无意识的——冰桶挑战的参与者都有清晰的立场。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商业精英都是冰桶挑战的拓扑中心,它暗示商业已进入社会文化的主流,而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企业家角色将更具公共性。这也意味着,不管是否喜欢,他们都可能陷入突如其来的嘈杂之中。作为领导者,需要了解自己权威不再是牢固,也将流动变化。

  冰桶挑战之前,中国还未发出现过群体性的“企业家行为艺术”。2009年12月,曾有68位河南商人在郑州二七广场集体宣誓不欠薪,并与路人拥抱来传递承诺,类似举动虽常有发生,但无趣兼做作,不具复制性。最具“行为艺术家”气质的商人陈光标先生,倒是不断展现其想象力,却乏人呼应——假设他是冰桶在中国的发起者,一定也会成为终结者。

  企业青睐病毒式营销引发群体性活动,而企业家则与之有天然隔阂。他们人格更独立,对“病毒”属于高免疫力人群;他们时间更有限,无法了解和参与规则复杂的活动;他们很难将公司形象与个人形象分割,特别在中国。如果高调参与世俗化游戏,会增加企业舆论场的不确定性。

  冰桶挑战成为例外,它让参与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面子是邀请者与被邀请者都是名流,国内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雷军,受到了小米投资人DST老板尤里米尔纳夫妇点名。鉴于雷军近年的教主形象,当他成为关键节点,如同将活动在“腹地”引爆。里子是冰桶毕竟因公益而生,即使加入营销与作秀的元素,参与者也能获得心理补偿。

  不过,里子和面子都不是最核心驱动力。冰桶的坐标意义是,它提醒中国企业家,不管员工、用户,还是旁观者,都不再是便于控制支配的乌合之众,你能够激发他人的梦想,却无法用自己的梦想奴役他人的灵魂。即使不愿意把自己的身体淋湿,也要把自己的心淋湿。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浏览文章

订阅BNet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