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美进行射击训练
何祥美为士兵讲解狙击技巧
编者按:2007年岁末,一张特殊的合影贴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军事论坛。照片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与一名全副武装的狙击手并肩而立。
这个狙击手是谁?徐副主席为什么会单独与他合影?这张照片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军事爱好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尽管媒体对这名狙击手的公开报道少之又少,人们还是竭力搜寻着他的信息,并称他为"1号狙击手"。
日前,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记者金昊对这名神秘的狙击手——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特种大队士官何祥美进行了专访。
军委副主席情不自禁:"打得好!"
2007年11月24日,东南地区某水库。
一支解放军特种部队正在为军委首长做汇报演示。"猎人"小组借助水库的特殊环境,模拟演示了水上渗透、敌后破袭等特战课目。激烈、短促的爆炸声中,设置在主席台对岸的敌首脑目标被悉数摧毁。
17时左右,敌后破袭演示结束,远程狙击歼敌开始。
为了节约时间,让首长不用转场就能观看狙击,部队用舟桥板在大坝坝体半山腰搭建了一个平台。狙击表演的射击台就设置在上面。与地面不同,每块舟桥板高低不同,并且很不稳固,人在上面稍微一动,板子就会晃个不停,普通射手在上面根本无法据枪瞄准。在这里为军委首长表演远程狙击,极具风险。
主席台上,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徐才厚目光如炬。将军不会听任何解释,将军只要枪响靶落。
"狙击步枪对300米半身靶射击!"
"狙击步枪对400米半身靶射击!"
"狙击步枪对600米半身靶射击!"
"狙击步枪对800米半身靶射击!"
随着现场解说员的指引,不同距离的靶子竖起,又随着清脆的枪声倒下。中国军队向来不缺乏神枪手,尽管射击条件很差,但装备了国产88式狙击步枪的狙击手们,每个人都打得干脆利索。
徐才厚上将很满意,却只浅浅地微笑。全军诸多精锐部队都曾留下过徐将军的身影,在将军心里,特种部队的狙击手打出这样的成绩,精彩,但理所应当。
解放军狙击手持5.8毫米狙击步枪进行实战训练
压轴大戏出场了。"最后一个课目,狙击步枪对200米头靶射击!"
解说员话音未落,2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个头像靶缓缓升起。在外军特种部队,使用人头靶的射击距离是80米。而此刻,射击距离已接近外军的3倍。从射击台望去,靶子还不及人的手指甲盖的一半大。
或许是天公也要考验一下狙击手,演习场上突然刮起了大风。由于是在水库附近,风向很乱,其间还夹杂着小旋风。戎马数十年的徐才厚上将自然知道这一枪的功夫。上将举起望远镜,平静地看着靶子。
那一刻,现场很多人为打这一枪的狙击手捏了一把汗。演习场一下子出奇地静,只有风声呜咽,浪涌拍岸。
几秒钟后,枪声响了。"啪!"头靶应声倒地。主席台上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徐才厚上将脱口而出:"打得好!"当验靶员将头靶送上主席台时,人们发现子弹在头像的人中部位,端端正正地钻了一个弹孔。
徐才厚上将问:"谁打的这一枪?"
旁人答:"特种大队狙击教员,何祥美。"
上将记住了这个名字!在随后与参演队员握手时,上将有力的大手一把将狙击手何祥美拉出队列:"小伙子,你很了不起!我要和你单独照张像!"
于是,就有了那张风靡各大军事论坛的合影。
"何教员,您真神了!"
在特种大队,何祥美任狙击集训队教员。官虽不大,但没有点硬功夫,在这个位置上一天都呆不住。
一日,狙击集训队训练,课目是600米半胸靶卧姿狙击。一名狙击队员连打了几发子弹,无一中靶。虽然600米属于中远程狙击,难度较大,但对于特种大队的狙击手来说,接连脱靶着实有些失常。
"为什么打不上?"何祥美很不满意。
"我的枪有问题!"狙击队员不认。
"我打给你看!"何祥美从狙击队员手里接过枪。此时,狙击步枪的弹夹里还有一枚子弹。
陌生的枪。
没有校枪机会。
只能击发一次。
在全体狙击集训队的学员面前。
这就是何祥美当时的处境。类似的场景在军事小说中屡见不鲜,但那是文学。在现实中的靶场上,如果这一枪能打中,就是传奇!
我军侦察兵狙击手瞄准射击
接下来,何祥美又做了一件让狙击队员们更加惊愕的事。他一盘腿,坐在了地上--何祥美要用坐姿打600米外的半身靶。这就好比骑自行车过独木桥,何祥美偏偏还要撒把。
有过射击经历的人都知道,所有射击姿势中,卧姿有依托是相对最容易打的。坐姿射击,狙击手需要用自己的腿作依托,人本身不可能不晃动,依托不稳,因此比卧姿难打得多。特别是中远程狙击,枪口差之毫厘,弹着差之千里。
枪声再次响起。
报靶员旗语:"10环!"
狙击集训队一片欢呼。跟何祥美"叫板"的狙击手,使劲儿用手指钻着10环上的枪眼:"何教员,您真神了!"
"记者,我就在你眼前!"
听说特种大队出了个枪王,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频道派出一个摄制组,专程采访何祥美。
一下车,特种大队参谋长就给见多识广的军事记者们出了一个情况:"何祥美就潜伏在前方路边,请把他找出来。"
小路不过一二百米,路边的草木并不十分茂盛,两个大活人怎么可能藏得住?
记者们先是来回走了几趟,最后像过箅子一样将小路两边梳理了一遍,何祥美踪迹全无。
记者挠头了。
参谋长干脆把记者们带到何祥美潜伏处:"我们的狙击手就在这路边,你们能不能发现?"
记者们死死盯着路边。
路边除了草,还是草。
"出来吧!"随着参谋长一声口令,两名身披伪装的狙击手赫然站起,仿佛是从草皮下钻出来的一般。
记者们猝不及防,黑洞洞的枪口已经到了眼前。
记者们这才发现,何祥美潜伏的位置,距离他们不过2米。
2米!礼仪学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交距离,我们日常与陌生人谈话,距离就在2米左右。对于2米之外的人,他的一颦一笑都躲不过你的眼睛。
"名不虚传!"采访还未开始,记者们已经彻底服了眼前这位狙击手。
我军狙击手在等待目标出现
"就是请示公安部,也得校枪!"
特种大队担负着一个特殊任务: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上海"上合组织峰会"期间,特种大队抽调了成绩最好的6名狙击手参与安保工作。6名狙击手按狙击成绩,依次定为1号至6号。何祥美当仁不让地成为1号狙击手。
什么是1号狙击手?简单地说,万一遭遇意外情况,需要狙击手开火,1号狙击手第一个打。
狙击分队抵达上海后,何祥美提出,对执行任务的6支狙击步枪进行重新校验。当时,警方已经出台规定,截至"上合组织峰会"结束,上海市任何单位及驻军都不许进行射击。
警方拒绝了何祥美的建议。战友们也不理解,从部队出发前,6支狙击步枪都刚刚校验过,没有重新校枪的必要。
何祥美寸步不让:必须校枪!就是请示公安部,也得校枪。
警方被这位年轻的"枪王"震住了。于是,一纸请示报告直接飞进了北京公安部。很快,公安部批示:"允许校枪。"
队在上海某靶场对6支狙击步枪进行了重新校验。结果令所有人心惊肉跳!6支即将执行任务的狙击步枪,全部偏低,弹着点距瞄准点竟然相差10厘米。如果峰会期间一旦有任务,后果不堪设想。
经历过那一幕,在场的人由衷感叹:"1号狙击手,枪王!"(原文《1号狙击手》刊载于《世界军事》杂志2008年第9期,作者: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