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金融海啸重创全球经济,就连以前被全世界看好的金砖四国的金字招牌也难以保住,使国内外众多企业一并受到牵连。而最近,广东沿海地区出现的外向型企业倒闭潮标志着金融危机已经侵入国内经济实体。国家经济宏观调控、股市急转直下、原材料成本一路走高、新劳动法实施带来人力成本的攀升……以楼市为代表的繁荣景象也划上了一个休止符,购房者严重的观望情绪,让投资者垂涕叹息的销售量,更将与楼市唇齿相依的下游行业也进入了不可预测的深谷。“寒冬”将至“三问”发展
对中国而言,2008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在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国的GDP从去年保持11%以上的增长,到今年前三季度只有9.9%的增长,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自去年10月起,全国楼市就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春节过后,房价一路下跌,令得许多消费者对楼市都处于一种观望状态,二手房成交量更是一路跌至谷底。然而呈现低迷的行业也并非房地产一家,农业、重轻工业、进出口行业等同样受到了“萧条”的洗礼。作为房地产下游的家装建材行业,由于“装修滞后的因素”目前还未显示出明显的“寒冬”迹象,但家装行业如何在“秋季”做好御寒工作以备不时之需?
回首1997年至2007年,这是房地产和家装业举案齐眉,共同发展的十年。以京派家装公司为代表的家装业迅速完成了战略转型,凭借独特鲜明的产品特色、高人一筹的质量品质和独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搭乘着房地产这趟特快专列快速扩展,取得了万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当大环境开始恶化的时候,作为家装建材行业的“晴雨表”房地产业率先遭遇冰河期的减速风暴,上游产业发展停滞,下游行业如何应对未来,这对于家装建材业的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与楼市疲软导致市场需求减少相似,股市的低迷套牢了不少家装行业的主流消费群体。而基材以及人力成本的上涨则更直接减少了利润,木材、钢材、五金等原材料的价格近几年每年上涨幅度都超过10%。而去年下半年人工费又进一步上涨,直接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近日,相关政府又提出了关于“逐渐推广精装房”的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看似关系到家装行业的生死,但由毛坯房到精装房又并非一夜之功,如何利用精装房推广期完成转型,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又将是家装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策出台“雪后放晴”
庆幸的是,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前,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政府已经努力挽救经济,局面也开始有了明显好转。10月以来,在契税减半、央行连续降息、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房贷首付降至两成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终于有了释放的迹象。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本市期房网上签约13027套,而10月份仅签了8267套,二者相比,涨幅达到58%。相对9、10月楼市的低迷态势,11月京城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而国家也已经出台了十项刺激内需的具体政策,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国家要在3年多时间内投资9000亿元,建设400多万套经济适用房和200多万套廉租房,同时还将在2010年年底之前投资四万亿元,其重点在于加快投资和改善民生,从而进一步解决中国国内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更进一步激发中国城乡内需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而对于目前的家装公司来说想要真正适应这个容量巨大的市场,转变观念,提供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又成为可预见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
中国的家居装饰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企业经营的“缩”和“扩”已经开始分化成为两个极端。保守型企业认为当下的市场萧条一时难以回暖,企业需要减负保存实力,进行适当的收缩;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给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扩张良机,可借助经济和行业的大洗牌低价收购业内的弱小企业,储备人才,为迎接“春天”做好准备。如何走,或许更多的是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力,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有实力的家装企业在步履维艰的谨小慎微中,也不乏寻找机遇的雄心壮志。
行业搭台合力抗“寒”
对于市场是否“回暖”状况,人们或许还有所争议,但就11月份北京房产交易数据来看,温暖似乎离我们已经不远。一年之际在于春,2009年家装行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专业立身做强做大,有效的进行自我完善才是发展硬道理,而进一步促进家装建材企业彼此形成合力以应对“寒冬”,才更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为沟通搭建一个平台,为发展打开一扇窗口,才是家装行业时下的迫切需求。
以构建家装企业交流平台,强化展览展示功能,服务终端消费的第二届“北京家居?装饰?建材博览会”将于明年2月在北京举办,该展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木业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共同发起。对于大多数家装企业来说,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借此机会进行企业内部调整,改变经营策略,蓄势待发,寻找新的长久发展的利润增长点才是最实际的。而它是否能使北京的家装行业可以融洽得抱团取暖,家装企业又否能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强身健体、加强内力,发现机遇,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将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