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欧美哀鸿遍野,一地鸡毛,体育自然也不例外,企业纷纷减少对体育赛事的赞助,电视转播收入大受影响,观众观看体育的热情自然也随之降低,降价、裁员、退赛、解约、失业成了金融危机下的2008年岁末体坛的关键词。
其实仔细分析,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无疑是那些以“烧钱”著称的国际体育赛事,比如F1、高尔夫、NBA、英超、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他们不得不纷纷苦捱寒冬,甚至负债累累,当然最典型的还属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办方英国,面临巨额资金缺口,伦敦奥运会的瘦身计划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了,塞巴斯蒂安·科要用一根火柴点燃伦敦奥运会火炬的戏言看上去更是一语成谶。当来自汽车、石油、保险、银行等富可敌国的国际大企业捉襟见肘,甚至自身难保时,与体育赛事分手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当世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一应倒下,中国体育如何应对?国内早有专家指出,节俭、理性应当成为中国办赛的重要原则。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稳健,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体育组织办赛的青睐之地,比如F1中国站、网球大师赛、中网已经落户中国,北京奥运会的杰出举办,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亚运会、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游泳锦标赛也将分别在中国广州、深圳、上海举办,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多有不测的境况下,国人应当在履行承诺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不要动辄搞世界第一、亚洲最大,没必要跟人家攀比,应当“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以实用、精彩为目的,这应该是办赛者孜孜以求的美德,而不是依旧还在重复“钱多、人傻、速来”的低级笑话。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借势而为”,这与中国经济上采取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拉动内需是一个道理,中国体育内需无疑潜力巨大,中国体育产业完全可以在全民健身、体育场所设施建设、体育消费需求上做文章,国际上有关调查机构的数字显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左右,城镇居民体育休闲消费将显著增加,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体育消费也将大幅度增长,中国体育人如何在这场危机中借势而为,科学决策,“化危为机”,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外向型办赛向内需型方向转化,扩大全民健身投资规模,应该就是很好的借势而为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