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10年的等待与论证以及对“创业板的认识和理解走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牛年推出创业板似乎成为了一种可能变现的愿望。
2月初,一份上报给国务院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管理暂行办法》),又将中国创业板的推出摆在了眼前。
我认为此时推出创业板是恰当的。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纪鹏对《英才》记者直言,在金融危机与A股市场巨大的跌幅之下,创业板的推出是恰逢其时。
初定于2009年5月1日施行的《管理暂行办法》,相对于去年的创业板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创业板合格投资者准入制度以来强化风险;同时对于企业的高风险,强化了退市规定。而在征求意见阶段广为讨论的企业上市标准,未做修改。
立刻开展无门槛的创业板是不成熟的,所以根据中国的国情,已经对传统的创业板进行了改造。”对此,刘纪鹏评论认为相比成熟资本市场的创业板,中国资本市场改良后的创业板应该叫“成长板”。
在创业板10年的等待中,积累更丰富的是上市企业资源。据中关村海淀园区管委会2008年底的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有1200多家,已经改制和完成辅导期的企业达500多家。
身处中关村科技园的绿伞化学,早在三年前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并准备创业板上市。这家从事洗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曾两度靠股权投资快速发展起来。
我们带着技术来创业,当年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原先在研究院工作的绿伞化学董事长魏建华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时的创业感慨道。从1万元的启动资金,到跟大庆油田子公司合作后注册资金增至150万元,绿伞产品的生产线从海淀区废旧的实验室转到了厂房;而当北控高科股权投资绿伞化学后,当起始资金增至1000万元后,绿伞洗化的产品已开始全国扩张。
做一个好的产品投放,只要有资金能够注入和激活,它就可以迅速膨胀。魏建华对《英才》记者反复强调对于很多新技术公司,资金的多少就是他们生命线的长短。
已经备战了3年的创业板,绿伞化学在企业内部管理、股权架构等方面上,都有了更多的改善,对创业板的融资渠道就变得更加期待了。魏建华说,一旦绿伞化学能在创业板上市,将会对研发方面有更大的投入,从而加快企业成长。
刘纪鹏认为,当前政府努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就应当把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上日程,因为要解决就业,中小企业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让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得已融通资金,正是解决中小企业最大瓶颈的方法。所以,创业板对当前启动经济,拉动内需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启动民间资金,但不是简单的让民间资金或银行储蓄来承担拉动内需的任务,而是要做大做强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关键是要政府搭台,民间资金来唱戏。”
不过,眼下正处于修复信心阶段的A股市场是否能够接纳创业板的资金分流以及对主板扩容的影响,都是市场投资者最敏感的问题。
相比于大的煤炭、电网、铁路、券商和银行上市不同,上创业板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初步测算,一家就融1亿元人民币左右,所以整体上对市场的影响不大。 刘纪鹏认为面对融资能力不断下降的A股市场,“不如考虑从创业板入手,将开通再融资的功能以及恢复融资的功能结合起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