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企业主>创业>文章页
IT四大创业家族:“黑帮”精神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09-04-07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林涛 秦姗 袁茵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内部创业 创业
“创业宿主”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进化”过程:对创业从扼杀到容忍,从共存到拥抱。

9年前4月的一天,当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五洲宾馆含泪欢送李一男内部创业时,他已经意识到,IT业极快的技术更新将激发年轻人难以遏制的创业激情,老帅希望这股激情能为华为所用。"华为当时希望打造一个航空母舰,有很多人创业,做销售、代理等非主流业务,也就是配套业务。"前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回忆(他后来也离开华为自己创业)。

众所周知,后来创业者的"倒戈相向",使得最具备中国IT业"黄埔军校"特质的华为对创业采取了扼杀策略,华为的创业"舰队"也就此夭折。不过好在,华为只是中国IT公司批量"制造"创业舰队的开始。

随着互联网创业兴起,围绕着百度、携程、盛大等企业又诞生了一批新的创业部落。互联网改变的不仅仅是创业的速度,还有"创业宿主"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

以大公司为核心的"创业系"生态在美国早都不陌生。在硅谷,有一批人创立了电子支付公司 PayPal,在将公司卖给eBay之后,他们先后离开,不过他们相互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有的专攻投资,有的从事慈善,还有的另起炉灶重新创立公司,后来,他们将这个有着统一背景的小团体称名为"PayPal黑帮"。

在华尔街的金融企业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批抱团的人,他们或者出自高盛,或者有着花旗的背景,华兴资本包凡介绍,"对冲基金的大佬都是高盛背景的人,做PE的大佬好多都是高盛的人,各国的财长,很多都是高盛的人。高盛的人互相打一个电话传递一个什么信息,他绝对不会跟摩根的人出来。"

倒不一定像"黑帮"那么封闭、紧密,但相互的信息支撑、生意关联、精神共享一定是有的。华为、百度、携程、盛大,是《中国企业家》发现的最具规模与特色的IT四大"创业系"。

华为:不再批量输出创业者

199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唐欣被招入华为公司,初涉职场的他有些担忧,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无线通信知识能不能找到用武之地。当时一心想着要与华为公司共同成长的他不会想到,自己在多年后会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唐欣在华为的日子正是这家公司急速扩张的阶段,这给了他许多机会去接触专业之外的事情。"那时候华为对毕业生有非常多的培养。"他回忆。在华为最初的几年,唐欣做过生产、数据配置,也组装过机器,还去过电信运营商的机房调试设备,再到后来,见客户、做市场、销售、报价,甚至连公司的营销策划、宣传他也参与了进来。复杂的职业经历使唐欣获得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几年之后,他转投当时规模还不大的腾讯公司,很快就做到了无线业务的副总裁,在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之后,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他有过一次内部创业的机会,不过由于腾讯公司的机制问题搁浅。但他的创业冲动已经无法遏止。 2007年,他离开腾讯创立了幼兽网(后更名悠都),提供在线礼品的定制,很快他获得了联想投资的150万美元。2008年底,他又获得了联想投资和 SIG联合投资的2000万投资。

唐欣很感激华为对自己的培养,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单纯的工科生变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全才。

称华为为中国技术型创业者的黄埔军校并不为过。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华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而且技术含量最高的科技企业,这给了成百上千像唐欣这样的技术人员机会,他们见证了一家技术性企业在中国如何崛起,也因此有了如法炮制的信心。

在深圳的科技园,随便一家小公司的创业团队里就能找到华为人。"基数太大了。每年3%出来,就3000人,如果有10%创业就有300人。"傅军说。他曾经是华为的新闻发言人,现在创立了一家品牌咨询公司。

"华为的离职员工做红海的能力比较强,华为是在和人抢地盘(中壮大的),华为的人创业大都是和本行业相关,都是走渠道策略,都是拼红海,拼执行力、销售能力。"唐欣说。这原本也符合华为当年的策略,当时华为尝试鼓励内部创业,希望创业者能够为华为提供配套服务,事实上,当时的那批创业企业有些至今还在为华为提供服务。

2000年之后,华为在"冬天"里度过一个发展高潮期,也是这个阶段,第一批华为创业者浮出水面。

不过,在这一批华为创业者里,最著名的技术创业者(如李一男等人)却鲜有成功者,包括港湾、沪科在内等明星创业企业无一例外地最终失败,尤其是当他们走上与华为直接竞争的道路后,最终难逃华为的打压竞争。

"其实第一轮创业的人错过了很多机会。不一定要做通信设备或者互联网设备。有些华为出来的高层心气都比较高,也有的就把摊子做得很大,一切都照着华为的模式来,这肯定是不行的。我就知道有华为员工做SP成功卖给新浪,这些成功者很多都是华为的中层。"傅军盘点。

2008年,有人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SNS社交网站,上面的数千名用户都是从华为离职的员工,其中不少人都是拥有自己公司的创业者,在这个社交网站上,他们互相鼓励,甚至寻求业务合作。

不过,华为人想要在电信设备领域创业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思科之后有创新性的公司出来吗?电信行业都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行业门槛很高,技术创新变化也不是特别多。"傅军说。

更多的华为人选择了在其他行当创业。在北京,有家名为泰美好的SPA,这家高端休闲场所的主人曾经也是华为人。过去几年,华为拓展了大量国际市场业务,于是相应派出了人员外驻,这家SPA的创业者正是从泰国市场回来的外派人员,他与泰国朋友一起把正宗泰式SPA引入到中国。据傅军介绍,如果你去消费阿根廷红酒、古巴雪茄,或者光临委内瑞拉咖啡店,那家店很可能正是华为人所开。

相应的,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华为这所创业黄埔军校的大门正在徐徐关闭。

如果唐欣晚10年加盟华为,他会惊讶地发现,要重温当年所获得的全方位锻炼机会已是奢望。每个华为员工越来越像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据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彭剑锋介绍,华为在七八年前开始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体系。这套知识管理体系能够使得公司对个人能力的依赖降低,"人走了,我换一拨人照干不误。有了知识管理体系以后,使得员工离开这个公司到别的地方去干能力就会减弱。"

现在,这套管理体系已经在成熟运转。

对于那些满世界寻找投资项目的风险投资人而言,这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华为将不再批量输出创业者。不过对求才若渴的本土公司和外企而言,好消息是,华为输出成熟职业经理人的时代到来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内部创业相关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