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示
事实上,大部分获得投资的项目都不是投资人通过从商业计划书的资源库中找到的,而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投资人原来在这个行业积累的一些人脉。这种情况下,商业计划书起到的作用非常小。投资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件事以后,基本把这件事搞清楚了。而此时,需要商业计划书的目的,是投资人假定自己对这个行业不如创业者了解。投资人在了解以后,依然希望得到商业计划书,是希望借商业计划书学习创业者所在行业的情况。当然,投资人也会去了解非这个企业以外的行业分析。
比如,如果你做的是杀毒软件,投资人对杀毒软件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投资人对杀毒软件这个项目,创业者本人和创业者现在所处的阶段大概了解。接下来,投资人需要了解杀毒软件这个行业情况,比如有多少人赚钱?整个市场规模多大?创业者现在的产品能够对应的市场规模有多大?等等。投资人就需要看一些行业分析材料,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一下,创业者的竞争对手,行业分析,以便从更深的层次了解被投资者公司所处的状况,以及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种情况与从商业计划书的库中寻找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行动方案
投资人的选择
投资人一般喜欢怎样的创业者呢?一般来说在一个行业里面,不管投资人是在运行层面,还是在投资人层面,从事比较长的时间之后,投资这个行业就比较容易。因为这个行业里面各种各样的中级、高级的、同行的管理层,基本上也已经认识的比较多了。所以说新创业的公司,极有可能是这些原有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离开以后进行创业的,大家也认为他具有一定的行业知识,行业人脉,所以他去创业比较成功,所以很多投资人花很多经历在他所熟悉的,他所需要的、专注的这些领域里面。因为把这些人抓住,这样他就比较容易抓住可能的投资项目,其实更多的投资是从所谓人际网络来的,而不是从推送的商业计划书来的。
但是投资人在被投资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只能凭一些描述,所以需要将希望投资的项目先说清楚,引起投资人兴趣以后,投资人才会看被投资的人。一般而言,项目投资成功,往往最后起决定因素的是人。事实上,在投资领域有这样的一个评价,就是风险投资其实是把人力资源用到极致的行业。投资人不管是找项目,或者找到项目以后再找资源,或者找合作伙伴等所有这些环节,基本上都是把个人的人力资源用到极致的表现。
投资团队的选择
面对形形色色的被投资人,除了具备一定的行业经验以外,投资人又会对怎样的团队亲睐呢?在投资人眼中,创业者的种类有很多,有非常热爱技术的;有非常商业化的;有非常开放、大事清楚、小事马虎的;有对细节比较在意,但脑子比较混乱的,看不清大事的等等。投资人一般的基础判断标准是,就是去想象所面对的创业者,假定在五年以后,他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CEO,跟投资人来讨论事情。投资人可以去想象这个场景,觉得经过五年创业者的成长和成熟、还是通过大家不断的帮忙,投资人觉得这个创业者是否会成长为一个上市企业的CEO角色?如果把创业者想象成一个上市公司的CEO,还缺什么?或者这个缺乏是不是可以通过时间来弥补?还是投资人觉得那种缺乏基本上和这件事就不能匹配?这样的话,创业者有可能在技术、行业、性格等方面有一块就比较明显的缺陷,如果创业者真的有比较明显的缺陷时,投资人需要衡量,假定这几个创业者长期合作,首先考虑是这些创业合作者确实能合作下去?第二就是其他创业者确实能互相弥补各自的缺乏?
因此在中国,是否可以最终获得投资人的投资?虽然大的市场环境有一定影响,但最后基本上的决定因素都是人。在投资人眼中,比较害怕的事情就是创业者在一个小市场里,找到了一个更小的细分市场。有一些极端的投资案例就是投资人认为创业者这个人,或者这些人很行,认可这个创业者的时候,投资人可能会赌创业者的能力,相信他在A市场不行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团队找到一个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