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郭大妈心里有点堵得慌。年初,为给儿子、媳妇照顾不满1岁的小孙子,江西赣州的郭大妈匆匆来到北京。由于走得匆忙,郭大妈也没来得及办医保关系,这下倒好,等到该去医院开降血压药的时候才想起来。降血压药要长期吃,没有医保报销,再加上郭大妈至少要在北京待上好几年,这药钱加起来可真不少。这让退了休、收入不高的郭大妈一时发起愁来。
像郭大妈这样需要异地就医的人不在少数。据统计,仅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老年人就达3700多万,他们有的需要到子女工作地养老,有的想去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安度晚年。老人们在地区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异地医保报销的困难。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这样,很多人都会面临异地就医的难题。
所谓异地就医,是指参保人员在统筹地区以外的就医行为。一种是需要驻外工作,另一种是退休到外地生活的老年人。而“异地就医”只是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为《方案》)中的冰山一角。
该方案旨在推进重点改革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同时,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信息技术的“阵地”
“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类似这样的打油诗在坊间流传,“看病贵”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单是控制药价,而是在建立起医保制度后,提高报销水平,减少个人支付比例。没有一个完善社保体系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社保体系覆盖面狭小,或者城乡割裂,就会形成待遇水平差距较大的碎片化制度。”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教授郑秉文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释义。
诚然,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而医疗保障体系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不起”、“病无所依”的局面需要改变。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中国公民包括:城镇职工、城镇自由工作者、离退休人员、农村人口、非城镇从业者等多类群体,每类群体的支付能力、就医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如何实现医保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如何管理、监督医疗行为,如何实现异地结算、异地报销,成为医保系统在未来3年的新探求。
“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别、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别、药价差别、医疗水平的差别等等,都给医保系统跨地区、跨区域建设及一些功能的实现设下了障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简称“国家人保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锡铭这样表示。这也是文章最初“异地就医”的小故事中所描述的,根据规定,我国医保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需先在参保地申请,指定就诊医疗机构,发生医药费用后先自付,然后再回原参保地报销。
2009年的新医改提出的“全民医保”(即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在3年内,使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并非空谈。据了解,截至2008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亿,大约为工作人群和离退休者的5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亿,而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也高达8.15亿。
11.35亿的参保基数已是事实,但如何实现这些数据系统的对接,如何实现共享共用却成了问题。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系统建设涉及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银行机构、医疗机构、药店、企业等多方主体。那么,要求医疗保险制度因不同人群而异,既实现全民保障综合效应最佳,又最大程度地切合每一类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信息技术能做些什么呢?
如何实现医保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如何管理、监督医疗行为,如何实现异地结算、异地报销,将成为医保系统在未来3年的新探求,也是信息技术即将发挥重要功效的“主要阵地”。
异地就医可行
“长三角”,苏浙沪地区是国家人保部对异地医保联动探索的前期试点之一。选择“长三角”为试点是因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员交流频繁,居民对医保异地就诊、异地报销的需求亦非常强烈。
2008年3月,浙江嘉兴市率先印发通知,实施《上海市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在嘉兴居住期间医疗费用代办报销服务方法》;自浙江嘉兴率先推出新做法后,上海先后与浙江安吉、杭州、湖州等地医保部门签订协议:常住这4地的上海市民只需在上海办理异地转移手续,在当地任何一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均可以根据上海的医保政策待遇在当地医保部门结算报销,并可以自由选择上海或当地的医保药品目录使用药品。
2008年12月1日起,异地参保人员较为集中的上海和杭州两地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医保双向联网。从代办服务到医保双向联网,异地医保联动的探索在一步一步地推进着。
据国家人保部透露,“长三角”地区作为异地医保联动的试点已有两三年的时间,具有借鉴意义,其效果或将在今年下半年有更为显著的体现。
记者在采访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深圳市社保局”)信息中心主任薛德横时也了解到,深圳市1996年就下发了医保“一卡通”,在异地就医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深圳的参保人在广州大约10家医院能够实现实时结算、异地报销。
记者采访发现,要真正实现患者在异地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的目标,还面临众多制约: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市级或县级统筹,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各统筹地政策不统一、医疗待遇标准不一致。
同时,“异地就医”的问题不仅涉及到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参保政策、待遇政策、基金管理以及医疗服务管理政策和经办管理能力等各个层面,也涉及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后历史债务的处理,要想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而在信息技术上,实现医保联动已经不是障碍,“只要政策上理顺,异地就医、结算的实现并不困难。”薛德横说。
医保 “一卡通”
有专家支招,“医保卡”是解决异地就医不错的办法,医保卡全国联网,所有参保人员均可凭全国通行的惟一的社会保障卡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一生中在不同居住地区的缴费和待遇信息均计入该社会保障卡中,在全国的任何医疗保险定点机构都可以就医看病,医药费用报销标准按患者所在地的规定执行,所需资金则可由患者“所在地”对患者“就医地”进行远程支付。
所幸的是,在新医改中,我们也发现了“一卡通”的身影,国家医改政策已明确:我国将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然而医保一卡通的推行目前也只是在特定区域层面。
截至2008底,深圳市社保局参保已经覆盖了全市880万人口,“下发的‘一卡通’肯定已经不止这个数了。”薛德横向记者介绍,“目前,针对外地参保人员在深圳的异地就医情况,需要参保人员来深圳市社保局办理机构更改相关信息,还不能直接拿外地的医保卡在深圳就医报销。”
有消息称,北京将在今年6月1日起推行医保“一卡通”,参保人刷“一卡通”就能完成实时结算门诊费用的过程,过去的“医保报销流程”将成为历史。
“我们的卡都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做的,所以,新医改推行‘一卡通’对我们来说不存在技术上的瓶颈,关键的是信息流的顺利对接和平台的扩展,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薛德横还告诉记者,新医改的推行对深圳市社保局来说,在系统的架构上将不会做改变,而且TB级的系统容量,也足以容纳深圳市1000多万人口的社保数据。
医保是新医改的“大拇指”,也是医改将“民”字放中间的真实体现。而作为新医改中的“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的信息技术,被看做是推动、实施并实现新医改各项政策的基础。根据新医改,医保信息化的明天将会怎样,配套文件还在详细斟酌当中。我们期待全民医保、“一卡通”走天下的局面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