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 文章页
海航潜动作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09-07-21 来源:中国企业家

标签:资本运营

 

    海航集团开始对管理框架进行详细地、系统地梳理,同时这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始

    【本网专稿】无疑是陈峰布局海航系后真正发力的开始。9月27日,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简称海航股份)发布公告称,朱益民因工作安排需要,不再担任海航股份的董事、董事长职务,董事会拟推选李晓明为董事候选人,同时聘任海航旅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建红担任公司副总裁。

    而早在9月24日,海南当地媒体就已爆料,陈峰不再担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但继续担任海航集团董事长,朱益民将调任海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晓明将同时担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一职。本刊记者从海航股份证实,确有此事,相关公告将会逐一批露。

    这是继去年11月陈峰辞去海航股份董事长后,又一次海航系的高层变动。“陈峰原来是海航集团旗下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过去是兼任的,现在不再兼任而已。”大新华航空一位中层人士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陈不管理两家公司了。”

    这仅仅只是一次正常的人员调整?显然不是。那么接下来陈峰和其团队的潜动作又是什么?

    其实,陈峰一直没有放弃成立航空产业集团——大新华航空集团的梦想。按当初的计划,大新华航空集团先到H股上市,并在公开募股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进行管理层、员工入股,初步计划募集30亿股。然后,再逐步全资收购海航股份、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和山西航空股权。上述四家航空公司将名义上是作为分公司,实际上作为基地而存在。

    2004年以后,陈峰的计划一直在进行中。当年1月,民航总局批准海航集团在旗下四家航空公司合并运行基础上组建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尽管2003年的SARS危机导致海航出现首航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使海航股份没有过三年盈利的再融资及格线。

    转机是2005年海航股份获得证监会批准,定向增发28亿法人股。索罗斯、海航集团和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注资2500万美元、2500万美元和15亿人民币,这标志着大新华私募阶段的顺利结束。

    2006年6月初,新华控股获得商务部批复,注册资金30.86亿元,其中海南省政府持股48.61%,索罗斯基金持股18.64%,海航集团和两家一致行动人持余下32.72%的股份。

    与此同时,海航股份公布了56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注资方案,每股定价2元,海航股本由7.3亿股急剧扩大到35亿股之多,而新华控股出资33亿元认购16.5亿股,似乎新华航空集团的成立无任何悬念。

    然而,在2007年11月底大新华航空挂牌前4天,陈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抛出“航空企业群”的概念。他说:“按照国际先进的航空运输管理模式,中国需要自己的航空企业群。”他认为,过往的枢纽概念已成为了“外行话”。

    彼时,陈峰的新构想是建立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的多层次航线网络和运营模式,包括海航股份、大新华快运公司、金鹿航空,以及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和祥鹏航空。除此之外,香港的两家航空公司也在其中。陈峰曾这样反问记者:“你见过中国有这样的航空企业群吗?”且说,“谁要只有一、两个枢纽,早死一百次了。”

    一位航空界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当时陈错过两次机会,一是在公开募股时并没有将新华控股H股上市或以红筹模式上市;二是再收购海航股份后,新华控股只有继续收购其他3家航空公司才能上市。这位分析师称,说到底,新华控股可能是资金并不充沛,使得收购行动无法继续。

    陈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亦坦诚:“我们确实是在有过在资金短缺的时候,进行资源的现金流配置,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我们知道如何选择时机,如何进行调整。”

    这一次,陈峰辞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是否意味着大新华融资平台已经夯实,陈峰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上述分析师说:“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海航集团开始对管理框架进行详细地、系统地梳理,同时这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始。海航集团从来不甘心只坐中国民航第四把交椅,他们这次坐四望三的底气很足。”

 

    海航集团开始对管理框架进行详细地、系统地梳理,同时这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始

    【本网专稿】无疑是陈峰布局海航系后真正发力的开始。9月27日,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221.SH,简称海航股份)发布公告称,朱益民因工作安排需要,不再担任海航股份的董事、董事长职务,董事会拟推选李晓明为董事候选人,同时聘任海航旅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建红担任公司副总裁。

    而早在9月24日,海南当地媒体就已爆料,陈峰不再担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但继续担任海航集团董事长,朱益民将调任海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晓明将同时担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一职。本刊记者从海航股份证实,确有此事,相关公告将会逐一批露。

    这是继去年11月陈峰辞去海航股份董事长后,又一次海航系的高层变动。“陈峰原来是海航集团旗下两家公司的董事长,过去是兼任的,现在不再兼任而已。”大新华航空一位中层人士告诉记者,“这并不意味着陈不管理两家公司了。”

    这仅仅只是一次正常的人员调整?显然不是。那么接下来陈峰和其团队的潜动作又是什么?

    其实,陈峰一直没有放弃成立航空产业集团——大新华航空集团的梦想。按当初的计划,大新华航空集团先到H股上市,并在公开募股时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进行管理层、员工入股,初步计划募集30亿股。然后,再逐步全资收购海航股份、新华航空、长安航空和山西航空股权。上述四家航空公司将名义上是作为分公司,实际上作为基地而存在。

    2004年以后,陈峰的计划一直在进行中。当年1月,民航总局批准海航集团在旗下四家航空公司合并运行基础上组建新华航空控股有限公司。尽管2003年的SARS危机导致海航出现首航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使海航股份没有过三年盈利的再融资及格线。

    转机是2005年海航股份获得证监会批准,定向增发28亿法人股。索罗斯、海航集团和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注资2500万美元、2500万美元和15亿人民币,这标志着大新华私募阶段的顺利结束。

    2006年6月初,新华控股获得商务部批复,注册资金30.86亿元,其中海南省政府持股48.61%,索罗斯基金持股18.64%,海航集团和两家一致行动人持余下32.72%的股份。

    与此同时,海航股份公布了56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注资方案,每股定价2元,海航股本由7.3亿股急剧扩大到35亿股之多,而新华控股出资33亿元认购16.5亿股,似乎新华航空集团的成立无任何悬念。

    然而,在2007年11月底大新华航空挂牌前4天,陈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抛出“航空企业群”的概念。他说:“按照国际先进的航空运输管理模式,中国需要自己的航空企业群。”他认为,过往的枢纽概念已成为了“外行话”。

    彼时,陈峰的新构想是建立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的多层次航线网络和运营模式,包括海航股份、大新华快运公司、金鹿航空,以及扬子江快运航空公司和祥鹏航空。除此之外,香港的两家航空公司也在其中。陈峰曾这样反问记者:“你见过中国有这样的航空企业群吗?”且说,“谁要只有一、两个枢纽,早死一百次了。”

    一位航空界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当时陈错过两次机会,一是在公开募股时并没有将新华控股H股上市或以红筹模式上市;二是再收购海航股份后,新华控股只有继续收购其他3家航空公司才能上市。这位分析师称,说到底,新华控股可能是资金并不充沛,使得收购行动无法继续。

    陈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亦坦诚:“我们确实是在有过在资金短缺的时候,进行资源的现金流配置,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问题,我们知道如何选择时机,如何进行调整。”

    这一次,陈峰辞去大新华航空董事长是否意味着大新华融资平台已经夯实,陈峰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上述分析师说:“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海航集团开始对管理框架进行详细地、系统地梳理,同时这也是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始。海航集团从来不甘心只坐中国民航第四把交椅,他们这次坐四望三的底气很足。”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