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品味人生时间: 2009-10-04
来源:龙兮网奢侈品
白松露主要生长在橡树的须根下,由于生长时需要吸收周围土壤的全部营养,所以生长白松露的地方通常是寸草不生。到每年秋冬,白松露成熟停止生长并开始向外释放香气,这也就是人们开始采掘、食用它们的时候了。
早在四千年前,苏美人就开始食用松露,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的法老贵族,也深好此物。中世纪时,松露因来源神秘,形色气味怪异,曾被教会视为邪魔妖物,备受唾弃,直到十四五世纪,法国人才开始重视本土的黑松露。古人相信松露是闪电的女儿。古希腊与罗马人对松露非常的着迷,著名的作曲家兼美食家罗西尼称赞松露为蘑菇中的莫扎特。
在刚被挖出来的时候,白松露看起来好像粗笨、布满灰尘的土豆一样。但是一旦切开,它就会展露出它大理石一般的纹路、象牙色的花纹以及天堂一般的香气。
白松露PK黑松露,谁才是餐桌上的钻石?
松露可简单分成白色和黑色两类。数百年来,随着欧陆文明和法国菜的影响,带着传奇色彩的黑松露率先闻名全球,相形之下,白松露的名气就差远了,虽然这种意大利灰白色块菇美味异常,然而崛起江湖打入国际,却是比黑松露晚几年的事。
种植松露数十年的穆索?亨利说,世界品质最好的松露是产自意大利阿尔巴的白松露,一公斤曾叫价3.5万美元,再者就是产自法国佩利哥的黑松露,至少也要500美元。白松露只于每年的10月中到12月底生长,要找到它们非常的困难,因为它们生长在树根附近的土壤中。白松露不能被人工养殖,这也是它这么昂贵的原因之一。白松露的价格每年都有浮动,但是通常在每公斤2000到3000欧元之间。在好的年份,白松露的世界产量也只有3吨,相对于年产量约35吨的黑松露,当然更加珍贵。
黑色的松露零散地长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地的橡树林里,尽管产量有限,但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人工栽培;而白色松露则集中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阿尔巴小镇周围,目前只能依靠野生获得。
白松露被称为“白钻石”。原因之一就是它与钻石一样,在雕琢加工之前看起来平平常常,甚至有些丑陋。在刚被挖出来的时候,白松露看起来好像粗笨、布满灰尘的土豆一样。但是一旦切开,它就会展露出它大理石一般的纹路、象牙色的花纹以及天堂一般的香气。
因为白松露藏在树的须根下,所以它在意大利也有着非常神秘的气息。
挖掘松露的家庭被称为“松露猎人”,他们世世代代从事这寻找松露的工作,并以依靠松露生意享受着富足的生活。
通常松露猎人家里都有一张祖传的松露地图,就好像“藏宝图”。因为生长过松露的橡树下,每年都会再生出松露来。
为了保持家族的秘密,待到松露成熟的秋冬季节,猎人们都会在晚上打着手电、背上猎枪、牵着替代馋嘴小猪工作的雌性猎狗、偷偷按照地图的指引去挖掘白松露。
现在,生活在阿尔巴小镇的松露猎人认为只有雌性猎狗才是一起寻找松露最好的搭档。早年,人们曾经用野猪寻找松露,因为野猪不仅有寻找松露的敏锐嗅觉,同时它们强大的獠牙还可以轻松地翻起土壤。之后,人们将野性难驯的野猪换成家养的小母猪,但是家猪贪吃的本性使得猎人们必须先于小猪拾起松露,否则松露就会被小猪吃掉。而猎狗则会在它找到松露的第一时间通知主人,并用爪子刨开土壤挖出松露。
自1929年开始,白松露的主要产地阿尔巴小镇每年都会在深秋举办市集,招徕商贩和游人,所以每位经过阿尔巴的人都不会放过去白松露市场免费呼吸香气的机会。
食用松露,不能加热,也不能大口咀嚼。它更像一种香料,通常40~50 克一粒,用专业刀具刨成极薄的片儿,现刨现吃,每次只需撒些碎屑在寻常菜品上,便能起到斗转星移、翻天覆地的效果。法国人用麝香、精液和经年未洗的床单味来形容松露散发出的复合芬芳,那也是一种诱发人类原始冲动的、性欲的味道。
无论哪种菜品,都可以搭配上几片白松露。虽然白松露不会在餐盘的主要位置,但是它的气味却足以盖住其他所有食材的气味,无论它身边摆放的是顶级牛排还是普通炒鸡蛋。所以建议,选择自身气味清淡的食物来添加白松露,才可以完全体验白松露的奇妙香气。
一颗上好的松露应该非常结实、紧凑,入手感很重,不像蘑菇那么松软。行家在购买前一定会仔细辨别松露的气味,这种非常独特且难以形容味道是辨别松露品质的首要标准。
就像美酒一样,白松露根据所生长的树根,如柳树、橡树、白杨树、菩提树到葡萄树等不同种类,颜色也从白色到粉色、褐灰色不等,白松露在加热后会失去它特有的味道,而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在食用前用清水轻轻擦拭后再切片。
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新鲜松露,因此有了松露的衍生品——松露油,把松露碎片浸泡在气味清淡的橄榄油中制成。
为了保持松露的干燥新鲜,人们还习惯把松露埋藏在意大利米中,或是和生鸡蛋存放在一起。也许根本看不到有形的松露,但松露特有的浓烈味道依然弥漫其中,满足大多数人对奢侈食材的幻想,也让寻常的米和鸡蛋身价倍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松露的味道会随水份很快挥发,一旦大米和鸡蛋把松露特有的味道全部吸走,那么最后留下的就是一颗昂贵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