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井伸之领衔的“二十人会”建言鸠山政府,为日本二次崛起锁定“新工业”
9月中旬,“亚洲创新论坛”在位于东京六本木山的日本新地标——森大厦——举办。从54楼会场入口旁的透明幕墙望向远方,老地标——暗红色东京塔——静默耸立。
和往常一样,身穿略带设计感的意大利款式黑西装,出井伸之像个年轻人那样“跳”上了演讲台,语调铿锵。他是索尼前CEO,72岁了,是日本精英组织“二十人会”的灵魂人物,也是本次论坛主办公司Quantum Leap的创始人。在索尼转型的探索之后,出井又有了新梦想,“为日本二次崛起锁定新工业”。
面对满座商业领袖,被国际政经两界认为“最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的出井伸之措辞锐利。“在日本,2009年也许才是21世纪的开始……人民选择民主党,是因为他们渴望变革。”他认为鸠山政府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国家重建一个伟大愿景,“在民主国家打造愿景是艰难的,但这种战略眼光极其必要。”
创新、新工业和中国,是会场上最容易得到呼应的热门词汇。如果说家用电器、汽车、游戏产业曾让日本在上一个繁荣周期里享尽繁华,那么,从会场讨论来看,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等“新工业”很可能将成为日本二次崛起的动力之源。
寻找“新工业”
三村真宗是电动汽车方案提供商Better Place Japan的CEO,有日本人看重的哈佛大学MBA和麦肯锡咨询双重背景。分组讨论时,他的发言引起不少汽车业高层共鸣。“三十年前日本汽车工业崛起、领先,但优势已被日渐蚕食。”在三村看来,要想在下一个三十年里建立霸主地位,进一步打造电动、混合动力、清洁动力等类型的新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组织公布的数据:由于政府对节能型企业的补贴和减税措施,本田今年2月份推出的“Insight”和丰田5月份推出的第三代“Prius”表现火爆,连续数月登上除微型车外的国内新车销量排行榜。这是一个好迹象。
说到“Prius”的性价比,庆应私塾大学教授清水浩表示其每升汽油行驶里程达到38公里,价格205万日元,已是量产电动车型里的世界第一。清水浩的另一身份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公司SIM Drive的董事长,“我们为未来研发,电动技术层面已做到加速能力超过保时捷,耗能同比减少一半。”据介绍,SIM Drive由经营教育事业起家的日本前十名富豪福武总一郎投资。
另一位汽车业代表奥本清行没有竞争到发言机会,于是他充分利用了自助午餐时间。他站在餐池的另一侧向嘉宾们介绍自己公司设计、制造的新车。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研发者,他力图说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政商部门,零售式充电系统将是电动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三菱重工的福泉靖史则说,储能电池应用和零售式充电终端应当通过竞争确立地位。
另一类抓媒体眼球的“新工业”是材料科学。Isman-J公司的CEO渡边敏幸有几十年的钢铁业从业经验,六年前开始关注始于俄罗斯的Controlled SHS技术,用于开发硅合金材料。“硅资源是无穷的,而硅合金材料的物理属性之一就是质量轻,如应用在汽车上能让其轻不少,耗能也自然减少。”
“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产品领域传回的资讯则不太乐观。由于政府2006-2008年间的不作为(取消补贴),日本太阳能电池目前的生产价格已比德国厂商贵很多,再加上前段时间日元急剧升值,来自夏普的经理管理层表示为增加竞争力,不排除将核心生产线移至海外的可能。“若其它制造企业群起仿效,日本在本土做强这块新工业的难度会不小。”
事实上,截至2006年底,精确地说,从2000年到2006年,日本还是光伏领域的世界第一:累计装机容量1760兆瓦,其中,户用光伏系统的安装量达到36万户,累计装机容量1254兆瓦,领先德国、西班牙好多年。技术积累仍是日本在该领域重新赶超的优势。
失落与振作
与迈克·波特合著《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的一桥大学教授竹内宏高也来到了论坛现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他表示,20世纪70和8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具产业竞争力的国家,从“一片灰烬”中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主要仰仗的就是在民用电子行业和汽车业中广泛应用的特色管理方法,“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适时制造(JIT)。”
竹内宏高指出,日本的竞争风格是“做和对手一样的事,但是要做得更好”。这种经营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获得了成功,但之后,由于过于迷信连续改进管理方式以及企业在战略环节上的缺失,日本产业的独特性被不断削弱。
“滑铁卢”一个接一个:“日本计算机企业的确预测到了IBM的发展方向,并试图在灵活性上击败IBM,然而这使得他们与工作站和网络技术等新兴行业失之交臂;芯片上,日本放弃了高附加值方向,导致现在受到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猛烈冲击;电信领域,更是错失了在无线电话传输技术的领先发展机会。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但竹内宏高认为,日本公司没有必要彻底悲观,日本毕竟不是在资本、技术或者人员素质上全面败北,只是在战略层面出现了失误。
前花王集团董事长常文克则表示,日本的另一个战略失误是对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判断失误,“不管是汽车、电子还是金融,现在的被动局面相当程度上与当初没有足够重视中国有关。”常文克还认为随着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日本新生代的奋斗精神已远远不如自己这一代人。相反,那种为改善生活而努力工作的精神状态,他已不止一次在中国年轻人身上看到。
“两年前我去过沈阳市的两三家中日合资企业考察,亲眼看到中国年轻人在生产第一线上生气勃勃工作的身影。他们不只满足于掌握自己份内的工作,还积极参加各种企业组织的活动,并对关于如何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踊跃发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回想起在经济高速成长的年代里,日本的年轻人为工作废寝忘食的样子。”
他说,走出低迷乃至二次崛起,日本年轻人也需要付出努力。
此次“亚洲创新论坛”的最后一个议程是发布“二十人会”的总结报告。总结里提到,因为日本资源极有限,所以不做什么非常要紧,必须要让最有限的资源、财力和精英去做最要紧之事。“切切不能看这个喜欢,看那个新鲜。方案只有简单清晰锐利,才能起到说服鸠山政府的作用。”报告强调。
据出井伸之称,“月底,我会出版《日本的转型》一书(Nihon Dai Tenkan)。某种程度这也是‘二十人会’的思考结晶。”
日本“二十人会”
“二十人会”由来自日本各个行业的领袖组成,他们大多数年龄在40到50岁间,每个月聚会一次,每次议题都不一样,探讨日本面临的挑战和世界格局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二十人会”的主要成员都对中国持建设性态度: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竹村真一,现在身份是京都艺术和设计大学人类学教授,曾在日《呼声》月刊刊发《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文章指出,单纯地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日本政府和商界若不能协助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又何尝不是一种失败。
另一位成员谷家卫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曾在美国证券公司工作,2001年对Tudor Capital日本公司进行了管理层收购,创建了Asuka资产管理公司。他也是“二十人会”里在商业上与中国走得最近的。2007年,Asuka与某中国研究组织合资成立了北京明日佳公司,旨在推动中日企业、投资者间的投资、商业合作和技术合作。
再就是摩乃科斯集团创始人松本大,这位30岁时(1994年)就成为高盛历史上最年轻全球合伙人的金融专家,在1998年结识时任索尼CEO的出井伸之,他关于成立网络证券行的想法得到了出井的赞同。次年他和索尼共同出资成立了摩乃科斯,现在集团已在北京设置办公室。
注:本文详见2009年第21期《中国企业家》,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
出井伸之领衔的“二十人会”建言鸠山政府,为日本二次崛起锁定“新工业”
9月中旬,“亚洲创新论坛”在位于东京六本木山的日本新地标——森大厦——举办。从54楼会场入口旁的透明幕墙望向远方,老地标——暗红色东京塔——静默耸立。
和往常一样,身穿略带设计感的意大利款式黑西装,出井伸之像个年轻人那样“跳”上了演讲台,语调铿锵。他是索尼前CEO,72岁了,是日本精英组织“二十人会”的灵魂人物,也是本次论坛主办公司Quantum Leap的创始人。在索尼转型的探索之后,出井又有了新梦想,“为日本二次崛起锁定新工业”。
面对满座商业领袖,被国际政经两界认为“最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的出井伸之措辞锐利。“在日本,2009年也许才是21世纪的开始……人民选择民主党,是因为他们渴望变革。”他认为鸠山政府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国家重建一个伟大愿景,“在民主国家打造愿景是艰难的,但这种战略眼光极其必要。”
创新、新工业和中国,是会场上最容易得到呼应的热门词汇。如果说家用电器、汽车、游戏产业曾让日本在上一个繁荣周期里享尽繁华,那么,从会场讨论来看,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等“新工业”很可能将成为日本二次崛起的动力之源。
寻找“新工业”
三村真宗是电动汽车方案提供商Better Place Japan的CEO,有日本人看重的哈佛大学MBA和麦肯锡咨询双重背景。分组讨论时,他的发言引起不少汽车业高层共鸣。“三十年前日本汽车工业崛起、领先,但优势已被日渐蚕食。”在三村看来,要想在下一个三十年里建立霸主地位,进一步打造电动、混合动力、清洁动力等类型的新汽车产业链竞争力已刻不容缓。
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组织公布的数据:由于政府对节能型企业的补贴和减税措施,本田今年2月份推出的“Insight”和丰田5月份推出的第三代“Prius”表现火爆,连续数月登上除微型车外的国内新车销量排行榜。这是一个好迹象。
说到“Prius”的性价比,庆应私塾大学教授清水浩表示其每升汽油行驶里程达到38公里,价格205万日元,已是量产电动车型里的世界第一。清水浩的另一身份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公司SIM Drive的董事长,“我们为未来研发,电动技术层面已做到加速能力超过保时捷,耗能同比减少一半。”据介绍,SIM Drive由经营教育事业起家的日本前十名富豪福武总一郎投资。
另一位汽车业代表奥本清行没有竞争到发言机会,于是他充分利用了自助午餐时间。他站在餐池的另一侧向嘉宾们介绍自己公司设计、制造的新车。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研发者,他力图说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政商部门,零售式充电系统将是电动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三菱重工的福泉靖史则说,储能电池应用和零售式充电终端应当通过竞争确立地位。
另一类抓媒体眼球的“新工业”是材料科学。Isman-J公司的CEO渡边敏幸有几十年的钢铁业从业经验,六年前开始关注始于俄罗斯的Controlled SHS技术,用于开发硅合金材料。“硅资源是无穷的,而硅合金材料的物理属性之一就是质量轻,如应用在汽车上能让其轻不少,耗能也自然减少。”
“新能源”,尤其是光伏产品领域传回的资讯则不太乐观。由于政府2006-2008年间的不作为(取消补贴),日本太阳能电池目前的生产价格已比德国厂商贵很多,再加上前段时间日元急剧升值,来自夏普的经理管理层表示为增加竞争力,不排除将核心生产线移至海外的可能。“若其它制造企业群起仿效,日本在本土做强这块新工业的难度会不小。”
事实上,截至2006年底,精确地说,从2000年到2006年,日本还是光伏领域的世界第一:累计装机容量1760兆瓦,其中,户用光伏系统的安装量达到36万户,累计装机容量1254兆瓦,领先德国、西班牙好多年。技术积累仍是日本在该领域重新赶超的优势。
失落与振作
与迈克·波特合著《日本还有竞争力吗》的一桥大学教授竹内宏高也来到了论坛现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他表示,20世纪70和8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具产业竞争力的国家,从“一片灰烬”中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和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主要仰仗的就是在民用电子行业和汽车业中广泛应用的特色管理方法,“包括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适时制造(JIT)。”
竹内宏高指出,日本的竞争风格是“做和对手一样的事,但是要做得更好”。这种经营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获得了成功,但之后,由于过于迷信连续改进管理方式以及企业在战略环节上的缺失,日本产业的独特性被不断削弱。
“滑铁卢”一个接一个:“日本计算机企业的确预测到了IBM的发展方向,并试图在灵活性上击败IBM,然而这使得他们与工作站和网络技术等新兴行业失之交臂;芯片上,日本放弃了高附加值方向,导致现在受到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猛烈冲击;电信领域,更是错失了在无线电话传输技术的领先发展机会。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但竹内宏高认为,日本公司没有必要彻底悲观,日本毕竟不是在资本、技术或者人员素质上全面败北,只是在战略层面出现了失误。
前花王集团董事长常文克则表示,日本的另一个战略失误是对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判断失误,“不管是汽车、电子还是金融,现在的被动局面相当程度上与当初没有足够重视中国有关。”常文克还认为随着生活富裕程度的提高,日本新生代的奋斗精神已远远不如自己这一代人。相反,那种为改善生活而努力工作的精神状态,他已不止一次在中国年轻人身上看到。
“两年前我去过沈阳市的两三家中日合资企业考察,亲眼看到中国年轻人在生产第一线上生气勃勃工作的身影。他们不只满足于掌握自己份内的工作,还积极参加各种企业组织的活动,并对关于如何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踊跃发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回想起在经济高速成长的年代里,日本的年轻人为工作废寝忘食的样子。”
他说,走出低迷乃至二次崛起,日本年轻人也需要付出努力。
此次“亚洲创新论坛”的最后一个议程是发布“二十人会”的总结报告。总结里提到,因为日本资源极有限,所以不做什么非常要紧,必须要让最有限的资源、财力和精英去做最要紧之事。“切切不能看这个喜欢,看那个新鲜。方案只有简单清晰锐利,才能起到说服鸠山政府的作用。”报告强调。
据出井伸之称,“月底,我会出版《日本的转型》一书(Nihon Dai Tenkan)。某种程度这也是‘二十人会’的思考结晶。”
日本“二十人会”
“二十人会”由来自日本各个行业的领袖组成,他们大多数年龄在40到50岁间,每个月聚会一次,每次议题都不一样,探讨日本面临的挑战和世界格局变化。
公开资料显示,“二十人会”的主要成员都对中国持建设性态度: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竹村真一,现在身份是京都艺术和设计大学人类学教授,曾在日《呼声》月刊刊发《是全世界在污染中国》。文章指出,单纯地将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归咎于中国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日本政府和商界若不能协助提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又何尝不是一种失败。
另一位成员谷家卫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系,曾在美国证券公司工作,2001年对Tudor Capital日本公司进行了管理层收购,创建了Asuka资产管理公司。他也是“二十人会”里在商业上与中国走得最近的。2007年,Asuka与某中国研究组织合资成立了北京明日佳公司,旨在推动中日企业、投资者间的投资、商业合作和技术合作。
再就是摩乃科斯集团创始人松本大,这位30岁时(1994年)就成为高盛历史上最年轻全球合伙人的金融专家,在1998年结识时任索尼CEO的出井伸之,他关于成立网络证券行的想法得到了出井的赞同。次年他和索尼共同出资成立了摩乃科斯,现在集团已在北京设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