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即将走向尾声,回想这一年,人们谈论最多的词汇恐怕非“金融危机”莫属。从2008年年底华尔街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迅速演变并蔓延至全球的这场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走向,一年来,涂料行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起伏动荡。金融危机,给这个行业中大大小小的企业都上了真实而又残酷的一课。站在岁尾盘点2009年涂料行业大事,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亚太市场点燃涂料行业复苏信号弹
应对危机:裁员限产之风
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涂料行业需求不旺、关键市场萧条的态势逐渐显现,涂料行业下游的几个重要客户:汽车行业、船舶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均受到金融风暴重创,为应对市场需求萧条的局势,清理库存、裁员减产成为涂料行业过冬的第一个关键词。即使那些运行多年的行业巨头也未能免遭这场裁员危机。受全球化工品需求下滑影响,巴斯夫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降至122.2亿欧元,净利降至3.75亿欧元,公司计划在年底前裁员至少2,000人。巴斯夫年中宣布的关闭全球80家工厂并减产的计划将持续到明年1月。2月,特种化学品制造商罗门哈斯宣布裁减大约900个职位,以调整其业务和成本结构,应对当前市场的疲软局面。杜邦公司曾于2008年12月份宣布裁员2500人,并于5月追加裁员2000人以降低成本。为节省开支,PPG也传出了先后关闭在荷兰的保护与船舶涂料厂和加拿大的涂料厂……在这些行业巨头纷纷减产裁员的同时,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这个金融寒冬中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了。对于涂料行业来说,“这个冬天有点冷”。而走入2009年年底,我们看到,企业裁员减产的新闻似乎较前段时间有所减少,我们希望这是行业复苏的信号,也期待着涂料行业伴着2010年春天的脚步迎来复苏。
谋求发展:巨头并购与转型
09年2月,国内涂料行业传出一宗震动业内的并购消息。富思特(北京)公司宣布正式收购具有200年历史的北京红狮漆业公司。这是我国涂料领域民族品牌之间迄今为止最大的并购。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笔并购案格外受到关注。作为一家只有14年历史的公司,富思特此举被形象地称为“蛇吞象”。但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外资品牌大举进攻国内涂料市场的局势下,笔者不禁要为富思特的勇气和魄力叫好。中国涂料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去参与国际竞争。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路上,集中内部资源优势,整合现有品牌和技术,对于打造我们自己叫的响的涂料品牌,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样是在2009年,还有另一宗不得不提及的并购案,那就是年中陶氏化学对罗门哈斯的并购案。并购完成后,陶氏化学以罗门哈斯业务为核心建立一个新部门 Advanced Materials。该部门业务包括涂料、建筑、粘合剂及电子材料。陶氏化学这一新部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供应来源。陶氏与罗门哈斯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行业巨头,此番整合,可说是强强联手,整合后的涂料业务部将具有更加强大的技术和资源后盾,自然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选择在金融危机蔓延的2009年完成此次并购,可以看做这两大巨头联手对抗危机的关键策略。
利好政策:中小涂企的机遇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缓解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植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中国涂料市场来说,除了几家规模较大的涂料企业之外,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企业。此政策一出,对于涂料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大的利好消息。今年5月,慧聪网携手广州政府启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扶持项目,政府此项目的推进同样旨于帮助中小企业过冬。对于资金、技术、资源等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效应显现的更加明显。因此,利好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雪中送碳。在全球涂料巨头纷纷被亚太特别是中国地区市场所吸引,逆势扩张其在华规模的情况下,我们的本土涂料企业,更应抓住内需市场和利好政策的双重有利条件,危机中寻求发展。
结语
经济学家普遍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迎来缓慢复苏,而亚太市场则是经济复苏的先行者。涂料企业在亚太市场大有可为。从积极的角度来看,2009年的经济危机,也可以看做市场净化、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期待着,2010年,经过危机洗礼的涂料行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