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诚信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时代。每天都会听到或看到诸如GDP、物价指数、经济增长率等统计数字。但是,我们又越来越不信任这些数字统计。比如“被就业”的就业率,比如“被提高”的工资增长。面对公众的质疑,先是教育部辩白:“被就业”只是个别情况。国家统计局在其网上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增8.1%,增幅超GDP。而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去年增速大幅下降。这两组数据之间相互矛盾。之后,有官员站出来说,国内经济数据之间的不协调,即“打架”现象人们议论较多,而这种现象在国外也不少见。
“被就业”的就业率到底是不是“个别”情况,不能取决于公共管理部门基于证明“清白”的自话自说。就业率被质疑,有着深厚的民意认同,绝非一个“个别现象”可以说得过去。而经济数据之间的不协调在国外也不少见的说辞不能站得住脚。
不管如何解释,一个很尴尬的现实是,我们陷在一个统计数字的诚信危机之中。在这个“被××”时代,诚信危机已经越来越显现,越来越被放大。以至于公共管理部门主动“解释”。然而,这种解释有多少说服力?又能挽回多少已经丢失的公信力?
数字统计危机其害无穷。最大的,莫过于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挫伤。而“被就业”“被增长”又隐匿了多少弱势者的诉求。甚至有外国专家著书说,统计数字并不总是,或者说大多数时候总是不代表事物的真相。
在一个“被××”的时代语境下,数字统计的诚信危机,给我们的痛感,已是愈发的清晰。如何挽回公众对统计数字逐渐失去的信任感,让统计数字独立、公正,已经不容回避。比如,在英国,公众对其官方统计数据也缺乏信任,英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认为英官方数据基本准确的公众只有36%。而为提高信任度,英国国家统计局今后将有望成为不受政府约束,成为独立机构。这种思路,是一种启示。前些年, 为了压发案率, 我们人为地压低发案数字, 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数量却没有被真正地"被降低"。现在, 情况改变了, 公安机关开始实行"常量"管理进行社会治安评估和绩效评价, 这是完全正确的。这对我们其他的主管部门也是一种启示。
因此,公共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不是急于以“个别现象”为自己辩白,也不是以发达国家也存在数据打架为自己开脱,反思如何以缜密的管理逻辑,把统计领域里的“魔术师”给清理出来,才是关键问题。而衡量一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准不只是统计上的GDP等数字, 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如何, 才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