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快乐”这个名相,我们还会感觉快乐吗?我们创造出了这个概念,然后生活中就出现了不快乐,于是我们又企图变得快乐。你看出这个陷阱了?
假设根本没有概念这种东西,我们还会花时间去思考快不快乐的问题吗?我们几乎无法想像生活中少了这些熟悉的概念,会是什么情况?
我们已经十分信赖目前的概念模式,将其视为可靠的、能反映真相的东西,而且是毋庸置疑的。但概念模式是增加了存在与行动的选择性,还是带来了太多制约?目前的概念对认知是有利的,还是已经变得过于僵固,而无法为我们带来更融通的观点?
不假思索的仰赖概念(包括思想、言语和书写在内),沟通能够一定会降低。我们全部活在心智的次元里,个人经验限制住了我们所运用的概念。我们的心智世界虽然与他们的相互重叠,但从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无法把自己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在比较精微的层次上,我们因而与他人隔绝。虽然大家的日常用语是相通的,但人我之间的沟通总是有道鸿沟。。。。。。
省思一下概念的本质,以及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概念当真的态度,我们会发现这就好像卡在一套非产繁复的电脑系统里面,而且它们的运作方式是无法被意识到的。它们的运作方式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但我们却觉得自己能够主宰思想,到底我们在操纵这个程式,还是这个程式在操纵我们?能不能脱离这套程式,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点击在更值得信赖的直观智慧上面?
在这重更大的智慧之下,心智能不能以更令我们满意的方式来觉察?能不能透视自己的概念模式?有没有一种凡是可以让我们打开视野,用更彻底的方式沟通交流?能不能找到与当下的经验、深层洞见以及真实感受比较贴近的概念?或许有其他方式可以让我们瞥见意识更精微的面向,以便更清楚地检视概念的固着模式。
如果没有 “快乐”或与起相关事物的概念,我们还会知道自己正在快乐吗? 若是没有表达这种感觉的名相,我们还会有这种感觉吗?
2010年,袁良将站在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和角度观察、思考、实践、分享关于市场经济、战略、品牌、营销、人生等方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