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兴起,中国目前最具消费力的群体最为热衷的产业—时尚产业,也发端于此。1992年LV登陆中国,1997年Gucci也来了,2000年Chanel首家成衣店在北京开业。此后,化妆、摄影等相关行业逐渐成熟,《时尚》、《瑞丽》等时尚杂志开始了产业集团化经营。当后来风起云涌、制造出大批富豪的中国IT业还在闭门造车时,造型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这是李东田们的幸运,时代让他们有机会从当年一文不名的“剪头匠”,成为今天可以与世界上最美丽的人、最时尚的群体比肩的“艺术家”。
20年后,虽然还没有成为一个顶级富豪,但他已经沉淀了两样更重要的东西:他的品牌,和他的团队。这二者的最初灵感,来自他在美国的求学时期。
坐在三里屯瑜舍酒店地下一层的咖啡厅里,吴圣望着北侧窗外即将开业的北京第七家形象店,“东田在去美国之前我并没有在他身上看到他未来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他去美国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回来我们在吃一顿饭的时候,我就觉得国外生活几年的经历让他变得很丰富、很有思想。”
至今,外界无从知晓李东田的美国生活到底如何。我们只知道,他去美国的时候是1994年,学习视觉艺术,参加大量的时装秀、摄影展;他在发型店打工,摸索新的造型;他从洛杉矶到纽约,面对那时世界流行的冷艳妆容,顿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在纽约时装周后台看到了十多个化妆师在经纪公司的组织下、在两个小时之内为几十位模特完成了漂亮的妆容,并受此启发—人家能把“美”搞成流水线生产,我们为什么不行。
“东田造型”四个字开始在李东田的脑海里浮出来。4年后回国,他已经想要建立自己的团队。彼时,国内的这一行,还都是化妆师自己提着箱子、自己报价。他想尝试“团队工作”的创意,一下子打动了后来成为他商业上最亲密合作伙伴的吴圣。
1999年,北京圣岩东田造型设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立,第一间工作室设在新东安写字楼的9层。“圣岩东田”四个字代表了三个创始人:27岁的李东田、29岁的吴圣和25岁的陈岩。
“造美”流水线
“曾经一群有梦想的少年,因为一个名字聚集,而今仍在一起执着前行,留下的不仅是辉煌事业的足迹,更是浓浓的友谊和历久弥新的亲情。”—这句话摘自唐毅的博客,他是东田造型的第一批签约造型师。现在这支队伍已扩充到40多人。只有2人曾离开这支队伍,后又相继回来。
“我一直有个思路,人总会有老的一天,在激情创造上,你有非常好的思路,但你的体力一定会跟不上。而品牌呢,则会随着年轻人、随着新鲜血液不断加入进来,他们会在你的思路里面去延展。这样,你就会形成你自己的style,你会影响整个领域。”事实也证明,造型师队伍是李东田最核心的资产。
从这一点上看,他和他发掘的模特吕燕一样,无疑也应该是一个被记载在中国时尚历史史册的人物。“必须是她,有她这个长相、身材,再碰上李东田,如果当年没有冯海来拍照片也不行,没有那本杂志也不行。”他说,是这样的“锵锵三人行”使吕燕有机会从一个江西小镇的小女孩,成为一个国际级的超级名模,从而开创了中国平民走向明星的真正开端。同时,也让他们三人彼此成就。
“东田和东田的团队是不可分割的。”信中利投资集团负责东田造型项目的董事总经理张晶与李东田第一次见面就一见如故,“李东田本人是魅力无穷的,但单独一个东田,我们的信心可能就不会这么强。”
李东田从一入行就想成为沙宣创始人Vidal Sassoon那样的人。后者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了几何剪发,从而把人从历史上繁重的做头发的环境里解脱出来,还教育并且带领了非常多优秀的人,让人们意识到发型师是艺术家—所以,李乐于做伯乐,他不断发掘那些起初都是无名小卒、后来成长为行业翘楚的造型师。今天在这个行业里有影响力的唐毅、田洪禹、壮志等人,都曾经以“助理”的身份在他身边耳濡目染。
5年多以前,他以这样的眼光发掘了陈曼。“我看到了其他摄影师身上没有的东西,就是一种特别独特、特别新的对美的视角。”第一次看到陈曼拍的照片后,他让公司去找这个人。
当他们见面时,他形容她就像个高中生似的小女孩,他看了她电脑里的其它几幅照片,然后问:“你愿意咱们在一块儿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