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友好国家建立的集体磋商与对话平台,是南南合作范畴内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个合作机制。中国和非洲领导人借此平台进行会谈磋商,并就政策合作、商业互动和共同繁荣问题发表观点。
中非合作论坛的构想始于上世纪90年代晚期,由部分非洲国家向中国政府倡议,旨在加强和提高中非多边关系。中国政府根据建议于2000年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标志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最近一次于2009年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为第四次会议,也是至今两个地区之间最重要的会议。
中国取向出现转变
2009年11月8日到9日,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来自非洲49个国家的元首共同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对以往各次会议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并通过沙姆沙伊赫宣言勾勒出未来三年的路线图,以进一步加强中非之间的合作。本次中非合作论坛会议中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中国对非洲的取向出现了微妙转变,即从原先专注于商业领域向增加对非洲援助及减免债务方面转移。中国政府在教育培训、技能技术转移、农业和健康等方面作出的援助承诺进一步证明了其取向的转变。
中国在上述方面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以下因素:1)中国一直受到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和组织的负面评论,批评其在非洲投资中只关注商业利益,而忽略或很少考虑投资造成的社会影响;2)中国认识到在中非贸易结构平衡方面仍存在重大的挑战(非洲国家也抱有类似观点,许多非洲国家在中非贸易中均以出口原材料为主);3)中国政府认为对非洲人民及社会结构进一步关注将有助于加强中非人民关系,因为目前两个地区的文化和语言障碍对于中国在非洲的商业活动仍是一个主要挑战。事实上,温总理在其峰会致辞中提到将通过培训引导中国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减少影响双方关系的障碍。
中非合作前景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其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开幕典礼致辞中指出,中国承诺在未来三年(2010-2013)将进一步加强中非之间的合作,这些承诺包含几个不同的方面:
贸易和金融:中国将对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对非洲中小企业提供10亿美元的特别信贷;部份债务将被赦免;众多属于“欠发达国家”的非洲国家将被给予95%贸易商品零关税待遇,并在2010年底实现60%的商品零关税。
科学和技术:众多科学和农业合作示范项目将在非洲进行。随后,中国方面将对2,000名非洲农业技术人员和超过100名非洲博士后候选人进行培训,以保持这些项目的成功运行。在能源方面,中国提出了为非洲建设10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发电、沼气和水电项目。
健康和教育:为30所医院和30个中国建造的疟疾预防和治疗中心提供5亿元人民币(7,300万美元)的抗疟疾物资,另外为3,000位非洲医生和护士提供培训。到2012年,中国向非洲留学生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增加至5,500名,并在接下来三年为非洲培养共计20,000名各行业专业人员。
非洲缺乏统一对华政策
与中国清晰的政策取向相比,非洲缺乏正式和一致的对华政策。峰会透露出来的讯息显示,非洲亟待采纳一套基于互惠原则的政策来与华交往。不过,非洲国家并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也没有设立任何供未来三年参考的基准。这对于号称基于互惠合作、相互信任和共同发展原则建立的地区间关系来讲不免令人担忧。
另一个值得担忧的地方是最近的中非企业家大会几乎完全没有非洲私营企业出席。大约300间中国公司的代表出席了商业配对会,但只有几家非洲企业参与交流。
中国和中国企业继续展示出与非洲建立长期经贸关系的意愿。然而,非洲企业在探求和中国企业建立关系方面仍欠缺积极性。非洲需要迎头赶上。
结论
无可争议的是中非合作论坛提供了一个务实、平等和互利的平台。但是,论坛的总体成功将取决于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平衡现象,这些情况存在于政府和政治层面,同时也存在于具体贸易和业务层面。
中国在处理这些不平衡现象方面已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在同非洲关系方面采取了更加温和的姿态,并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承诺来引导未来三年的中非关系。众所周知,目前“球”在非洲场地那边,非洲要采取哪种方式来形成一个结构清晰的、主旨坚定和统一的基准来指导非洲大陆和中国的交往,这一点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