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在中国活跃着400-500家股权投资机构,每年投资金额有八九十亿美元,然而,很多具有低碳环保概念的初创型企业,仍旧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方是怀揣万金的股权投资者,一方是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二者如何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对接?就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合众世纪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陈立辉。
首先考虑企业成长性
记者: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讲,低碳领域的投资是不是有形式大于实质、概念大于收益之嫌?
陈立辉:这要看具体的项目,从股权投资角度讲,我们一方面要看企业的技术,另一方面还要看该技术规模化的能力,即公司的成长性。即便是初创企业拥有某项成熟的技术,但能否将这些技术拷贝到不同的省份以及不同的项目中去,变成真金白银,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团队的能力到底如何,是否在各地政府中具有广泛人脉等,这些都是股权投资者要考虑的因素。
股权投资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企业起飞前介入,进而分享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低碳企业,投资者肯定会有一个时间上的判断,如果5年内行业前景尚不明朗,就不能指望股权投资者掏出真金白银。
我们的投资原则是,企业税后净利润3000万元以上,并且处于细分行业的前几名,每年销售额和利润率成长在30%以上。打个比方,股权投资者投资企业有点类似于选美,企业就好像女人,但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当模特,因此股权投资者一般只选择明星企业。
要选择专业化投资机构
记者:目前投资业正在经历一个鱼龙混杂的淘汰期,这对于众多需要资金的低碳企业而言,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陈立辉:当然是好事。投资行业竞争导致投资市场分化,最早的投资机构只会做TMT,后来变成什么都做,而如今,细分行业的专业化投资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现在初创型企业接受注资,资金只是其中一个指标,企业还要看双方能否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投资机构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能否在管理、体制、文化上与企业形成合力等。
信贷之路很难走通
记者:最近提出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低碳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您认为这实行起来是否会有难度?
陈立辉:这个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对技术的判断不是商业银行熟悉的事情,因此他们也就无法判断项目的风险。商业银行不大可能因为小量的贷款,而像股权投资人一样,花钱养一批风险评估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没有做这个事情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把钱贷给额度更大风险更低的大项目。除非商业银行能将一部分放贷权利转移到专业投资机构,但从体制讲,这是很难落实的。
而股权投资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商业银行无法判断成长型企业的风险。对于那些刚刚起步的低碳企业,我建议还是从股权投资者身上想办法,并且最好找一个投资顾问。
关注核电与智能电网零部件
记者:低碳的外延非常之大,作为专业的股权投资人,您主要关注的行业是哪些?
陈立辉:所谓低碳的大概念,早几年主要是指新能源,具体说来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现在这个势头还在延续,但已经可以说是热过一轮了。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核电和电网输配电系统和建筑节能,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投资热点。
核电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核电站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材料市场。目前中国正在研发第四代核电站,未来该领域的供应市场前景广阔。具体就材料而言,石墨占整个核电站造价的十分之一,因此我们看好与此相关的公司。当然,核电属于政策密集型行业,未来发展如何,还有待于具体政策的支持力度。
智能电网也是一样,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是正在进行中的命题,虽然智能电网主要由国网牵头来做,但大量的民营企业还是可以参与到零部件生产中去,未来这些项目的成长性会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