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这些年为什么发展速度这么快?核心力量就是自主创新。创新有风险,必须要解放思想,必须要有气魄和胆识。长沙高新区是长沙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将改变发展模式,建设一座“麓谷”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在新一轮发展布局中,长沙高新区提出建设“6543”工程的宏伟目标,即5年后将形成六大产业集群、五大专业园区、4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新城的主干路网框架,岳麓山高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0亿元,以科学目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谭杭生畅谈其对长沙高新区未来发展道路的思考,表示要通过抓好四大转变来推动整个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推手
记者: 从成立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长沙高新区取得的长足发展令人瞩目。2009年长沙高新区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长沙高新区如何继往开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谭杭生:长沙高新区从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税收仅为3000多万元的弹丸之地,到如今壮大为占地110平方公里,聚集2000多家优质企业,拥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1500亿元、总产值1340亿元、税收46亿元的产业“巨无霸”开发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沙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作为长沙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长沙高新区肩负着重要职责,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为长沙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长沙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如何?
谭杭生:以长沙高新区直接管理的麓谷新城及政策区为例,经过10年发展,已经聚集了一批特色产业,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断提升的园区经济实力成为长沙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2009年长沙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0亿元、总产值1340亿元,整个园区的总产值在长沙市占比达40.6%,在湖南省占比达10.3%。其中,岳麓山高科技园完成总收入752亿元、总产值660亿元,均增长20%。2008年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湖南省的31.5%,占湖南省高新区的61.6%,占长沙市的96%。今年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54家,占湖南省的27%,占长沙市的54%;长沙市共有17家国家级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就有16家。日益壮大的经济规模和强劲的效益增长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不断壮大的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长沙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麓谷新城已经形成先进装备制造、软件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2009年产值分别达到365.8亿元、60.2亿元、43.6亿元、37.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拥有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和机电仪表智能化设备两大产业链。装备制造业包括十几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品,矿山设备、精密机床产业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机械制造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从有色金属材料到先进电池、电池驱动装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应用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异军突起,中电集团第48研究所、神州光电、潇湘神光等重点项目聚集,打造由光伏装备带动,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中下游太阳能产品生产的多晶硅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汇聚了干细胞技术、中成药生产等先进技术,正在迅速成长。不断壮大的产业集群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不断聚集的创新资源成为长沙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推力。截至2009年年底,长沙高新区有两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11人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4人入选长沙市首批“313计划”;根据国家、湖南省、长沙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共有1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各级人才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约占湖南省的50%、长沙市的80%。园区共有18个企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3位两院院士在园区创新创业,占湖南省院士总数的近一半,有400多个联合研发机构;园区现有混凝土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汽车设计制造等1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26个省级创新平台、29个市级创新平台,拥有中部地区惟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园区各类孵化器、中小企业园总面积年内将突破100万平方米,形成完善的“孵化—加速”企业成长催化体系。人才和技术优势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源泉。
记者: 长沙高新区的发展已经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否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谭杭生: 我们经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制约长沙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发展观念有待更新。主要是产业发展对自主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更多的还是强调有形生产要素的聚集,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还停留在依靠优惠政策推动和有形资源投入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以吸收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创新、裂变、升级的思考不够,把创新与科技成果融入产业发展中的方法不多;在处理产业发展的聚与变的关系上,更多的强调前阶段聚的积累,较少考虑后阶段变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够。对比科技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发现,对政府而言,不足之处体现在服务企业、引导企业的能力不强,如缺乏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的把握,缺乏对产业的细致调查,缺乏与企业的互动机制以及经常性的交流渠道;对企业而言,体现在主动创新、加快发展、抢占市场的意识不够,大多数企业还迷恋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缺乏抢占价值链高端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激情,缺乏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二,产业发展结构有待提升。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目前长沙高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有待调整。一是三次产业结构需要适时调整。目前长沙高新区三次产业的结构可以说是一业独大,工业占总产值的90%以上,农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这使得第三产业既不能很好地促进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不能有效增加地方的可支配财力,支持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发展转型。二是工业产业内部结构需要优化。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行业占比看,2009年先进制造业占70.3%,近2/3;从企业占比看,仅中联重科一家的产值就达338亿元,相当于麓谷园区企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从规模以上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对比看,2009年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78.8%,园区产业之间及企业之间两极分化明显、梯度性不强,不利于产业发展转型。三是绿色产业比重太小。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12.9亿元,相比园区1340亿元总产值而言,其规模和比重太小,这种状况对产业转型升级极为不利。
第三,产业发展思路有待转变。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有科学的产业规划以及产业建设布局,并能科学地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但长沙高新区在对产业发展思路的把握方面稍显欠缺。一是产业成长路线图不清晰。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是园区现有的四大支柱产业,这种产业划分过于粗线条,尤其是先进制造,涵盖范围过于宽泛,没有进行产业梳理,不符合产业细分趋势,不利于产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和提升。到目前为止,园区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更没有一个明确的产业成长路线图,这导致产业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实行分类管理,难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效快速成长。二是产业空间布局亟待改善。迫于招商引资的压力以及空间狭小等条件的制约,原来的招商引资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选资,更做不到有条理的产业布局,造成不同产业的企业相互交错,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整体布局,既不利于资源整合、土地集约利用、产业内部上下游配套,也不利于专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转型升级。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把握不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投入,目前园区只有一家学历教育兼职业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水平、种类都非常有限,对人才的培养和吸纳能力不强;同时,园区内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不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对核心知识产权掌控不够,创新要素的不足使产业转型升级缺少足够支撑。
第四,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良好的环境,但长沙高新区在这方面相对落后。一是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不优。目前,园区已制定了与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相关的政策体系,但扶持产业转型升级的省市层面的政策相当缺乏。长沙高新区有中部地区惟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但由于缺少政策支持,该基地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二是产业发展所需的城市配套功能不强,尚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记者: 长沙高新区在未来的战略定位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成为创新资源富集、创新创业活跃、创新网络完善的中部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能否介绍一下长沙高新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谭杭生: 产业转型升级是增强高新区整体实力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因此长沙高新区必须着力更新产业发展观念、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拓宽产业发展视野,实现产业发展单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产业模式由简单聚集向内在集群转变、产业建设由滚动发展向组团布局转变、产业资源配置由局部统筹向宏观统筹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园区整体提升。
记者: 如何在园区的产业发展中突出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谭杭生: 更新产业发展观念,实现产业发展单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自主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长沙高新区在产业发展中要更新观念,突出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注重创新目标引领。长沙高新区将加快实施“6543”工程,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集群,构筑电子信息、新材料、工程机械及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等五大专业园区;到2015年,形成4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新城的主干路网框架,岳麓山高科技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00亿元,以科学目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注重创新平台支撑。园区要增加孵化器和加速器面积,着重抓好“孵化—加速”企业成长催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根据企业研发的实际需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中立运营、服务企业、促进产业”的原则,探索与有实力的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快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办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标准联盟、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三是注重创新政策扶持。政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完善和优化创新投入政策,对关键共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创新龙头企业、列入科技计划的项目给予项目配套、财政贴息和奖励补助等支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提高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加大对企业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人才落实创业资助、税费优惠和购房奖励等政策,以政策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 如何调整园区的产业结构,使之更具有竞争力?
谭杭生: 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由简单聚集向内在集群转变。长沙高新区要充分利用园区已有的众多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注重产业项目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6211”工程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引进和壮大龙头企业,做好产业上下游配套;加快实施“双百三十”工程,即帮扶100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引进10个重大招商项目,建设10大产业工程,完成10个基础建设和民生项目,以优质、充足的项目确保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二是注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长沙高新区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暴露出原有产业结构的不足,更凸显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谁最先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发展先机。因此,园区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人才、引进技术、更新设备,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注重做强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目前,长沙高新区现代服务业产值不到园区总产值的10%,这与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重点抓好以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和软件基地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和品牌化,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记者: 如何改变以往粗线条的产业划分,使园区产业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实现转型升级?
谭杭生: 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实现产业建设由滚动发展向组团布局转变。要按照科学的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建设、以合理的产业建设方式支撑产业发展的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好产业规划,以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指导产业集群建设。孤木不成林,单个企业再强也很难推动园区及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只有依靠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式,才能使园区及区域经济从质和量上获得新生。要实现产业集群建设,科学的产业规划必不可少,因此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借助知名的产业咨询平台,整合园区的产业人才资源,全面摸清园区的产业现状、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不同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既反映产业发展趋势又符合园区实际的产业规划,以指导园区的产业集群建设。二是配合产业集群建设需要加强专业园区建设。按照“6543”工程的要求,未来几年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将着重发展六大产业,即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和现代服务业。为实现产业集群建设的需要,除现代服务业之外,园区将为每个产业开辟一个相对集中的建设基地,改变原有的产业之间相互交错、梯次滚动的发展模式,形成相应的专业园区,在各个不同的专业园区里聚集相同及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局面,通过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以专业园区为载体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并不只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从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从微笑曲线底端向高端的延伸,因此,要通过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企业布局集中、土地利用集约、产业集群发展的“三集中”战略,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尽快建立产业升级促进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优秀实用人才,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盈利方式由速度效益向结构效益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长沙高新区是长沙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如何才能肩负起促进长沙乃至湖南经济跨越发展的使命?
谭杭生: 拓宽产业发展视野,实现产业发展由局部统筹向宏观统筹转变。产业发展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资源统筹,以发挥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的优势与特长,更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站在“两型社会”先导区建设的角度,为产业发展争取必要的配套条件。大河西先导区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内核,要充分发挥先导区的综合统筹优势,加强与先导区之间的协调,加快形成路网框架体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二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加强与周边园区之间的互动与资源统筹。国家高新区既承担国家创新战略支撑点的功能,也承担区域创新极和经济增长极的功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长沙高新区要发挥区域创新极和经济增长极的功能,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与其他园区的互动,实现资源统筹,促使研发设计等创新要素向长沙高新区集中,促使加工制造等行业在其他园区集中,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拉长产业链条,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配置资源,发挥不同园区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更大范围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长沙乃至湖南整体经济的跨越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