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领导力>职业规划>文章页
内地税收复杂混乱杀贫济富
字号:

时间: 2010-07-08 来源:凤凰网 作者:尧尧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由此形成的工薪阶层成纳税主力,很多富人可以逍遥法外的怪象,不仅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并且导致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对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教授、系主任陈晓直摇头,他说:“中国税务部门到现在还没有掌握真正的富人是谁。

  税率过高、税负过重是中国税制存在的又一大问题,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对经济产生深度影响。

  企业偷漏税现象持续高发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开发和建筑行业是利润比较高的行业,但在海口地税局近期公布的2006年第二号欠税公告中,人们惊讶地发现,在这些欠税大户名单中不乏海南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和建筑公司。

  其中一家经营二十多年的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无奈地说,公司欠税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是第一次上“黑榜”,心里也不好受,二十多年上缴了5000多万元的税款,公司经营这么多年,经营情况近年开始走下坡路,公司有财务上的难处,但是税务见增不见减,现在正在与地税局协商,希望能得到圆满的结果,争取让地税局考虑到经营的难处在税务上有所放宽,我们自己公司也想做合法的纳税企业。

  企业的苦衷可见一斑。偷税漏税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但不可否认,高税收和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是企业采取作假账、偷税漏税等违规违法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换个角度看,企业偷漏税等违规、违法行为可以看做企业对重税负的直接对抗。

  如若税负不减,随着征税力度的加强,企业将会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如何把假账做得更好,如何更有水平地偷税漏税,并寻求与一些不良税务干部合作,引发腐败行为。企业把相当的时间、财力、精力都花在了歪门邪道上,没用在正地方,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实体经济未来堪忧

  税率过高、税负过重将制约企业的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业也是如此,在一方面投入过多,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必然就会少。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钟永生认为应该降低税负,给企业留下更多的财富,因为企业自主创新需要钱,新产品开发需要钱,参与国际竞争需要钱,开拓市场需要钱……而眼下的状况是,如果企业不做点“小动作”,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创新了。

  钟永生建议给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更宽松的税收环境。他说:“国有企业另当别论。国有企业会有来自政府的补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国有企业不能算规范的企业。一个不承担风险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如果给它压上沉重税负的担子,将使这些企业失去很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如果我们的税负环境更宽松的话,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更快、更好、更强。”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会计系教授、系主任陈晓的担心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规范,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逃税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做实业的动力会极大下降。“玩产业太累,人家不玩了,去玩资本市场,炒股票、炒房去了,来钱快,税负还低。如果做实业的动力下降,会引发很多问题。中国这么多人口,就业怎么办?”

  实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果真如陈晓教授所言,中国持续高增长的经济态势未来将不复存在。

  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还会上演

  近日,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高度关注。它与很多因素有关,是社会综合矛盾的集中体现,其中,不合理的税制也是难以撇清的重要一环。

  跳楼员工对现状很是不满,其中,不见上涨的薪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家屡屡发话要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这话在国有企业好使,想提多高就提多高,只有想不想的问题,而没有能不能的问题。但在市场层面,在为社会提供了近70%就业机会的民营企业里,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民营企业当然愿意给员工加工资,每个企业都想发展,发展就得培养忠诚的员工,这个道理企业家一定懂。但是,民营企业首先是自身的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员工的待遇问题。只有企业活着,员工才有饭吃。民营企业没有国有企业的福气,有靠山,可以做“不倒翁”,它们既要背负市场残酷竞争的压力,还要背负沉重的不合理的税负包袱,生存空间可想而知,给员工加薪的空间就更可想而知。是给员工加薪还是让员工失业?政府不可能不了解企业的难处。

  就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的当天,陈晓教授参加了一个EMBA的答辩。在讨论到企业薪酬改革这个话题时,他总结说,“企业主的原则是,在让员工不造反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工资”。“原材料挤不动,顾客我也挤不动,税收降不了,唯一能挤的就是员工工资。”当今的部分“资本家们”着实不轻松啊。

  企业活不好,给员工加薪,改善员工待遇,自然都是空谈。毋庸置疑,如果企业员工收入长期得不到改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类似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还会发生。给企业减负还是继续让员工跳楼,政府应该作深刻的思考。

  被税费压垮的小开发商

  开发商一直是人们眼中看似比较光鲜的人物,但是,也有这么一些小的开发商,由于无法承受税负之重,最终被迫出局

  文/本刊记者 王晓慧

  刘英明,河北沧州人,早年经营一家木器厂,经过近二十年打拼,积累了几百万元的家产。

  2003年,木器厂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刘英明看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朋友陆续进入了房地产领域,不甘心让钱睡在银行的他也心有所动,最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与其中。

  2004年,刘英明和几个朋友一起投资开发北京远郊的一块地。该地块约60多亩,可以建30栋楼,刘英明和几个朋友投资了其中8栋楼的开发。

  开发过程进展得并不顺利,首先遇到的是拆迁问题。

  这个项目占用了部分农村住房,涉及近20户拆迁问题,其中,刘英明参与投资的地块涉及12户。

  早几年,拆迁工作都是由政府出面负责。政府出台赔偿标准并补偿拆迁户,同时收回拆迁户手里的“两证”,即收回土地使用权。之后,政府再将地块交给开发商进行开发,同时向开发商收取土地出让金。整个过程,土地权属转移是比较清晰的。但后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的门槛越来越低,政府逐渐退出了拆迁环节。

  这无疑增加了开发商的难度。土地出让金交了,拆迁进展不顺的话,就开不了工。

  刘英明地块上的这12户村民,焦点问题是,在没有取得村委会相关证件的情况下,每户均私自盖出多间小房,在城市这叫违章建筑。矛盾的焦点直指这几间房子,因为,开发商要为此多补偿至少十几套的房子。

  眼看着周围的开发商都已准备就绪,刘英明等人开始着急了。经过近一周的协商,最终以补偿现金的方式结束了谈判。刘英明和几个投资人也为此搭进去100多万元的补偿款。

  接下来的施工过程还算顺利,不到两年的时间,2006年年底,4栋楼房平地起,其余的4栋也接近尾声。但此时的房价并没有如刘英明等人此前估计得那么高。年底又有消息传出,2007年将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不是新税种,但自1993年推出以后,一直没有严格执行,有的地区仅是按照销售收入的1%~2%象征性地收取。如果严格按照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虽说是小道消息,正式通知尚未正式发布,一些敏感的开发商们已经坐不住了,原本打算过了春节办理各种销售许可证,纷纷提前办理。

  果然,2007年元旦刚过,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就公布了一则通知,从当年2月1日起,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而且,这部分税款提前征收。不交,开发商就卖不了房。

  又要征税。进入地产业不过两年时间,刘英明已从财务那儿听过不知多少种名目的税费。为了这个地产项目,刘英明已经掏空了家底,另外几个朋友也因为还有其他地产项目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交税。几个施工队的施工款,他们和对方说好用盖好的房子进行冲抵;拖欠的原材料的费用,他们等着用房子销售汇款支付;另外4栋楼的后期开发资金,他们也指着前4栋楼的销售回款。两难的是,没有钱交土地增值税,房子就进入不了销售阶段。

  越没钱越着急,越着急越没钱。每天发生的各种费用让刘英明和另外几个合作伙伴苦不堪言。最终,他们把已完成和在建的项目整体转出才得以脱身。刘英明打拼了近二十年的积蓄几乎散尽。刘英明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涉足地产市场,竟以这样的结局收场。这一举动着实算不得英明。

  同年,刘英明查出患肝癌,晚期。

  故事是刘英明的女儿向《新财经》记者讲述的,当事人已于2008年年初因病逝世,死时58岁。

  关于房地产的税费,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曾采访过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同。据他统计,我国现阶段涉及房地产的税种有12项之多,涉及房地产的收费更是多达50项,税费共计62项,税种设置繁杂、征收环节多。以销售额100万元为基数,按销售额的5%征收营业税5万元,按利润25%征收所得税,按土地款3%征收契税,利润超过20%,还要采取累进方法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等等;加之地方养老、水利基金等不同名目的费用,地产企业总收入中的三成要用于缴纳各种税费,难怪房价居高不下。

  税收政策多变企业难辨 缴税容易退税难

  一个企业财务总监的真实感受,诠释了中国企业在当下税制环境下的处境和遭遇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税收成本相关文章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相关文章

税种设置相关文章

二次调节相关文章

纳税策略相关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