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创新工场一样,麦刚与他的“创业工场”同样还需要为自己正名,但他的理念和玩法却大不相同。
你一定听说过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或许你会觉得“创业工场”是山寨货,不过事实是,这个机构已经运营了5年,投资并支持了更多的创业公司:中文在线、易查、易宝支付、豆丁网、至德讯通、通卡等等,已有二十多家VC投资了创业工场所培育的企业。工场主人麦刚,像艺术家一样留着马尾长辫,讲话低调却犀利。他最早的投资经历可以追溯到1999年,对象是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显赫一时的大学生创业公司易得方舟。这家公司中走出了现在中文在线的创始人童之磊,另外两名成员马云和鲁军后来则与麦刚一起创办了亿友和通卡。2005年亿友出售之后,麦刚和TimDraper(DFJ基金创始合伙人)成立了天使投资公司“创业工场”,他决定把这当做一辈子的事业。
“说创业工场,其实不能只从投资的角度说”,麦刚认为自己是个“真实的、有创造力的人”,工场是他把创意转化为企业的最好方式。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创业工场每年会支持三四家创业企业,这其中有些是单纯的投资,有些则是麦刚牵头组织,从头打造的创业团队,利用过去的投资和创业经验,把自己和别人的有趣想法变成产品、变成公司。这样的天使投资虽然不好做,麦刚却乐在其中。他一再强调,创业工场不是随便投些钱而已,而是创新理念和严谨过程的共存,这就是创业中“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他所投资的公司里,重要的产品、运营、销售、人力资源会议,他都会尽力参加,与创业者紧密合作,共同规划公司战略、制定发展计划、完善管理系统、组建核心团队。十年前在美国读MBA时,麦刚曾设立过一个中国创业与投资界的邮件列表,人数过千,热闹一时。时至今日,他希望创业工场能以更具体的形式帮助创业者。
将投资和创业集于一身,运营创业工场五年之后,麦刚逐渐有点累了,并且感觉“自己的创业黄金周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所以他计划今后把投资放在首位。而对于投资界的专业术语 “Portfolio Companies”,中文直译成“投资组合”的叫法,麦刚并不认同。他一直觉得这种说法有种把创业者当作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感觉,不够尊重。他用“出品荟萃”来形容从创业工场走出去的公司,一来显得更有人情味,二来强调创业是创业者创作的过程——与吸引的简历如雪花般纷飞的创新工场相比,在麦刚的工场里,创业更像是一门孤独而充满挑战的艺术。
“水泥加鼠标”OUT了,“鼠标加水泥”IN
《创业邦》:你看互联网企业比较多,觉得现在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来说,什么模式的成功概率比较大?
麦刚:谈谈我的理论框架吧。我觉得纯鼠标的模式创新现在很难了。而“水泥加鼠标”,就是传统企业上网,这里或许有些机会,但也不会太多。我觉得现在最大的机会来自于“鼠标加水泥”,将互联网的模式整合到传统行业中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许多创新点了。举个例子,我投资的商印网(www.podt.com)就属于这一类。类似的模式还有我参与创办的一个公司红火网(www.honhot.com),属于电子商务行业,但是与传统的卖衣服、卖鞋子的电子商务网站又不一样。它把互联网的优势引入了商品分销领域,提供分销服务系统、仓储服务等,公司运营状况很好,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盈利了。这个公司有线下业务核心运营这一环,很多做互联网的人不愿意做实体运营。我们读MBA的时候,都喜欢读战略、市场营销,很少有人读运营,对于做互联网的人,只做流量最轻松。但运营确确实实是很核心的东西,互联网的参与能带来很多火花。我不喜欢“你卖内衣,他卖帽子,我卖鞋”这种电子商务, “水泥加鼠标”的模式并没有带来行业的根本创新,他们没有深刻应用互联网的思想精髓。另外我还投资了车务网,也是鼠标加水泥的模式,把车的保养、理赔业务搬到网上来,相当于这个行业的携程;九樱网把按效果付费的互联网广告模式带入传统媒体和人际传播,并引入虚拟合伙的电子商务新模式。
《创业邦》:除了电子商务,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比较火,你怎么看这个领域的创业?
麦刚: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创业出现伟大公司的概率很小,虽然有一些小的机会。相对传统互联网,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上能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有很多做小应用的公司,但我的观念是这样的:产品创新不等于商业创新,也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对于现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不再是以前满地都是钱、都是机会的时代了。创业者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不是你有一个想法、有些流量就能开始融钱、烧钱了。互联网行业的价值链环节很少、链条很短,商业模式和战略规划是极为重要的,更别说现在已经是行业巨头林立的时代。“流量+用户就是商业模式”,这在十年前可以是个关于成功的传说,现在就是个蛊惑人心的谎言。所以我觉得把鼠标加到水泥里面是比较可行的,而且比较有前景。当然,也不是每个传统行业都很容易渗透进去,每条产业链都不一样。
国内天使投资是一条艰辛的路
《创业邦》:你创过业也投资过公司,你对创新有什么感觉?
麦刚:当初做亿友的时候,是国内最早的SNS网站,我还是很自豪、很骄傲的。这家公司源于我读MBA时写的商业计划,与SNS的鼻祖FriendSter同一天在硅谷获得投资。基本上早期社交网站的创新,亿友全部都做了,在社区上搭建第三方应用就是亿友进行第二轮融资的主要目的,可惜的是创业团队意见不一致未能实行,一年之后Facebook才横空出世。另外,我和刘斌一起开拓了易查的日本业务,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内第一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现在我同共同创建的另一个网站叫豆丁网,文档分享的模式,和国外几个同类网站基本上是同期上线的,在功能点、商业模式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流量也不错。我的观点是,中国创业者喜欢“拿来主义”,照搬美国模式的大有人在,但是真正有创新能力和世界同步的创业者也不在少数。老一辈的阿里巴巴、腾讯也是创新常青树。
其实当年从亿友离开时,很多VC让我加入,因为我过去的背景既有投资也有创业,很适合。我觉得最后做创业工场对我来说是人生方式的一个选择,是个性的原因:我热爱创新,喜欢和创业者互动,一起运营企业。当然从赚钱的角度看,这比砸钱的VC和PE要辛苦很多。中国这几年资本市场火爆,赚钱容易。做天使投资,又累又不讨好,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上,要求非常之高,但是风险却很大,在回报方面比较难。这也是个人选择,有得必有失。现在我更多是做投资,对于创业者,我不鼓励大家盲目来创业。创业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但是需要做好准备: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