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哈佛等名校生国内求职百态 制图/吴尚楠
最近几年,随着留学热的加剧,牛津、哈佛等世界名校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但名校再有名,也终究会毕业。“上名校”并不是终极目标,求学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而已。怎样让自己的名校经历让自己终生受益,其实也应该成为学生留学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外企太辛苦,我希望一次到位”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学位 硕士
孟欣怡(化名)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毕业后,与其他国内名校本科毕业生一样,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镀金道路。她说,“像北大、清华、人大的本科生毕业后,在选择出路时,都有一条‘潜规则’,即第一梯队的高材生基本都选择出国,出国没指望再选择读研,毕业后就找工作的是最没出息的!”遵循这条“潜规则”,作为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孟欣怡也申请了英、美等名校,由于美国申请比较晚,所以当她收到英国牛津大学统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就毫不犹豫地欣然前往了。她说,“我选择去英国读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时短,只需要一年,而且学历也被美国承认,如果还想继续深造,毕业后可以跳到美国读博。”
国外的留学生活没有让孟欣怡有太多不适应。她介绍说,“因为研究生选择的也是我的‘老本行’——统计,所以课程中涉及最多的方程式与国内很相近,再加上英国对理工科专业的语言要求不像文科专业那么高,所以语言交流上也没有太大问题。”让她感觉最大差异是在毕业考试时,“按照牛津的传统,所有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都要穿统一的博士服考试,这是我觉得与国内学习最大的区别!”孟欣怡回忆说。
硕士毕业后,孟欣怡没有丝毫耽搁,直接选择回国就业,“既然选择最省时的方式,就要让它发挥最大作用!”她解释说。对于工作的选择,孟欣怡目标明确,直接瞄准大型国企,“我就是看中它的福利高,外企工作太辛苦,比如像与我专业对口的投行来说,每天几乎要工作10个小时!这种地方我实在吃不消!如果是男生还可以打拼一下,女生完全没必要!”
对于顶着国际名校的头衔,进入国企工作会不会觉得屈才的问题,孟欣怡认为,“出国留学只是一种人生经历,我只是希望一次到位,省得工作以后还要在职读研,那样太辛苦了!我并没有想凭借留学的经历,去找一份能挣很多钱的工作。而且,目前我所在的单位,也有不少各国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我在这里很如鱼得水,没有什么优越感”。
HR点评 从众心理有些草率
孟欣怡同学在决定留学和选择留学国家时更多的是从众心理,可能有些草率。英国留学在时间上有绝对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和孟欣怡一样,选择了英国。但凡事都是一体两面,这种强压缩的学制使留学生很难与当地文化融合,并且在学习的消化吸收上也容易不扎实。企业在选择有留学背景的候选人时,不仅关注专业知识,更看重附加价值,如多元文化背景、外语能力、快速适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
“不出国人生不完整,但回国需趁早”
★毕业院校:悉尼大学 ★学位:硕士
2004年传媒系本科毕业的刘婉婷对毕业后的出路比较茫然,“当时没有太多想法,也没提前准备留学手续,就想找个工作先干着”。由于男朋友在上海工作的原因,婉婷把应聘的简历都投在了上海,“因为要准备出国的事,所以第一份工作没怎么上心,第一个聘用我的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我也没等其他公司的回复,直接就上班了”。
对于出国留学,刘婉婷认为,“不出国人生就不完整!在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在为留学做准备,选择和国外大学合作办学的专业,所以留学对我来说是必然的”。在学校的选择上,婉婷不属于亲英美派,她想法比较务实,“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移民,英美移民比较困难,美国学费高,学时也比较长,英国虽然学时短,但移民申请最少要7年才能批复,所以我选择去澳洲留学”。在上海工作一年后,刘婉婷拿到澳洲著名学府——悉尼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主修专业还是她的老本行——传媒。
由于有本科4年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模式“垫底”,外教授课模式、全英文的作业和考试形式对婉婷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因此国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并没给她带来不适应感。婉婷介绍说,她读研时的导师很多都是澳洲各大电视台的编导,所以跟着这些一线的专业人士学习的她也把自己视为“圈内人”,“在澳洲留学的华人同学聚会时,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对国内一些电视节目‘品头论足’,设想如果是自己来做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憧憬着回国后,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各大电视台大展拳脚”。
怀揣着远大的抱负,婉婷顺利结束了一年半的留学生涯,并递交了移民申请,“因为澳洲规定,申请移民者需在5年内,保证在澳洲居住至少2年时间,所以我想先回国发展几年再说”。于是,婉婷顶着传媒硕士的头衔回到国内,信心满满地准备在中国传媒界小试牛刀。然而,最初的应聘经历并没有她想像中美好,“原本我以为凭借着海归的身份,各大电视台一定会抢着要,但实际上,跟我对口的央视、北京电视台这样的媒体,如果没有朋友介绍,是进不去的”。认清现实的婉婷,经朋友介绍在光线传媒的一个节目组做实习记者。谈起这段实习经历,婉婷有些哭笑不得,“确切地说,我是做了把娱记!记得第一次采访明星,我拐弯抹角地问了一堆不着边际的问题,结果被一个老记者一把打断,直接切中要害!那次之后我就认定,干不了这行,因为实在问不出口。”
经过这次失败,婉婷决定找一份与留学相关的工作,于是,她再次选择澳洲商会所在地的上海。这次应聘,婉婷的留学背景给她加了不少分,“商会主要是给澳洲的商人搭建一个与英、美等企业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在澳洲的留学经历就比较吃香”。凭借着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和留学的国际背景,婉婷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原本以为入对行的她却再一次失望了,“商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各类交流活动,活动频率非常高,每年都有100多个活动,因此工作强度非常高,我经常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如此高压工作了一年多后,婉婷不得不再次跳槽。“这次找工作标准很简单,只要与专业相关,工作强度不大就好。”于是,婉婷在上海交通大学昂立教育集团找到一份给企业做培训的工作,“现在的工作不用坐班,工作时间也弹性化,比较适合我!”
对于现在的工作与名校海归的身份是否有些不相称,婉婷认为,“现在名校的海归越来越多,已经不如前些年那么抢手。如果想回国发展一定趁早,越晚回来越不值钱!学传媒的同学中,大多数都回国发展了,有做广告的,也有进电视台的,个别能进入使馆做一些文案工作的就算找到‘金饭碗’了!其实是不是名校毕业并不关键,重要还是看专业。在澳洲学经济的出路都比较好,多数都能留在澳洲银行里工作,最少也能拿到年薪五六万澳币,这个收入在澳洲贷款买房也足够了”。
HR点评 外籍身份不能增加择业筹码
刘婉婷同学对出国很执着,目的非常明确,并且执行到位。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出国读书并非是让人生完整的那块“拼图”。目前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对于那些想回国发展的同学来说,外籍华人的身份并不能增加择业的筹码,因为企业不得不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本。
“不荒废日语,我已经很满意了”
★毕业院校:东京大学 ★学位:硕士
刘雯珺(化名)是人大法学专业的高材生,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北大法学硕士,原本打算硕士毕业后报考公务员,并在法院开始了实习工作的她,却意外得到一个留学交流的机会。“当时的情况真的有点骑虎难下,本来我没有留学想法,在法院的实习也很顺利,这个与东京大学交流的机会突然来了,而且只有一个名额就落到我头上。”雯珺回忆说,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她还是选择留学之路。
“在法学界,出国留学是分派系的,英、美是一个派系,日本、德国、法国和中国是一个派系,尤其是东大的法学对国内法律界有很深远的影响,而且到日本留学还能多学一门语言。”因此,雯珺打定了留学的主意。
由于东大对于法学、文学、经济类的专业语言要求和专业要求都很高,尽管雯珺已经在北大拿到法学硕士,仍然没有攻读东大博士的资格,只能再读个硕士,而且为了过语言关还需要先读半年预科。语言是雯珺在留学期间最大的障碍,“尽管读了半年预科,但上课时还是听不懂,只能在课后自己开小灶。最可怕的是做演讲,连日常用语都说不利落,还要把专业的东西说明白,真是件很困难的事。好在一个学期只做一次演讲,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勉强过关!”
熬过了演讲之苦,更大的考验在等着雯珺,那就是硕士论文。与国内研究生的硕士论文相比,东大的硕士论文在字数和质量上都要上一个台阶,雯珺说,“国内一般要求硕士论文的字数在3万字左右,而东大要求字数达到10万日文,相当于六七万中文字,是国内的2倍多!”而质量上的要求更为苛刻。“国内硕士论文的选题一般都由导师定,博士论文才需要自己找选题,但是在东大,硕士论文就要自己定选题,至少需要半年时间,阅读大量材料才能确定一个靠谱的题目,如果选题不能通过,只有延期毕业了!”
所谓严师出高徒,摸爬滚打地从东大硕士毕业后,雯珺在日本四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公司谋求到一份实习机会,并如愿以偿拿到正式录用通知,但却因为男友在国内的关系,最终只能忍痛割爱。去年年初回到国内的雯珺,刚好赶上金融危机,很多外企都不招人,但她仍旧坚持自己的原则,“我对工作的要求很简单,首先是与法律相关,其次是能用上日语,好不容易把日语拿下,不能浪费了!”雯珺的坚持等来了她想要的结果,一家专门为日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正好缺人,雯珺幸运地被录用了。但是留学的经历并未给她带来直接晋升为律师的捷径,雯珺介绍说,“成为律师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律师资格证,这个我在留学前已经拿到了,另一个是一年的实习经历。虽然我在日本有过实习的经历,但国内并不认可,所以只能从头做起,先担任律师助理。”对于这样的安排,雯珺并没有什么不平衡,“我的同学除了有一半继续留在东大读博外,大约有1/4选择回国就业,在这些人中,我算是幸运的,能被日本公司录取,不至于荒废日语,专业又对口,我已经很满意了!”
HR点评 留学重在修炼内功
从刘雯珺的留学经历来看,出国留学旨在体验与国内不同的学习方式,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并且精通一门外语(附加值)。
值得称赞的是,刘雯珺回国后的求职态度非常务实,且坚持原则,并未因名校毕业而眼高手低。名校的头衔相当于金砖敲门,但企业在选择候选人时,更看重能力、态度以及与企业的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而不会盲目录用名校毕业生,所以留学重在修炼内功.
连续跳槽最终找到好工作
★毕业院校:英国爱丁堡大学 ★学历:硕士
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杨晓楠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社会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初,杨晓楠回到中国,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起初,她应聘到上海某英语培训学校做教师,2005年换工作去韩国做中英文老师。2007年来到北京,2008年至今就职于华尔街英语,现任学习顾问。
杨晓楠表示,希望趁着年纪轻,可以多走一些地方,做老师可以有很多的游历机会,许多外教也是通过这一职业到各个地方去。“我觉得这跟我的专业(社会学)也相关。做学生时,需要出去做项目,跟人沟通,做深度访谈,交往能力也得到锻炼。我觉得做老师,在这方面也会继续发展。”
其实从英国回来前,杨晓楠就开始往国内投简历了。“国外名校毕业生”的光环能带来什么?她认真想了想,“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求职时,名校背景在简历筛选时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容易引起注意,对方会给予回复等。在工作中,名校留学生的眼界可能更开阔些。但她认为,就算没有出国经历的人,只要拥有上进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照样非常出色,“人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不要只是出国镀金,回来吃老本。”
她清楚地看到,如果一个人总带着优越感去找工作,是不会很成功的,“归国留学后最初的工作还是要平稳一些、现实一些。”
经过几年的职场锻炼,杨晓楠觉得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的性格比较适合外企,目前所在的华尔街英语,无论从工作环境、氛围、工作机会和团队支持,都非常符合她心里“好公司”的标准。“之前的经历就像一个游历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人生。”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他人的选择,一些同学去了国企,发展也不错。杨晓楠认为,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不论是留学还是就业,都不要从众。
对于许多急着出国的“小留学生”和家长们,杨晓楠建议,真正做好准备再出国,特别是自理能力、心态和英文三方面。出国后不要总是混在华人小圈子里面,尽力融入当地文化。在选择课程的时候,眼光也要放长远一点,不能只追潮流,看薪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做自己的选择。
HR点评 择业时应明确定位
杨晓楠回国后的四年内换了三份工作和三个城市,职业发展较不稳定。幸运的是,她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希望她能踏实下来,在目前的岗位上有更多积累和沉淀。
对于新人来说,一年的时间仅够熟悉企业情况,要想彻底融入并发挥自身价值需要至少三年。建议毕业生在择业时应明确自己的定位,摆脱浮躁,在考虑企业能给予的待遇前先看看自己能为企业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斯坦福硕士“大材小用”做行政
★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 ★学位:硕士
刘楚青(化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选择马上回国找工作。目前就职于北京某大学,从事学校办公室的工作。
从外人眼中来看,斯坦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来做这种“本科生都能胜任”的工作,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但刘楚青和她父母并不这么认为。父母原本就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回到中国,留在家人身边照顾着。同时,楚青也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同时不想承担太大压力。
作为刘楚青父母的朋友,32岁的姜先生也持同样的想法,“虽然现在是做办公室工作,但以后可以向别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工作超过10年的职场前辈,他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能在那所大学工作,起点已经很高了,以后的选择也很多,并非名校毕业生就业就一定要如何出类拔萃,“关键不是从哪所大学毕业,关键是哪个人”。
HR点评 习惯“安逸”就很难再适应“激烈”
刘楚青在择业时更看重稳定性和安全感,希望能更好地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起决定性作用,当刘楚青习惯了目前“安逸”的工作后,很难再融入和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从英语培训学校学生到老师
★毕业院校:英国伦敦政经学院 ★学位:双硕士
钱小锋毕业于英国著名学府伦敦政经学院,从高中无意识留学新加坡,到辗转英伦拿到双硕士,对于自己的留学轨迹,钱小锋称,“这是见证我从英语培训学校学生到教师的过程”。
就读于南京外国语中学的钱小锋,高一时参加了新加坡在华招生考试,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被录取。“当时刚上高中,从没想过会出国读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意识留学”。在新加坡上了两年高中后,钱小锋便考取了雅思7.5的高分,并顺利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本科的录取通知书。大一暑假,他回到南京的新东方报考GRE,因其优异的成绩和留学背景,得到了新东方老师的青睐,邀请他做代课讲师,在大学后3年的每个暑假,钱小锋都会回国到新东方兼职讲课。
大四时,钱小锋确定了继续留学的思路,并把专业方向转向公共政策。他说,“如果说留学新加坡是学校选的我,那么读研究生一定要我来选学校”。最初他希望去美国念硕士,并申请了几所学校,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一个“李光耀奖学金”项目,申请硕士者在本校学习一年,再到伦敦政经学院学习一年,可以拿到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双硕士,并且有全额奖学金。“虽然当时我也收到美国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但只能给我半奖”,因此,钱小锋还是务实地选择了去英国读研。
在纯英语的国家读研,钱小锋过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发挥什么优势,“虽然在新加坡读了6年书,但毕竟那里华人众多,而在英国读书对语言的要求还是要上一个档次。尤其是读研阶段,需要大批量写作,与母语是英语的同学相比,我们写作速度一旦加快,质量必然要下降很多,所以基本有小半年时间的调整才跟上他们的节奏”。
硕士毕业后的钱小锋想回国做一名公务员,他解释说,“因为英国的工作签证一般只有两年,如果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长期在英国发展,可能性不大。另外,因为我性格的原因,可能走仕途比较适合我,而且也和我硕士的专业对口”。为了在应聘中多一些资本,他进入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实习了半年时间。
去年9月回国后,因为应聘公务员要等合适的机会,钱小锋决定先回他的“大本营”——新东方做兼职,再慢慢物色适合的机会。没想到,“老东家”一下给他安排了十几门课程,根本无暇顾及找工作的事。今年1月,钱小锋从南京新东方调到北京,并转为正式员工,便彻底打消了做公务员的念头。对于现在的工作他比较满意,“除了做教师讲一些托福、GMAT的课程外,我还是新东方的管理培训生,做一些教案和教材引进的研究,与我的专业比较对口,也很适合我。”
HR点评 功底扎实有发展潜力
钱小锋的经历就像一本小说,跌宕起伏。整体来说,他对自己的认识比较全面,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目标设定清晰合理,但在执行上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经历会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具备培养和发展潜力。
-专家说法 名校只是块敲门砖
某外企人力资源经理谷女士认为:名校只是块敲门砖。
首先,“名校”的牌子在简历筛选阶段比较占优势,它能够使应聘者脱颖而出。但在面试时,可能名校毕业生要吃亏些。因为面试官会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如果应聘者无法达到面试官的期望,难免会让对方感到失望。
找工作有很多渠道,对留学归来的名校毕业生来说,目前最有效的求职方式应该是通过校友会。这是一条含金量最高的渠道,毕业生在求职时在此方面也用力最多。一般来说,名校毕业生的校友都分布在各个行业的高端领域,经过校友的内部推荐进入某企业,无疑是最有保障的,并且成功率也高。
其次,在工作中,名校毕业生并不是百分之百突出,表现优秀和一般的员工各占一半。究其原因,一是和面试时一样,主管的期望值会较高;二是毕业生的个人原因。在工作领域,主要是考查个人综合能力,学生时代则更注重学习能力、抗压力等,刚刚跨入社会,许多学生在待人处世、沟通协调等方面没有经验,或许有些人习惯于以前的“竞争”,不太适应团队合作。总起来说,如果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那么名校毕业生的“敲门砖”确实比较硬,但进来之后还是看个人。
文中提到的名校毕业生求职追求稳定、高福利等趋势确实是存在的。受就业大环境影响,国外名校生回国求职有和国内学生相同的趋势,倾向于压力小、稳定、高福利的工作岗位——比如公务员、国企单位等。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安全感降低。但作为在国内工作的名校毕业生,又常常产生期望值高、满足感低的情况。(记者 李琦 贾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