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一种日益突出的“35岁现象”引发网友热议,不仅公务员招考年龄要求35岁以下,很多企业也将进人的门槛限定在35岁,35岁俨然成为职场“生死线”。(见2011年1月11日华龙网)职场的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关注。
2010年12月13日,重庆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公务员招考年龄要求一般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任何机关部门不得随意更改。日前,在重庆市解放碑一人才市场,近百家招聘单位中,有81%的招聘简章上明确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7%的公司要求应聘者年龄在40岁或45岁以下,还有12%的公司没有写明年龄限制,但一家招聘行政主管的公司表示,“因为是现场招聘,年龄一看就晓得,不写明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也没关系”。而一些前台接待、通讯业的客服代表,年龄限制则在25岁以下。
把35岁划定为职场“生死线”所以失当,关键是涉嫌年龄歧视。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务员法,只规定了公务员的年龄条件为年满18周岁,没有规定上限,这遵循了立法学规则,既体现了不搞年龄歧视的立法意图,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公务员招聘中规定年龄上限,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重庆曾就招聘年龄限制展开网络调查,8%的网友认为不算歧视,43%网友表示年龄限制就是歧视,23%的网友认为应适当放宽到45岁,26%网友表示对此不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67%的网友对35岁“生死线”认为属于年龄歧视或持有异议的。
把35岁划定为职场“生死线”,还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当然这不是说,职场不需要设定年龄限制。例如。一些销售、IT等行业需要有活力的年轻人,可以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但选择人才应该用人所长因人而异,不能在年龄上搞“一刀切”,否则就可能造成大量年龄超限的人才流失。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表示,对于“35岁现象”,已经关注很久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一般来讲,35岁左右的人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忠诚度较高,家庭稳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如果把“35岁以下”用作招工“硬件”,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的不尊重。35岁的吴芳(化名),曾经是垫江一中学的自聘教师,教了5年高中。为了提高自己,吴芳考了研究生,去年从一重点师范大学毕业。想继续当教师的她,却因为年龄刚刚过“生死线”一直未能如愿。她无奈地说:“我有点后悔当初考研了,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师招聘都限定了年龄。”她认为,应该取消这条极其不合理的限制。
现在,不少大学生、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会因为缺少工作经验而碰壁,而有经验的年龄稍大者,则因为年龄问题被拒之门外。这似乎形成了一个职场的怪圈,让人无所适从。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用人单位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才会盲目地把35岁划为招聘的“生死线”。
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显然,把35岁作为职场“生死线”,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学人才观背道而驰。但愿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采取立法等措施,杜绝狭隘的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