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谋变:名利双收
郭广昌说:“我们正在打造全球性的双向投资平台。”
复星未来将着力于构建一个具有健康商业生态的商业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前提就是中国进入以内需增长为动力的时期,全球商业都会分享中国未来黄金十年的“红利”。
他们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2009年6月,复星和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的合作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梁信军对这个项目的成功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复星走了一条“迄今为止跟其他公司都不一样的路线”,10%的参股比例不会引起Club Med的内部动荡,真正的变化发生在中国,通过复星跟Club Med的联手拓展,其中国利益、中国市场份额会得到快速增长,“我获利他也获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事实的确如此。地中海俱乐部在中国的首站——亚布力滑雪场开业不到一星期,客户订单已经排在两个月之后。借助外力,复星不但有真金白银进账,也提高了其品牌的海外影响力。
尽管复星名噪中国,但在欧美市场还是鲜为人知。复星初次和地中海俱乐部接洽之时,对方并不知道“Fosun”这个公司。双方合作之后,全球媒体为之瞩目。“每个国家报纸基本上都登了。公告之后第二天,我们收集了大概全球100多家媒体的报道,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全球性的财经媒体。”负责筹划地中海项目的复星集团商业事业部总经理钱建农如是说。
这未尝不是一着妙棋。复星尽管规模庞大,但名气尚欠火候。如果你在复星旗下的豫园商城就餐,尽管距复星上海总部近在咫尺,但服务员开据发票之时并不知道“复星”二字怎么写,这也许印证了坊间流传的故事。早年,万科的董事长王石和郭广昌曾经私聊,王石说自己曾用9年时间修正错误,专心致志做大了万科的品牌,但复星也做了多年,旗下多家公司却没有一个一级品牌。此次谈话,对郭广昌影响很大。
人和“密码”:量体裁衣
目标越宏伟,外扩越迅速,就越考验团队的管理能力。在复星,这种管理不仅是机制,更是一门具体的操作艺术。把决策权下放给最专业的人士,为每个“为我所用”的专业人士加足“马力”,是他们的一贯手法。
钱建农加入复星不满一年,就体会到了这种信任的尺度。作为被引进的高级海归人才,地中海项目是他这一年来主要忙活的事。“谈判过程中,公司赋予我的权限和灵活性还是蛮大。因为谈判我在现场,马上要决策,这条件行还是不行,不可能随时打电话去请示,反正我觉得董事会给予你的信任度是基本上能够让你做成这种事情。”
这种富有弹性的运营机制在用人方面更是不拘一格。为了匹配复星的国际化大业,复星先后引进了约翰·斯诺(John Snow,美国前财长)、仲雷(国际发展部负责人)、钱建农等名流精英,促成了与凯雷基金、地中海项目的重要合作。如何使这种匹配持续下去,就成了新上任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康岚的新课题。康岚在麦肯锡做过咨询,也担任过国际猎头,她感到和外企按图索骥式的招聘不同,在复星一切都要创新。“有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人不错,先把他招进来,然后再想该给他设定一个什么合适的职位。”
这种灵活在复星创富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唐斌看来却有些吃不消。“内部也存在竞争,蛮激烈的,今年好几个项目冲突。”复星旗下除了复星创富外,还有复星创业、复星化工等几个投资公司。但当问到这个架构是否需要进一步理顺,唐斌却坦然,“这就是郭总讲的相马不如赛马,压力总会有,但说明大家都在认真干活,都有狼性,有冲劲。这对复星来讲是个好事情。”
唐斌不怕竞争,在复星工作7年,老资历的他对“人和”有自己的要求:扩大合伙人体系队伍,建立二级合伙人制。“高盛有200个合伙人,复星目前只有7个。”
现在复星集团的管理层作为股东,建立了一级合伙人体系,但各子公司的激励体系如何理顺?唐斌建议,一级合伙人授权下一级子公司,按比例稀释股份,即二级合伙人制。投资型企业没有固定资产,靠的就是人和。如果不建立紧密的合伙人体系,风险难以控制,企业也很难发展。“各子公司要把团队的利益和风险捆绑在一起,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合伙人体系。我们已经在尝试推动这件事。”
这一点与管理层不谋而合。如何留住关键的人才,“是要让他们成为复星的主人”。梁坦承复星会在激励机制上设立期权,康岚当前的头等大事正是如此。2010年底,在复星上层的推进下,历时一年反复推敲的期权计划即将出台,这将是复星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20年的稳定发展,复星一直在摸索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条条框框。复星创业初期就形成了稳定的5人决策核心,与大多数家族化民营企业不同,这里没有血缘亲疏的局限和弊端,却把家族化特有的紧密、信任、宽容嫁接到拥有严格管理制度的企业中,这或许才是复星走向基业长青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