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常说“第三次准灵”。承此贵言,社会创业家王燕妮的第三次创业应该成功在望。
王燕妮(INSEAD MBA'03D 毕业生)于2004年创立“青松乐龄”,当时的经营模式是以俱乐部的形式为中老年会员提供健康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倡导内容丰富的晚年生活方式。
2008年,青松乐龄推出新的商业模式,将重点放在推广中老人信息化普及上,帮助年长人士学会上网浏览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收发电子邮件以及视频聊天等技能。
今天,青松乐龄再次研发出一种更优化的商业模式:为中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专业护理。虽然青松乐龄三次转变商业模式,但其面对的始终是“银发族”,毕竟,王燕妮创业的灵感最早来自照顾自己年迈父母之需。
王燕妮指出,中国有1.7亿人口超过60岁,相当于总人口的13%。因此,社会亟需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
她说,当今中国医院的医疗服务供不应求,许多患有老年疾病的人或病后术后还处于康复期的老人一般都不能继续留院接受照料。而中国人崇尚格尽孝道,子女一般不会把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中国老人一般在家里安度晚年。
老年人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的迫切需求正是青松工程的发展动力。之前推广普及中老年信息化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愿景,而目前为中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则是迫切的社会需求。
基于此,王燕妮组建全新的名为“青松居家养老专业护理服务”的创业团队,并与其它6名专业护理人员一起“在3个月内做了数百次试验”。目前,服务中心设有两个护理站,根据顾客住家的远近从这两个护理站派出专业护理人员上门服务,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
王燕妮希望在年底之前中心能拥有300到500名专业护理人员,同时为至少几千个家庭服务。“比起疗养院,这种模式的投资较小,而且可以更容易扩展规模,使更多的中老人年受益。”
她的五年计划更是雄心勃勃,她在接受INSEAD智库网访问时表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们要把居家护理服务扩大到全国,建立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护理站,为至少五百万的中老年人服务。”
建立一家社会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比传统牟利性企业有时更具挑战性。“传统牟利性企业非常着重顾客的满意度,以留住客户;相较之下,非营利性企业或慈善机构的经营者可能不如生意人那么注重顾客的满意度,可能只满足于自己的付出,这可能会影响到顾客体验或服务质量。”
社会企业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规模的壮大。“如果一家企业能为员工提供完善的薪酬体制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势必能吸引更多更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加入,企业规模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青松商业模式就得益于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较之下,绝大多数非营利企业或慈善企业,只能吸引一小部分志愿人士加入,因此影响力也就相对较小。”
王燕妮也指出,比起其它国家,中国企业家面对的挑战更为艰巨。这是因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商机比别的国家多,但干扰也比其它国家大。“在中国,新思维新机遇层出不穷,企业家必须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否则,很容易分散精力。”
王燕妮说,无论是社会企业或是其它企业,中国企业家应该放眼全球。“当前,中国是世界的焦点,但我认为企业家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应该拥有全球化视野,毕竟,中国正日益加大对世界开放的力度。”
对此,青松乐龄身体力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我们正与老年服务行业的国际专家合作......我们有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多元团队,志在探讨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因此,青松乐龄并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正和其它国家的同行携手合作,研发老年服务和产品,希望以此带动老年产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0年7月12日